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地电位干扰及防护措施探讨

2009-09-18 09:50谢利英
新媒体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电缆沟干扰源电阻率

谢利英

[摘要]在对变电站地电位干扰源及干扰途径分析的基础上,讨论防止地电位升高的常用措施。根据目前接地系统存在的不足,提出降低接地电阻、改善电位分布、等电位连接以及金属屏蔽接地等抑制地电位升高的措施。

[关键词]地电位干扰耦合接地电阻

中图分类号:TM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610032-01

一、引言

变电所的各类保护和控制系统在运行中面对的是高电压、强电场、电磁环境非常复杂,既有大电流造成的磁场干扰,又有高压设备造成的电场干扰,有大电流流经接地装置时由地电位差引起的地电位干扰,电网中一些非线性铁磁原件和整流设备产生的谐波干扰,还有在雷击时由雷电过电压产生的雷电过电压干扰。

二、干扰源及干扰途径

变电站最严重的电磁干扰源是雷电,干扰分为共模干扰和差模干扰。共模干扰(也称纵态干扰或共模耦合)是指出现于导线与地之间的干扰。差模干扰(也称横态干扰或差模耦合)是指出现于信号回路内的与正常信号电压相串联的一种干扰。

干扰源通过各种耦合途经作用在二次系统,从干扰源把干扰能量传递到干扰对象有2种方式:传导方式和辐射方式。干扰耦合进入控制电路,或从控制电路传导出去可以进一步分为如下几种方式:

(一)共模阻抗耦合(电导耦合)。如图l所示,当2个或多个电路共用1条线或1个连接点时,将可能产生共模阻抗耦合干扰,干扰水平取决于共模阻抗幅值。

(二)容性耦合(电耦合)。如图2所示,弱电系统每部分之间存在电容,任何电压的变化,不管在什么位置,将驱动电流通过电容而传导干扰,产生的干扰电流为:I=Cdu/dt。

式中,I-通过电路电容的电流;C-2个电路之间的电容;du/dt-第1个电路的电压变化率。

对于容性耦合,耦合随导体问的距离增加而减小,高阻抗电路更有益于容性耦合。

(三)感性耦合。一个电路产生的磁场可能会对另一电路产生电感性耦合,它是由干扰源与被干扰对象之间的互感所引起的,主要由干扰源的电流所决定。

(四)辐射干扰(电磁耦合)。辐射干扰是指一次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辐射干扰能量通过空间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到二次系统中,产生干扰,随二次电缆的接地方式不同形成共模和差模干扰。

干扰源对二次回路的耦合是非常复杂的,通常同时存在几种干扰源和几种干扰方式。

另外,变电所内发生工频接地短路时流经接地装置的大电流时产生的地电位差也引起地电位干扰的主要原因,其主要有共模干扰和电容耦合干扰两种干扰形式。

三、防止地电位升高的措施

(一)降低接地网的接地电阻限制地电位升高。有效接地和低电阻接地系统中发电厂、变电所电气装置保护接地的接地电阻宜符合下列要求要求接地网的地电位升高的最大值不超过2000V。因而可以采取以下降阻措施:

1、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降阻:在接地工程中,充分利用混凝土结构物中的钢筋骨架、金属结构物以及上下水金属管道等自然接地体,既能起到了减小接地电阻、均衡电位的目的,又能节约钢材。

2、外引接地装置:当距发电厂、变电所2000m以内有较低电阻率的土壤时,可敷设引外接地极,在低电阻率的地方铺设专门用于降阻的接地装置,可以起到有效的降低工频接地电阻的作用。

3、采用深井式接地极:当地下较深处有土壤电阻率较低的地质结构时,可用井式或深钻式接地极;把平面地网做成立体地网,利用下层低电阻率的地层来降阻。

4、填充电阻率较低的物质或降阻剂;当接地电阻的面积一定时,接地电阻与土壤电阻率成正比,如果能想办法降低土壤的电阻率,也可以达到降阻的目的。

(二)改善地电位分布限制局部电位升高。在设计接地网时应尽量采用方孔地网以改善地面电位分布,对方孔地网的网格大小要从地电位分布均匀考虑,防止局部电位升高。在电缆沟内要设置接地带、在电缆沟附近要设置与电缆沟平行的水平均压带以改善电缆沟的电位均匀。防止地电位不均对二次回路的干扰。接地网表面的地电位分布要满足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要求。

(三)等电位连接。现代防雷理论里最主要的是均压等电位连接,可以把具体实施雷电防护的措施及各种方法看成是均压等电位连接网络的形成。等电位连接的目的是为了减小防雷空间内各种金属部件及各系统相互间的电位差;实现等电位连接的主体为:设备处在建筑物的主要金属构件和进入建筑物的金属管道、供电线路(含外漏可导电部分)、防雷装置以及由电子设备构成的信息系统。

(四)金属屏蔽接地。埋地电缆是对微机电源产生干扰的主要干扰源,它既是干扰的主要发生器,也是主要的接收器。电缆作为发生器,它向空间辐射电磁噪声;作为吸收器,它能敏感地接收来自邻近干扰源所发射的电磁噪声。因此,采用屏蔽电缆作为抑制地电位干扰的主要措施。

四、结论

本文对变电站地电位的干扰源及干扰途径进行了分析,在对雷电干扰、地电位干扰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找出降低接地电阻、改善电位分布、等电位连接以及金属屏蔽接地等防止干扰的措施,对保证发电厂、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安全稳定进行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电缆沟干扰源电阻率
掺杂半导体硅材料电阻率测量的光电效应和热效应
五大连池尾山火山 处于“充电”状态
10kV电缆沟多功能监测冷却智能系统研究
变频器运用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影响及干扰
激发极化法寻找固体矿产的应用
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民航VHF地空通信干扰问题研究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抗干扰技术
卫星通信的常见干扰分析和处理措施
地铁勘察中电阻率的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