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问题与思路

2009-09-18 06:02曾繁相
职业·下旬 2009年6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德育工作德育

曾繁相

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给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相关工作产生了新的困惑和冲突。以往一些惯用的德育理论、德育工作方法和途径,已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所以,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研究和实践,探索相关的对策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道德观念和多元价值的挑战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传统的道德判断评价标准提出了新的挑战,它一方面使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大大增强;但同时也滋长了拜金主义、唯利是图和其他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在我们对“你认为最成功的职业人士”的问卷调查中,多数学生把“事业上获得成功,赚到了足够的钱”作为最成功的标志,认可度达67.2%;而把“对社会作出贡献”作为最成功标志的学生,只有22.8%,这是一种令人担忧的失衡现象。

2.生源素质滑坡带来的影响

生源质量的逐年下降,给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困难与问题。由于学生道德认知的基础差,对道德“底线”的认识与学校的规范有很大的差距。部分学生因为以往的种种原因,养成了抽烟、喝酒、打架斗殴、赌博、说谎、逃学等不良习惯和行为,形成了吃、喝、耍、闹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风;一些学生由于长期品行不良、成绩不佳,受到家长、部分教师以及同学的冷眼甚至歧视,心灵受到创伤,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甚至产生仇视社会、厌弃人生的情绪。

3.来自互联网的负面作用

网络时代既为青少年提供了开发潜能的广阔空间,也对青少年德育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并对我国传统的学校德育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广泛性,对我国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的德育手段和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2)网上游戏及网上交际的虚拟性,使学生沉溺于其中,不但改变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容易导致性格孤独、感情麻木等负面性格因素,更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难度;

(3)由于信息的极其丰富、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等,对本来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职生来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和腐蚀作用。

二、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观念和手段的滞后,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时效性

现在的中职生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强,但总体素质相对不高。多数学校仍以传统的道德说教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只注重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缺乏对道德选择能力和解决道德冲突能力的培养,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要。德育工作的“高”、“大”、“空”、“远”的现象仍较严重,据我校调查,有39.4%的学生认为学校德育内容空洞、脱离实际;26.4%的学生认为教育方式方法单一。不少学生感到“有些事好坏难辨”,以致在遇到一些现象和问题时无所适从;还有一些学生虽然知道一些行为是违背道德要求的,但在行动上、在涉及到具体问题时,又明确表示为了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可以放弃自身的道德追求。这种“知”与“行”的严重不平衡,与学校德育观念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

2.课程改革滞后,影响了德育教学的效果

德育教学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但许多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一直是采用传统的方式,即教师作为主导方灌输和传授德育课程内容,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灌输和教诲。这种课堂灌输或会议说教的方法,抑制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德育课内容泛政治化,从概念到原则照本宣科,与生活实际相脱离,既忽视了学生的特点,使得学生在道德修养上得不到急需的营养;又把难以理解的东西生硬灌输,使学生感到枯燥、厌烦,于是德育成了空谈之说。据我校的一份调查,29.3%的学生对学校的德育课不满意,对德育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满意的分别达到19.7 %和14.4%。

3.教学、管理脱节,无法形成德育工作的强大合力

因为教学工作是硬指标,按照各种教学工作量考核的标准,教学活动必须参与和完成。而德育工作是个软指标,德育活动没有一个硬性的评估、督导机制,是“额外负担”。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许多学科教师没有摆正德育观,不能达到“我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教师”的自觉德育工作境界,片面地认为德育是学生管理人员、班主任和德育课教师的任务,偏重了教学却忽略了其中德育的渗透。学科教师在上课时,将违纪学生甩手交给班主任课后处理的事情经常发生。其次,德育教学队伍与学生管理队伍没有建立一体化的有机联系,教管脱节现象严重,无法形成强大的合力。

4.家庭教育缺失,削弱了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

在经济发达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出国、外出务工经商,学校出现了大批“留守学生”。调查显示,我校“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36.3%左右,另外还有30.7%的学生父亲在外,家里只有母亲照料生活。“留守学生”、单亲、缺损家庭的不断增多使许多学生缺乏应有的关爱和教育,在学习、生活、品德、心理等方面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学生家长忙于生意和工作,整日在外奔波,将孩子的教育完权交给了学校,没有时间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缺乏足够的了解,家庭教育普遍比较薄弱。在问题多的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家庭教育的严重不足,而致使他们职业理想模糊,缺乏学习动力,劳动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欠缺,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三、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

1.坚持以人为本,更新教育观念,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育人理念是育人活动的导向,贯穿于整个育人活动之中。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无条件地关爱每一位学生。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评价,要紧紧围绕学生的需求、实际和发展进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克服“大一统”的思想,改变一个标准要求学生的做法,坚持灵活、多变的多元化的人才评定标准,牢固树立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在德育工作中,既要靠教师的“言传”,更要 “身教”,甚至“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在调查中,有60%~70%的学生认为老师对他们是认真负责的,但也有9%~15%的学生认为老师没有起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作用。面对新形势下中职教育的新特点、新要求,迫切需要加强德育队伍的培训和学习,了解德育的新动态,接受管理的新知识,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特别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在岗指导和培训。同时,确立德育目标,细化考核机制,使德育工作队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2.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加强学科渗透,树立德育工作的全员意识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常用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他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们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和教育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全体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水平。オ

3.转变教学观念,探索课程改革,提高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教学改革中,德育课教师要从传统德育模式中走出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德育教学由生硬灌输向平等对话转变,由单一说教向注重学生德育实践体验转变,提倡与学生的平等交流,推行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要多用活动化、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辩论会、演讲会、多媒体资料展示等课堂活动。善于挖掘教育主题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活动情境,努力营造课堂的民主氛围,使师生互动激活学习热情,诱发辨析思考,开展行为实践的活动化、讨论式的教学。

4.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数是在升高中无望的情况下来职业学校学习的,这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选择。但是这种选择,给他们更多的是被动和无奈,因而他们比普高的学生更具有失落感,更具有自卑心理,具体表现为内向孤僻、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自私任性、逆反心理重、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等。因此,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整個德育过程中。德育工作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其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行心理健康讲座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5.倡导寓教于乐,注重德育实践,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让学生亲自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承办各种文体活动,走向社会参加实习、实践,反而会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喜欢的德育形式分别是课外活动、体育竞赛、社会实践活动,分别占20.1%、18.9%、16.3%。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德育实践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验,达到培养其参与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的目的,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树立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观念,使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有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福建侨兴轻工学校)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德育工作德育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