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鸿祥
“天使”的降生
1996年2月16日的寒夜,医院的产房里,降生了一名特殊的小天使,他的体重不足1.13公斤。因为是早产儿,肺部无法撑开,气若游丝的袖珍宝宝只能被送进保温箱里。两个月后,孩子虽然保住了生命,却因“氧气中毒”被抛入无情的黑暗之中,再也见不到一缕阳光。
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的父母为了让他重现光明,到处求医问药,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可是男孩的眼睛依旧看不见一丝光亮。这个事实让孩子的父母痛苦不堪,他们开始为小家伙的将来担忧发愁,难道自己的孩子以后只能靠按摩、算命混日子吗?
突然有一天,父亲发现儿子对声音特别敏感,只要收录机、电视机里播放歌曲音乐,男孩就会侧耳聆听,跟着学唱,而且学得有模有样。这让父亲看到了一丝希望——说不定自己的孩子在音乐上会有一些天赋。于是,在男孩3岁的时候,他买了架玩具电子琴作为礼物送给儿子,男孩高兴得手舞足蹈,整日不停地让父亲教他弹琴,可是父亲毕竟不懂音乐,只能教一些简单的音符,男孩就边听边模仿,凭着自己的记忆愣是弹下了一首完整的歌曲,并冲着父母大喊大叫:“爸爸妈妈,我会弹琴了。”这时,一旁的父母已高兴得两眼湿润。
在父母眼中,孩子就是给他们带来欢笑的天使。生活纵有种种磨难,可一听到孩子的琴声和歌声,父母就能感受到莫大的幸福和快乐。
无悔的付出
男孩聪慧好学,进步很快,在自己的“琢磨”下已经可以弹奏出十几首悦耳动听的歌曲,父亲意识到孩子确实有音乐天赋,就想给他买一架钢琴。然而,自己和妻子早已双双下岗,光是给儿子看病治眼睛就已欠下一大笔债,哪里还有钱买钢琴?父母感觉对不住儿子,恨自己没有本事满足孩子的愿望,整日愁眉不展。
“即使没钱买钢琴,也不能耽误孩子的前途!”父亲一直有个强烈的信念——培养孩子成才!他带着儿子到少年宫去旁听,别的孩子用雅马哈的琴,男孩依然只有玩具电子琴。这丝毫不能动摇男孩对弹琴的渴望和热爱,只要老师上课的时候,他都全神贯注地听着,完全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中。
有一次在课堂上,父亲一侧身,发现儿子流鼻血了,赶忙拉着儿子出去找医生。男孩却只是从爸爸的口袋里掏出纸巾胡乱地塞进自己的鼻孔中,继续坚持听课,一节课下来,鼻血顺着纸巾滴下来,都浑然不知。看着儿子小小年纪,毅力却如此坚强,父亲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
男孩家里非常窘迫,父母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多赚点钱来满足儿子一点小小愿望。为了多买些磁带让儿子听,父亲白天出去摆摊,晚上去夜市上卖小商品,不论天气好坏都坚持。有一次,外面下着倾盆大雨,他仍然像往常一样摆摊,妻子看到后就说:“天气不好,就不要出去了。”而他却笑着说:“这样的天气,别人偷懒了,我才有赚到钱的机会。”回来时,整个人都淋湿了,虽然只赚了不到10元钱,但起码能给儿子买盒磁带,支持儿子的梦想。
父亲心里十分清楚,要让儿子弹好琴,不能只是单纯在弹奏技巧上有所提高,还必须要在其他方面广泛学习。于是,只要一有点钱,他就跑到书店给儿子买来各种各样的磁带。对于生活在黑暗世界里的男孩,磁带不仅是他最好的礼物,还成为他最好的朋友。在漆黑有声的世界里,男孩知道了很多中外故事,如《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西游记》、《哪吒闹海》等等。不仅如此,父亲还会朗读一些名家名作、散文经典给男孩听。在父亲的培养下,男孩的文化底蕴日渐积累,这对以后孩子在学琴中对作品的理解以及音乐素养都大有帮助。
爱心的支持
没有钢琴,也没有钱请老师,男孩就在这种近乎“无师”的状态下学习音乐。他喜爱钢琴,却懂事地从未向父母提出过拥有的要求,因为他知道,钢琴对于他们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是怎样的一种奢侈!幸运的是,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总会有很多的好心人给予他帮助。一个偶然机会,父亲结识了一位好心的琴行老板,琴行老板有心爱才,允许男孩免费到琴行练琴。男孩非常珍惜,从不会在打烊前主动离开琴行,碰到钢琴,不弹个筋疲力尽,他便不甘罢休。
日子久了,男孩的坚强举动深深地感动了少年宫里的每一位老师,其中有位吴老师决定免费给男孩上课。当父亲告知儿子这个好消息时,男孩高兴地冲父亲喊到:“爸爸,我有老师了,我有老师了!”父亲也激动地流出了热泪,他深深地给吴老师鞠了一躬,感谢吴老师给了儿子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机会。意想不到的是,好事接踵而来,有一家琴行也被男孩勤奋好学精神所感动,非常慷慨地送给他一架价值一万多元的钢琴!
