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铭醉驾案改判无期的背后
中国在短短十来年间就进入了汽车时代,但从公共管理水平到个人交通意识,却还没有适应汽车文明
何三畏
从去年12月14日到现在,许多成都和重庆的市民,都听熟了一个叫孙伟铭的名字。这位现年30的重庆籍青年,中学毕业来到成都打工,他勤奋努力,到去年底,经营着自己的IT铺子,他热爱生活,对未来有信心,他按揭了一套房子,一辆汽车。他喜欢无师自通,没有学习驾驶的记录,没有驾驶执照。他出身底层家庭,这样的生活令他和他的家人满意,直到去年12月14日。这一天,他的一位长辈在成都过生日,他的父母来到成都,他在宴席上受到长辈的夸奖,称他有出息。他喝多了。
直到现在,没有人说出他到底喝了多少,只知道他酒后驾驶着他按揭而来的别克轿车,送父母去成都火车站,他们要回重庆。这一点,成为事后人们不能谅解他的理由之一——他们家人默认了这位全家最有希望的年轻人醉驾。送完父母回来,他撞上一辆正常行驶的小车,然后,掉头逆向加速逃跑,又撞上3辆小车。当场致4人死亡,1人重伤。惨祸造成3个家庭破碎,死者是两对夫妇,伤者至今意识模糊。第二天,当有人去看拘留中的孙伟铭,他最先关心的问题是,死者是什么户口(在我国,交通事故赔偿需要考虑死者的户口属性,农民赔偿最少),这也被人们认为孙伟铭“良心长得比较靠后”。
今年7月22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孙伟铭死刑,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孙伟铭不服判决并提起上诉。9月8日上午,四川省高院宣布,孙伟铭的罪名“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成立,但一审量刑过重,改判无期徒刑。
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孙伟铭醉驾案”。此案法律上的意义在于,它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间的距离!
更大的背景是,中国每年各类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达10万以上,占到全世界的五分之一,无论从绝对数字还是车有量来说,都是世界之最。换算成更直观的说法,它相当于中国每5分钟有一人因车祸丧身,每分钟有一人因车祸致残,也相当于每天掉下一架满载300人的大客机。
中国的车祸为什么这么多?这个问题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提出来了。那时,汽车少,路况差,公路上人车混行,大车小车,四轮三轮两轮,机动人力畜力混行。人们希望,有一天,道路改善后,安全状况也会改善。但是,现在,中国的乡村公路都已经相当高级了,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速公路里程最长的几个国家之一,城市的道路也相当宽阔,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马路杀手”?
中国在短短十来年间就进入了汽车时代,但是从公共管理水平到个人交通意识,却还没有适应汽车文明。我们按照“车本主义”的路线建设了城市道路,造成行人和行车的矛盾。道路上总不免有享受交通法规的豁免权,不时会因为某个并不很大的人物的出现而进行交通管制,造成人们在公路上不信仰法律,而进入一种集体无意识的“醉驾”状态。
曾经有人审视西方汽车文明时说,“汽车和政治是人类的两个愚蠢的发明。”在失去控制就会威胁公共安全这一点上来说,这是一个恰当的比喻。然而,也许汽车更“愚蠢”,即使有一天政治永远不再威胁公共安全,但汽车还会“杀人”。
汽车是难以驾驭的,但你可以驾驭你的心灵。你可以有足够的法制观念,你可以对生命有足够的尊重,你可以不酒壮车胆,你可以不主动违章,你可以不肇事逃逸,你可以常怀谨慎。你还可以理解,大量土地被硬化,而以几百马力的功率把你运送到另一个目的地,这是不是“经济”、环保和公平,你是否可以不对违章的行人实行“零容忍”,可以不为“被迫”礼让了一回而骂骂咧咧不可开交的样子,可以心生“歉意”,“谅解”斑马线上行动迟缓的老人,可以对行走急切的路人挥挥手让他先行……这就是交通安全。
总之,现在我们知道了,公路的级别不是安全的保障。法治的管理和文明教养,才能使交通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