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郦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2009年610万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笔者作为一名在企业从事十五年教育培训工作和在大学从事十五年就业培训工作的老师,想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进行初步的分析,供有关部门和大学生及其家长参考。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1.国际分工和经济危机的双重影响
由于中国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在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剪刀差。又由于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臨严峻挑战, 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明显增加。虚拟经济的危机逐步涌向实体经济,一些企业特别是外贸出口企业遇到了订单减少、资金紧张、利润减少、亏损增加等困难,有的甚至因此而破产。 “不景气行业名单”、“中小企业倒闭潮”、“裁员企业名单”等问题相继出现在我们眼前。用人单位数、提供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数等都有明显下降,让近几年本就趋紧的大学生就业状况更是雪上加霜,最近上海调查显示:今年仅有45.12%的外企计划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且招聘人数有限。
2.高校扩招的影响
面对连续几年大学生就业难,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扩招对就业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到2005年的380万,4年内增加了265万。而2007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95万,比2006年的413万增加了82万,2008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为559万,2009年该数字为610万,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就浙江省来看,今年将有高校毕业生23.26万人,比去年增加1.77万人。广东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20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在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30万人。再来看全国大学生的待业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2008年高达150万,新老毕业生叠加对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3.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
(1)只想在大城市工作的观念。大学生求职时都涌向大城市、外企,必然导致就业紧张。复旦大学每年新生中上海本地生源只有40%,毕业时却有超过80%的学生留在上海找工作。不少学生宁可放弃学了四年的专业,也要留在上海,找高薪的岗位就业。
(2)只想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观念。近几年公务员考试十分火爆,从中央国家机关和各地方政府每年的公务员招考中可见一斑,录取比例高达几百或几千比一,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3)怕吃苦的观念。不少大学生都有“薪酬待遇要高一点、岗位要轻松自由一点、工作环境要好一点”这样不现实的想法。
(4)不愿做小事的观念。认为扛着一个“本科”或者“研究生”的招牌就属于‘精英阶层,不愿意从一个最底层的岗位做起。
(5)急功近利的观念。很多大学生缺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肯踏踏实实地一步步做起,忘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
4. 传统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1)高等教育模式存在着下列问题: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关心不到位;部分专业设置与国家的经济现实不对接,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学生经过数年的学习之后,对于现实社会仍然十分隔膜;教师的知识结构仍然非常陈旧,授课内容空洞化;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扎实,动手能力也不强等。
(2)高等教育的这些缺陷造成培养出来的部分大学生缺乏做人做事的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期望值过高,自由散慢,“书呆子”气较重。是知识的存储器,而不是社会生产力的创造者,与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严重脱节,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实际工作能力提出的较高要求。最近在我省的一次大学生就业招聘会的纺织品公司展台前,招聘人员问一位纺织品设计与贸易专业的大学生:“牛仔布是什么针织方式?你身上这件衣服是什么料子的,经过了哪些工序的处理?”该生被问得直冒汗,说学校里并没教过这些知识,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课程与企业实际需要差距之大。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 尽快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
在当前要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争取使我国最早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国家要实施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把扩大内需、振兴产业和科技支撑结合起来。国务院制订两大规划:一是扩大内需的十条规划,将去年出台的扩大内需的十条措施进一步具体和丰富;二是十个重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此外,要把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特别是重大专项实施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克服当前困难、促进长远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大学生就业岗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出路,在于切实促进经济转型,实现国民经济从以传统制造业和农业为主,向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变。其中最关键的突破点又在于放宽或取消对服务业的政策管制,并大力促进其发展。通过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的成功转型,从而大幅度提高经济体对脑力劳动者的吸纳能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2. 政府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多项组合政策