父亲感动极了,他无法给儿子实现的愿望,在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实现了!而在男孩心里,对钢琴的热爱使得他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同时,他也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变得更加刻苦努力。
生命的另一种选择
男孩跟着吴老师一学就是一年半。无论刮风下雨,他从不迟到、缺课,即使感冒,也要嚷着说:“我要去上课!”看着儿子虚弱的小身体,父亲心疼地说:“乖孩子,听话,等病好了咱再去学,好吗?”男孩哭嚷着:“不行,我不能落课,不然老师就不教我了!”父亲实在没办法,只得陪着儿子一起。到了老师家,男孩立马精神抖擞地坐在琴凳上,专心致志地听课弹琴,课上完了,男孩也虚弱地瘫软在琴凳上下不来了。
因为身体上的缺陷,男孩难免会遭受来自外界的打击。一次他在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大家都嘲笑他:“小瞎子,小瞎子……”回家后,男孩便不吃不喝,不言不语,一个人静静地发呆。父亲知道了儿子在外面受到了讥笑、嘲讽,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孩子,他们说得没错,你的眼睛是瞎了,你是一个残疾孩子,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但是将来你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你决不能自暴自弃,你的世界里没有了阳光,但你的心中要有阳光,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上帝还送给了你一对聆听世界的耳朵,你还有音乐,黑暗也不能带走你的琴声!”父亲激励的话语一下子点醒了男孩,他慢慢学会了与人相处,变得开朗乐观起来。
生命中有无数种选择/那过程就像是观景/常常是这边领略了青山/那边却错过了绿水/多少精彩就在一念间/与我们失之交臂/如果能够/为什么不让生命多一种选择?
这是男孩最喜欢的一首诗,在他看来,生命中的选择是无数的,而热爱,是他最大也是最无悔的选择。
命运的另一扇门
2004年6月,中央音乐学院钢琴教授周广仁先生正在学校礼堂认真地对学生们进行考试。她不知道,礼堂的大门口,一对父子早早在那等待她的出现。
一场考试终于结束了,周先生准备出去透透气。此时守候多时的父亲一下子冲到教授跟前:“周先生,我们是专门从浙江赶过来的,请您帮我看看这个孩子,我在碟片上看过您的照片……”焦急的父亲说话有些语无伦次。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男孩和他的父亲。为了让儿子在钢琴上得到更好的发展,父亲不顾亲戚朋友的劝阻,毅然带着儿子来到北京……
回忆起当天的情形,周先生眼眶都湿润了:“那天正好是在演奏厅,这孩子上了钢琴,就摸摸摸,一下子就弹了好几个曲子。我觉得很惊讶,这样的孩子应该培养!至于他将来培养到什么水平,这个我很难估计,但是我们应该培养。这不是一般的孩子,有天赋就应该给他机会。”在周先生和朋友的帮助下,男孩一家很快从萧山搬到了北京,男孩也在自己的努力下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却留下了一扇窗。对于男孩来说,虽然他失明了,命运之门并没有因此而关上。看不到五彩斑斓的画面,却能感应到大干世界的万种声音,在琴键上抒写自己的人生,用耳朵、用手指、用心灵找到了与世界沟通的一扇窗户。
男孩的坚忍和努力使无数人为之动容,而同时,他也收获了累累硕果。他能弹奏近两百首世界名曲,并先后取得过20多个钢琴比赛的冠军。许多钢琴大师听了他的演奏都为他惊叹不已,大师们说,他是在用自己的心灵演奏!
2004年,男孩随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赴日演出;2005年,男孩被评为杭州市“十佳阳光少年”;2008年1月9日,男孩荣登“2007年北京自强之星”榜首。作为获奖者中唯一的外地人,更多的人记住了他的姓名——来佳俊。来佳俊很感谢他的父亲来戈鸿,他感言:“如果没有爸爸的引领、付出和教诲,就没有我的今天。”
男孩的金色梦想
2008年1月3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金碧辉煌的音乐舞台上,上演了一场精彩感人的钢琴表演。
舞台上,来佳俊和他最敬仰的钢琴王子郎朗一起演奏四手联弹。盲童的小手和钢琴王子的大手在琴键上翩翩起舞。两人珠联璧合的默契、淋漓尽致的演绎、娴熟优雅的琴色以及天籁般的旋律立刻倾倒了所有的听众。演奏完毕后,郎朗故作惊讶幽默地说:“来先生,你是个小大师啊!”场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男孩当即流下了幸福温暖的泪水。
维也纳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上响起的旋律,一直藏在小男孩的内心深处,进入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是他最大的梦想。
为了这个金色的梦想,他还努力学习了英语。音乐无国界,学好英语才能快速走出国门,把最美的琴声带给世界。早在他10岁的时候,就已经自修完了高三的英语课程。现如今,他的英语听说能力已经很娴熟了,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让很多老外赞叹不已。男孩说,钢琴和英语都是他的最爱,两个都不会舍弃。
来佳俊的乐观和坚强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人们也纷纷关注起这个自强不息的盲童。在《小崔说事》的现场,有这样一段对话。
主持人:“如果你能看见颜色,你最喜欢什么颜色?”
来佳俊:“绿色吧,它代表着生机勃勃。”
在来佳俊心中,绿色永远是象征生命的颜色,而他,热爱生命的他,自信又坚强地生活着,生命中处处充满了欢笑。
穿过黑暗的防线,他依然为我们演绎出了精彩的人生。我想所有听过男孩琴声的人,都会在心里默默祈求上帝给他格外的恩赐。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祝福这个小男孩吧,因为即使没有阳光,黑暗也带不走天使的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