韩玉贵
校园文化鲜明地反映了学校的教育取向、精神内涵,反映了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道德准则等,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力量,只有当其融入每个学校成员的心理结构之中,积淀为深层的心理基础,才会影响其行为,促进其发展。一所学校,要真正成为“打造金蓝领的摇篮”,就必须增强文化意识,努力构建既符合时代要求,又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深刻认识校园文化内涵,增强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的使命感
1.师德建设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灵魂
教师的行为、道德是否与社会公德相符甚或是否高于社会公德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与服务是否人性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否具有先进性,都是影响一代代学生的行为及其价值取向的根本因素。一个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的教师对学生会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能以人格的魅力折服人、以自身的能力培育人。
2.公德意识是学校精神文化的表象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效果,可以从师生员工的个体行为体现出来。大到面对困难时的舍身取义,小到日常的一个动作、一个承诺、一句口语、一次宽容等,都可以体现出人的公德意识。
3.人文环境是精神文化建设的保障
人文环境文化的建设,最需要的是充分尊重每个人的存在价值,营造民主科学的校园氛围,来引导和调整师生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为师生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示其能力和价值的竞争平台。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种活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二、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培育高素质人才
1.搭建人文素质教育的网络平台
校园网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运用改变了教学方式,拓宽了教学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现阶段,依托校园网建设校园文化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是势在必行。但是,因各种原因和地区差异,我们的网络应用技术普及并不尽如人意,部分教师还不能成为课件制作与多媒体教学、网页制作专家或网络开发利用者。因此,首先教育者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信息传播的校园网络,改变教育观念,以校园网建设为契机,调动电教、网络、人文教师各方面的力量。在教學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规律,以“美观”为突破口、以“思考”为核心、以“情感”为纽带、以“学生主动参与”为途径,借以网络、多媒体与周围世界相联系,完善校园文化形态,为学生提供更优越的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审美、认识和创造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朝气蓬勃、秩序井然、和谐、创新的良好校风。
2.利用学校闭路电视系统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闭路电视台,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播放各类教育意义的节目,从音、美、好奇心上先引起学生的兴趣。各栏目工作人员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各负责一个栏目,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采风、拍摄新闻片、写解说词、同期编辑、录音,制成节目录相带播放。在节目制作、播放期间,明确规定观看时间,并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和栏目制作情况提出建议加以改进,不断完善节目质量。试播期间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一方面了解学生对校园电视台的节目的创意和意见;另一方面通过评比与班级节目比较,论证校园电视台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制作、欣赏节目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
3.注重在实践过程中提升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始终与时俱进
校园文化是一种积淀,这种积淀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注重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校园文化,需要我们把握每一个学校校园文化的脉络,进而沿着这个走向不断地加以改进。具体地说,就是要十分注重校园文化与一切先进文化的嫁接和融合,让校园文化始终处于先进文化的行列,同时要注重提炼学校在教学及管理过程中的成功做法和有效经验,让校园文化体现多面性和多层性。最后,还要注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先进个人、典型个案的培植,让先进和典型成为校园文化的代言,把校园文化最直接地展示出来。从而使每一个师生即使在不经意的时候,也能感受到校园文化无限的魅力和弥足珍贵,从而积极投身到共同培育校园文化的实践之中,使校园文化成为一个学校实力的象征、形象的标志。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