今年大学生就业遇到“寒冬”,国家积极出台了各项法规、政策,帮助大学生就业,并且决定投入4万亿扩大内需,这无疑都将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正式实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已采取多项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招收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大学生新兵奔赴军营,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最近从教育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09“特岗计划”将招聘5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实施范围将扩展到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新规定。如浙江省政府将解决大学生就业成绩列入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对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的企业在发展资金和政策扶持方面有倾斜;放宽创业市场准入条件;中小企业接纳大学生有优惠;利用重大投资项目带动大学生就业等措施,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矛盾。今年杭州市政府计划推出一系列举措,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包括:实施农村和社区招聘高校毕业生计划,推出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推出农村和社区岗位;扶持大学生创办企业,对通过评审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将给予2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无偿资助;建立大学生见习基地等。
3. 大学生要及时更新就业观念
(1)大学生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吃饱再吃好”的就业观念。只要有岗位可做,有单位需要,不论是单位大小、待遇多少、交通不便、工作辛苦等等不如心愿的地方,都要做到抓住机会,及时就业。
(2)大学生要树立敢于吃苦,不怕困难的观念。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大都是“80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部分来自城市和家境较好家庭的大学,严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毕业后要独立在闯荡社会、要成家立业,必须要有勇于吃苦,迎难而上的精神,没有这样一种精神肯定没有出路。
(3)要改变集中在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就业的观念。在清华、北大读书,就非得在北京找工作吗?在复旦读书,就一定要在上海工作吗?浙大的毕业生,就一门心思只在杭州主城区找工作吗?笔者建议大学生去杭州周边的湖州、安吉、绍兴、临安、海宁等地找工作,这些小城镇、小县城的发展更需要人才,因此对大学生会更重视、关心和培养,大学生会有更多的锻炼成长的机会。
(4)大学生要树立从小事做起,敬业、踏实、务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的观念。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绝对不要小事看不起、小事不来做,大事干不了,不愿踏实做事,期望值过高,更不要在工作时间煲电话粥、网上聊天。
(5)大学生要树立是普通劳动者的观念。目前经济形势下滑是个大环境,我国劳动后备力量庞大是个大背景,对客观存在的就业难,大学生应当及时更新择业观念,脚踏实地地寻找自己的社会角色。
4. 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在这种形势下,毕业生要在就业竞争中胜出,必须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过硬的本领。笔者认为,一方面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同时要根据社会需要改革教育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订出更行之有效的培养计划,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作为大学生,在校几年宝贵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在政治品德、理论基础、专业功底、实践能力、做人做事的正确思路等各方面进行学习、钻研、修练,为大学毕业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要把一切精力用到学习和实践上,不要把大好光阴花在谈情说爱、玩电脑游戏上面,要对得起父母亲的辛劳培养,对得起党和政府的关心,夯实自己的人生基石。当前,大学生中的一部分群体就业并不难,那些具有过硬本领的大学生,他们有一技之长和多技之长,非常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这里有一个例子,前段时间一家财政补助事业单位招聘一名机电一体化专业性的大学生,经过理论考试和面试,他以第一名的成绩将被单位录取,但同时另一家大型民企也在招聘,经考核评估,这家民企以该生的专业实力出的年薪比事业单位翻倍,结果该大学生就去了这家大型民企。
5.要寻求多种就业渠道
(1)走“回老家”之路。在大城市读书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在大中城市面临就业的困难,真的找不到工作,如果来自县城、小镇,笔者建议不妨回原籍去吧,那里有你的根系,有你成长的土壤,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更需要你。很多大学生就是通过回乡发展成才的,他们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成绩,改变了家乡的面貌,受到了父老乡亲的欢迎,这方面的例子很多。
(2)走新的“上山下乡”之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上山下乡”之路,不是三十年以前老一代知青的“上山下乡”,要你们到农村和边疆去掘地、除草、施肥、割稻。而是在你们就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到农村去、到社区去、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找工作,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能锻炼青年成才,在广阔天地里定会大有作为。
(3)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路。大学生们,要充分利用你们周围的一切人脉资源,包括老家和所在学校和学校所在地的一切关系,如亲朋好友、同学师长校友等,尽可能地捕捉信息,诚恳地请他们帮帮忙、引引线,为你的就业寻找可能的机会。最近宁波工程学院发生了师兄带着产品考师弟,几百名毕业生就被校友“团购”的感人一幕。如果一旦有人介绍你找到了工作岗位,笔者也建议大学生一定要好好工作,要珍惜这种机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在工作上取得好的成绩,绝对不能再提过高的要求,再给人家麻烦。
(4)走自我创业之路。创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机会和条件,在了解外部环境、自身优势与劣势、行业发展前景等的前提下,大学毕业生可考虑自主创业。创业是机会和条件的结合,作为大学生,如果决心选择创业作为自己的就业方式,就不能因为事小而不为,不能只想一下子当大老板。无论是网络创业还是实体创业要从小业务做起,许多的创业成功者都是历尽艰辛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当前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摆在党政工作的首位。学校、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都要动员起来,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坚定信心,及时更新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寻求多种就业渠道,立志从基层做起,抓住任何一個就业机会。只要敢于吃苦、勇于奋斗、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及时适应时代要求,经过自我沉淀和积累,掌握过硬的本领,不断寻求施展才华的机会,就能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