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珊珊
笔者对于经济学始终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它就像一种奇妙的魔术,可以使财富由少变多,虽然这种感觉让人觉得有些庸俗,但仅凭它能积累财富这一点就足以让古往今来那么多人为之乐此不疲。
一、公平与效率的概念
最早接触到的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斯密用科学的方法对经济体制运行规律进行研究,发现了任何时代、任何社会运行的主要矛盾——公平与效率。
效率是指在技术水平和资源存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给社会带来最大福利。经济学上的“经济效率”就是资源配置的最大化问题,也称“帕累托最优”,它是指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处境变好,除非至少使另一个人的处境变坏的那种状态。
公平这一概念,则是指在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中,每个人都应当具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和权利,或是指在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的前提下,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要适度,不造成两极分化。
其实,每个人都在力图运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的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而由于追逐自己本身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实际上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还要大。也就是说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促成了社会利益的增加,社会财富的增加,使可分配的“蛋糕”更大。因此我们可以说,追求效率是实现公平的前提,如果无“蛋糕”存在,哪里还谈得上分配公平呢?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与效率
自18世纪末以来,西方各国普遍实行了斯密的这一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结果是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物质财富大量增加。然而,到19世纪初中叶,市场经济的问题也突出地显露出来了,因为市场经济的特点是资源、财富不断地从低效率处流向高效率处,故而造成严重的破产失业、两极分化。市场经济在这个时期也从早期的盲目追求效率最大化的“自由市场经济”过渡到了效率与公平兼顾的“现代市场经济”。
在笔者看来,市场经济最积极的功能是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产生出較高的经济效率。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的同义语,市场经济有效配置资源的“魔力”是其他任何一种经济形式所无法取代的。同时,效率与公平又是存在着互激效应的。
一方面,社会的经济发展,表现为效益的提高,而要提高效益就必须讲究效率。经济效率的提高,意味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是社会财富的不断涌现和丰富,这就从根本上为社会公平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离开效率谈公平,公平就会失去现实的社会物质基础,就会陷入主观空想。
另一方面,任何时候经济效率的提高,都受制于特定的社会制度和体制,都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公平。而数学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被推向了极端,在这种数学经济学的方法下,现实经济活动中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被物化为微妙的函数关系,生产关系的各种方面都掩盖在函数关系下面,整个社会现实的关系被遮蔽了。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与效率
经济学不能没有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价值和意义的思考,不能只研究经济效率,而忽视社会公平,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这些观点对于打开我们思考效率与公平的新思路是非常有益的。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其特殊性。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从而促进效率与公平的协调发展。
总之,社会主义的本质以及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客观上为我们坚持效率与公平的协调发展创造了条件。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够保证效率与公平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及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