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晶亮
他,5岁演出,7岁夺冠,10岁发行首支单曲并打入排行榜榜首,可谓风光璀璨的童星。2009年6月25日,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这个带着传奇及悲剧色彩的流行音乐之王走了,由此引发一系列话题,特别是少儿家庭教育,父母到底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孩子理应担负完成父母未竟理想的重担吗?
小迈克尔于1958年8月29日出生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小城盖瑞的一个贫困的黑人家庭。父亲觉得自己的人生碌碌无为,就把成功的希望强加到自己的9个孩子身上,他就像是一支家庭艺人队伍里的冷酷商人和严厉教练,给杰克逊兄弟们营造了空前的竞争环境,造就天才的同时也抹杀了快乐的童年。成名随之而来的是:缺失的童年生活和商人的强迫和操纵……迈克尔·杰克逊的童年不像其他孩子一样玩耍嬉戏,而是充斥着持续不断的音乐和舞蹈练习及商业活动。在成名后的一次访谈中,迈克尔曾这样回忆童年:“几乎每天都是在录音室度过,一录就几个小时,直至上床睡觉。而录音室对面的公园,有孩子在玩耍,听着他们兴高采烈的欢笑声,我总是忍不住会哭,自己为什么偏偏要工作(录音)。”
把目光转向身边的孩子们,试问那些整天奔波于各种奥数班、才艺班、补习班的孩子的家长们,是否考虑过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家长设计的人生是否真的适合孩子们?
有些家长因为自己小时候没有条件学跳舞或乐器,而让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学习这些,初衷本无可厚非,但是一些逼子成龙,发展至不惜棒头鞭子下出天才的极端例子就不可取了。首先,应该因材施教,要知道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上个世纪,鲁迅先生就曾说过:“对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要培养他们具有‘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再而,也不是每个琴童都能成为郎朗、李云迪的,施加了太多压力、肩负着太多使命的学习也失去了学习最重要的意义——为探索知识而学习。
最为重要的是,童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一个人的童年将会影响其终身,孩子心智、人格的培养远比一些分数更重要。再回到悲剧收场的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纵使他是全世界最出色的音乐全才,拥有世界销量第一的专辑《THRILLER》,销量达1.04亿(2006年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数据),是音乐史上第一位在美国以外卖出上亿张唱片的艺术家,但据专家测定,其心理年龄只有12岁,无法适应成人社会生活:迈克尔让玩具小火车全天候地轰隆隆才能安心,就像孩子习惯听到母亲洗衣服的哗哗水声;有人说迈克尔是一个50岁的老小孩,他建一座梦幻庄园,就以为自己真是不用长大的小飞侠彼得·潘;他打开大门让孩子们进来玩耍,就像那个拥有美丽花园的巨人,可这些举动又被世人不理解,给他带来困扰十多年的官司。其实这样在某一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才华而其他诸如社会交往等能力薄弱的天才俯拾皆是。
我相信,没有一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无法适应成人社会而痛苦地生活,只是他们都忽略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更何况成功的定义多种多样,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社会做出一份有意义的贡献就是成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请不要为你的孩子提早设计好他不喜欢的人生轨道,更不要拔苗助长、逼子成龙,多一个微笑少一份责骂,您的孩子一定会更好更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