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治课“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2009-09-18 06:02
职业·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导学政治课

陈 真

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是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问题导学”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读提示,学生自学;展开问题,分组讨论;点拨示范,加深理解;变式训练,迁移创新”五个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目前的政治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在教材内容上,存在着“三多三少”的情况,即:抽象的多,具体的少;遥远的多,现实的少;观念性的多,实用性的少。在教学模式上,往往不能结合政治教育的特点,进行一种注重成效的教育。教师离不开“灌输——考试”的基本模式,学生离不开“识记——应试”的基本方法。而在教学法评价上,往往重视结果的评价,忽视过程的评价,因而出现片面以学生书面试卷的分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缺乏对学生实践活动状况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缺乏对学生实践活动状况的评价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政治教师对政治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其中,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的“导”为主线,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诱导、点拨的“教”的过程,但也更注意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二、实施的过程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是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以学为主,导学结合。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这一环节是在教学活动的开始之时,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教师必须十分注意情感引导,营造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以充分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又必须采用各种手段,运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创设教学所需要的问题情景,以诱导学生产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求索心态。必须指出的是,教师在设置问题情景时,不能只有一种方式。一段小故事,一段文字资料,甚至是几句承上启下的导语,都可以成为设置教学情景的有效形式。

2.导读提示,学生自学

在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有利的教学因素,展开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即教师指导、学生自学。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为避免那种放任自流的“放羊式”的自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教学活动进行合理组织,并向学生展示由教师在课前依据教材内容精心编写的系列导读思考题,以引导学生有序、有效地自学。学生则依据导读思考题,对教材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并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评判分析、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尝试解决的办法。这时教师必须巡视学生自学的情况,一方面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辅导解决学生自学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另一方面更要注意发现并筛选出普遍存在的重点问题,为下一环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作好准备。例如,在讲授“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章节的时候,就可以设计“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系列导读思考题。学生依据这些思考题,通过自读互研,很快把握了教材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小康社会,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等深层次的问题。由此可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自读教材时,通过思索和探究已有所发现,这种“发现”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展示问题,分组讨论

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和解决问题。毫无疑问,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是“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目的和归宿。因此,组织课堂讨论和交流,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成了“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重点环节。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首次展示课堂讨论题。课堂讨论题的来源主要有:教材的重难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学生的思想实际。课堂讨论题的设置应由教师在备课中精心设计,同时又必须根据学生各阶段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度的调整。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必须适时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并给予恰当的思维方法的指点。课堂讨论可采用小组讨论、集中交流的方式,各小组通过集体讨论、分析判断、优化组织材料和观点,然后推派代表作中心发言。各小组或相互辩论,据理力争;或认识趋同,形成共识。这样的结果,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刺激了学生思维的再拓展。

4.点拨示范,加深理解

由于学生思维、认知的差异性,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因而得出的结论也会存在着差异。教师必须时刻注意信息反馈,及时强化讨论中的“亮点”以确立积极的教育优势,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争论的分歧点的引导和思维方法的点拨,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注意的是,要对学生争论中产生的分歧点进行引导,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5.变式训练,迁移创新

这一教学环节即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和反馈,也是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变式训练的形式既可以是对原有课堂问题情景的另一问法,也可以由教师提供新的问题情景,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撰写小论文,把课堂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上。这样做的结果,即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性和敏捷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明创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几点认识和体会

1.“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自读互研、讨论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导学问题设置、“教”的时间和容量的压缩,既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的时间,又使学习的简单重复得到了有效控制,学习的指向更加明确;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自读、自研等机会,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点拨,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探究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有意义设置的问题,还是学生自读发现的问题,都必须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去寻找答案。因此,它有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

3.“问题导学”教學模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自读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能增强其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能力;交流发言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论证能力得到了锻炼;变式训练则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所有这些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述,采用“问题导学”的目的在于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也是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然而必须指出的是,“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精心组织;另一方面,又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运用,只有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一教学模式的真正构建、发展、成熟还须教师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实践、探究和总结。

(作者单位:福建省机械工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导学政治课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