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随时作文”教学模式

2009-09-15 09:08吴林飞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9期
关键词:命题习作交流

吴林飞

随时作文是教师在作文课之外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一条有效途径。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之养成善于找到作文素材的习惯,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吸收写作经验,从写作中提高对文章的鉴赏能力,加深对知识的巩固,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不做统一要求的作文模式,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训练方式。

随时作文的根本特征

偶发性。随时作文不依赖于仅有的作文课时间,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认为学生有东西可写,心里有话想说,看到学生有表达的欲望时,就要给予机会,让学生将所感、所想记下来;教师不必追求学生写作的质量,只要是有感而发,能表达真情实感,就要给予肯定。

随意性。对于任何一个事物,学生的理解、感觉各异,教师应大胆地挖掘学生求异的潜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认识,并予以肯定。对于习作要求不必苛求统一,字数可多可少,也不必拘泥于写在正规的本子上。

渐进性。随时作文一般可以结合阅读教学,渗透到小学各科教学中,甚至是课外实践活动中。针对小学各年级,可以从说话写话开始,逐步由短到长地训练,循序渐进地培养,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得到作文的熏陶,体会写作的乐趣。

随时作文的流程设计

传统作文一直沿用“作前指导,学生写作,作后讲评”的流程,随时作文在传统作文教学的模式基础上设计的流程是:指导——命题——写作——交流——评改——再写。在整个过程中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让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融为一体。

指导。此处的指导是针对各科教学内容作的一段讲解,并提出一些可供探讨的问题,当学生有表达的欲望时,就要积极保护,并顺势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命题。命题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有了切身的体会后,教师要适时指点写作的方向,命题应顺着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清头绪,让学生命题,让学生放胆作文,尽情表达。

写作。在学生明确了写作方向后,让学生自由写作,允许学生自由发挥,写自己所想,写真情实感;在时间上可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交流。这是进行再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其他同学提出意见,教师在巡视时听取有新意的观点、思想,在班级中交流,再让大家畅所欲言,加入自己的意见,使学生在交流中吸取有益的方法,同时开拓现有的思路,以便为下一步写作积累必要的材料。

评讲。在交流后,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要进行一番评述,要抓住学生思维与写作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和表扬,并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挖掘,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要结合实际,让学生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指导性的修改意见。条件成熟时,让学生上台讲评,将整个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再写。学生在获得有关习作的信息后,对自己的文章或观点有了更新的认识,又产生了新的写作欲望,这时的写作是一种自发的行为。

随时作文的习作方式

知识迁移。让学生结合已经学习的知识,提出自己的意见,对原有知识进行“升华”。如:在阅读中吸收写作方法,吸取优美的语句,让学生对范文或范句所构建的模式作模仿训练;从教学中找出解题的规律,总结出巧妙的方法,让学生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等等。这些内容是实实在在的,主要看学生语言的规范、准确,表达是否具有逻辑。

增补内容。这是根据教学内容,做情节或内容上的增加。可以是续写作文,在同学的作文中加入自己的思想,对原有情节进行删改;可以设计一些故事的开头,让学生接着写;可以对课文上的“留白”进行补充;还可以结合古诗文教学,让学生把古诗文译成白话文,对内容作大量补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得到语言的、创造力上的提高。

求同求异。求同思维是采用已知的最佳方法有方向、有范围的思维形式,求异则相反。在教学中,求同求异很多时候同时存在,互相统一。教师找一个问题让学生发表观点,可以作共性的探讨,在共性探讨时,学生又在提出不同的观点,又是一种求异,可以多角度观察,多方面选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看待事物,发展学生的个性。

想象幻想。这类习作具有题材宽、思路广的特点。找一些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合理想象,虚构成文,可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也可以表达自己的需要。

(作者单位:江苏通州市庆丰小学)

猜你喜欢
命题习作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