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体育实用性需要与兴趣关系的处理及对策

2009-09-18 06:02
职业·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实用性中职技能

章 娟

人们思想活动的基本动力和行为动力基础与源泉来自需要,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需求的反映。在各种各样需要中,社会需要和职业需要是仅次于国家需要之下的两种重要需要。根据社会和职业需要确定培养目标,是现代职业教育把握未来培养方向的重要依据。对教师而言,把最需要传授的知识教给学生;对学生来说能否学到最实用的知识、技能,能否掌握最需要的就业本领,来满足他们对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需求与渴望,是事关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前途的大事。学校设置什么课程,选用什么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与方法,使学生学到最需要、最有用的知识和本领,是解决学生体育实用性需要的关键。对此,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辨证地分析中职院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社会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实际需求,是科学合理地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中职学生的体育实用性需要与中职教育的定位

高校体育教学从早期的三基教学,发展到了如今侧重一、二个项目的兴趣与专长的的体育选项教学或体育俱乐部制课程教学。在这一改革过程中,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的理念。这是体育教学向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和合理化方向发展的有力见证,是大众体育教学和世界接轨的必然产物,是深受欢迎的一种体育教学形式。但在满足高校学生体育教学的同时,是否也满足了职业学校的中职学生这一不同群体的特殊需要?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是否主动地配合了学校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使中职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已经掌握和具备了更多的与职业相关的运动素质与技能,从而为用人单位输送具有良好专业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新一代应用型人才。这是摆在中职院校面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问题。职业教育属于能力为本的教育,是为学生就业或创业的准备教育。中职体育教学既是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打下坚实身体素质的教学,也是让学生准备好与岗位上相关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教学,是学生获得生存与劳作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生在中职体育教学阶段最希望得到的实用素质与技能。在满足学生的体育实用性需要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对未来职业或岗位上相关身体素质和技能的渴望,满足了学生提高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的要求,为学生将来就业创造了积极条件。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通过订单式模式为社会培养最需要的劳动者。在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与学生的就业需求的同时,应以中职学生是否具备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能力为考量,进一步提高其专业工作能力。体育教学也要围绕这个层次定位确定培养目标,积极配合学校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体育实用性需要与兴趣关系解读

体育实用性的需要与兴趣之间存在矛盾。通常说的兴趣是指直接兴趣,凡对事物的本身感到需要而引起的兴趣属于直接兴趣。体育选项教学是反映学生直接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发展直接兴趣,侧重的是固有兴趣的进一步纵深发展,以及个性的张扬和自我表现能力;尊重的是兴趣的需要与自我的选择。凡对事物的本身没有兴趣,而对这种事物未来的结果感到需要产生的兴趣属于间接兴趣。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便是由实际需要引发人们产生学习动机,并促使个体去参与或维持这种活动的。由此可见,体育选项教学满足了学生兴趣和选择的需要,而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满足了学生就业和实用价值观的需要。重视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就是重视体育的实用性需要;重视培养间接兴趣,就是重视实用价值观的培养和未来就业的需要。

体育选项教学与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对中职学生来说,是同样重要、缺一不可的。如果缺少了发展直接兴趣就等于缺少了对个性的培养与发展,这对性格的形成是不利的。如果缺少了培养间接兴趣就等于缺少了实用性需要和价值观的培养,这会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的浪潮中失去优势和竞争力,会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在竞争和压力面前使人缺乏自信和应对能力。中职院校体育实用性需要与兴趣的共存,是体育教学的合理优化组合,是科学、全面、完整地逐步形成职业教育体系的具体实践。

三、体育实用性需要与兴趣间的处理及对策

尊重兴趣,尊重选择,尊重需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对策。

1.提高认识,树立观念

人们的兴趣与需要在认识和预见上都会存在时间性、局限性或片面性,会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学生对未来需要也不可能有足够的远见,需要教师作宣传与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观念。让学生充分认识未来需要什么,什么是职业需要的体育实用性知识与技能,在建立这一认识过程同时,也为间接兴趣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2.培养兴趣,满足需要

间接兴趣不是学生直接感兴趣的事和物,需要加以引导与培养才能建立。即便是学生在思想上有了认识,在观念上有了实用性需要的概念,在心理上有了好感与好奇,也不可能长期自觉地维持这样的活动,还得靠教师的逐渐培养才能长期坚持,久而久之才能养成习惯,才能转变成直接兴趣。这是由于兴趣尚处在从有趣到乐趣的中级阶段(尚未形成志趣)。因此,间接兴趣需要培养才能形成,它与直接兴趣有本质的区别。

培养间接兴趣是从把握对这种事物未来的结果感到需要出发的,如此前瞻性地把握未来需要是因需要的实用性强和使用价值大。因此,培养好间接兴趣,到了工作岗位就有了用武之地,有用处就能体现价值,有价值就有了兴趣的根基。例如,一位掌握了太极拳和按摩技术的医学生,平时既能自己健身又能为自己做放松按摩,到了工作岗位还能发挥特长,带领大家一起健身或给人按摩,在获得赞美同时,又能获得更多的工作报酬。这正如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成思危在《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的记者专访中讲到的:“如果目前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工作的劳动力已经过职业训练,比如医院的护工有一点护理、医疗、按摩的知识,家庭的保姆受一些家政、烹调、照顾孩子的职业训练,相信他们的报酬和受欢迎的程度都会高许多”。

在培养建立起来的习惯和获得稳固兴趣的同时,也满足了中职学生对体育实用性需要的渴望与需求。这是提高人才培养档次,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应聘自信心的有效途径。例如,有两个建校毕业生同去应聘一建筑单位的施工员,其中一人有晕车和恐高症。此人在招聘单位面前不可能有足夠的自信和必胜的信心。而这些症状却能通过早期的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与训练加以防治和克服。所以只有早作准备并已经掌握了未来工作岗位上需要的素质与技能的人们,才能争取主动和把握未来,才能成为未来的主人。才能既满足本人需要,又能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

兴趣有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之分。在实践中兴趣还会经历从有趣——乐趣——志趣的逐步发展过程,它们之间可以随需要而相互转化和改变。兴趣是需要的一种表现方式,人们的兴趣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需要有关。一个人对某种活动感到需要,就会去接近或具有参与某种活动的倾向,或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不论是间接兴趣还是间接需要,都经历从认识到了解,再进行引导与培养,直至养成习惯和产生稳固兴趣与爱好这一过程。

教师既是兴趣与需要的引导者和培养者,又是知识与思维的导向者。教师既有预见和把握未来的义务与责任,因此必须具备教育和传授知识的智慧与能力。把学生最需要、最有用的知识、素质与技能传授给他们,使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教师应尽的职责。

(作者单位:浙江平湖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实用性中职技能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