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德的全球治理思想探析

2009-09-15 09:08郭寅歌
理论观察 2009年4期

郭寅歌

[摘要]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治理理论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从全球治理的理论框架和现实条件出发,详细阐述了赫尔德关于全球治理的观点——即一种以世界主义原则和世界主义制度为基础的全球多层治理的世界主义民主,文章最后简要对其观点进行了评价。尽管赫尔德的全球治理观点有些理想化,但它无疑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式。

[关键词]赫尔德;世界主义原则;世界主义制度;全球多层治理;世界主义民主

[中图分类号]D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4—0060—03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治理理论日益受到人们关注。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这一理论作了深入的研究,如:詹姆斯·罗斯诺的“在国际一国内边疆上的治理”、罗伯特·吉尔平的霸权下的全球治理、罗伯特·基欧汉的理性制度治理理论、赫德利·布尔的“新中世纪主义”、哈特和内格里的“帝国”理论等等。戴维·赫尔德是其中一名著名的全球治理理论专家,他的世界主义全球治理观点备受人们关注。赫尔德现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在民主理论、全球化理论和全球治理理论领域卓有建树。本文从全球治理的理论框架和现实条件出发,详细阐述了他的以世界主义原则和世界主义制度为基础的全球多层治理的世界主义治理模式,文章的最后对其世界主义民主的观点进行了评价。尽管赫尔德的全球治理观点有些理想化,但它无疑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

一、全球治理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和时代背景

赫尔德早年从事民主理论研究,他的民主观为其全球治理思想提供了总体的理论框架。赫尔德认为民主有三种基本形态:一、直接民主制或参与民主制,即公民直接介入公共事务的决策制度。这是民主的“原型”,发源于古代雅典;二、自由主义民主制或代议民主制,这种制度是经由选举产生的“官员”在严格界定的地域内行使权力以“代表”公民的利益或主张并坚持“法治”;三、以一党模式为基础的民主制的变化形式,这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存在。西方多数国家实行的代议民主制是民主的主导形式,这一民主形式认为,在民族国家范围内,政治决策者和政策接受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称和一致的关系,即在一国领土范围内公民投票选举对其负责任的决策者,而决策者向其领土内的人民输出决策。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赫尔德认为政治权威不仅局限于国家层面,而是广泛分布于全球、区域、区域间、国家、次国家甚至是个人层面,这种限制在一国范围内的民主的效力已大不如从前。因此,赫尔德提出民主应该在地方、国家、区域和全球各个层次上得到深化,而这种民主就是世界主义民主。

赫尔德对全球化的研究又为其全球治理的思想提供了必要的现实依据。赫尔德认为全球化是场大变革,它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技术变革、市场力量、意识形态及政治决策等等。全球化的过程充满了变革和矛盾,因此,全球化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一)在法律方面,传统认为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而全球化的发展使民族国家不再是唯一的政治权威中心,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全球政治的新形式,包括民族国家、区域性组织、国际组织、非政府间组织、公民社会及跨国公司等等。这些全球政治的新形式使国家主权的效力衰退,对国际法的主体提出了挑战。(二)在政治方面,现行的国际制度、国际组织的作用大大削弱了:(1)地区、国家和全球之间的差异使得各自为政,产生了谁应对全球性问题负责任的客观问题;(2)现行的国际体制并不能为全球最重要的政府和非政府力量提供足够的发言权;(3)由于缺乏一个超越国家的实体来管理全球公共物资的供应和使用,对紧迫的跨国问题找不到持续的解决办法。(三)在经济方面,生产、贸易、及金融的流动把民族国家卷入了全球体系之中。但不平等的国际分工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的剪刀差越来越大,而金融的跨国流动也极大地改变了政策制订者对成本和风险的认识。经济的全球化使世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民主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四)在安全方面,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产生了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非传统安全的主要内容,如恐怖主义、全球变暖、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传染性疾病、全球贫困、有组织犯罪等。这些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使全球治理势在必行。

二、世界主义民主的全球治理观点

赫尔德在其民主理论和全球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全球治理观点——即一种以世界主义原则和世界主义制度为基础的全球多层治理的世界主义民主的全球治理模式。

(一)世界主义原则

世界主义的思想源于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康德的“世界公民”思想发展了世界主义的观点,近代贝茨、博格等人也对世界主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全球化时代,赫尔德认为世界主义可以理解为制定标准或划定界限的基本原则。任何行为体——无论是政府、国家、或公民组织的代表——都不能违背这些原则。赫尔德认为在当代世界主义原则主要有八点:平等的价值和尊严;主观能动性;个人责任和义务;同意原则;公共事务必须通过投票集体决策;包容性和兼容性原则;避免严重伤害、缓和紧急需求;可持续性。

这八个原则中,原则一、二、三确立了世界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为每个人自由、平等地具有现实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奠定了基础。原则四、五、六确立了世界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为所有层次政治权威的合法性提供了依据。

(二)世界主义制度

世界主义民主建立在所有人都认同这八个原则之上,同时世界主义民主的实施还需要制度上的保障。赫尔德认为世界主义民主在制度上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这些要求包括从法律、政治到经济、社会等许多方面,它们在不同的层次起作用。

世界主义法律要求区域、国家和地方的主权服从一个重叠的法律框架,在这个框架内,各个组织可以在不同的层次进行自我管理。法律世界主义在制度上的要求包括:扩展世界主义民主法律;重新制定包括政治、社会和经济权力的更详细的关于权利和义务的章程;建立一个相互联系的全球法律体系,包括犯罪、商业和民法等;向国际刑事法院和国际平衡法庭提交仲裁;建立新的国际人权法庭,更深入地发展人权制度。

政治世界主义提倡区域和全球治理,主张建立一套政治组织和机制。政治世界主义的制度要求包括;多层次管理和分散权威;从地方到全球的民主论坛网络;政治区域化;维护世界主义法律,建立一支有效的、负责的国际军事力量。

经济世界主义的目标是:在人类行为者特定选择的背景下,为经济竞争和合作创造公正的条件。经济世界主义的制度要求包括:重构市场机制和经济权利的领导区域;建立全球税务机制;转向经济上最脆弱的资源,以保护和促进它们的效力。

文化世界主义是指在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命运和自主

选择的生活方式之间协调的一种能力,它依赖于日益联系的政治共同体中多数人的认同。文化世界主义的制度要求包括;承认政治共同体在社会、经济和环境等不同领域中日益增强的相互联系;在学习怎样协调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发展相互重叠的“集体命运”的观点,要求集体解决地方、国家、区域和全球问题。

(三)全球多层治理

赫尔德的世界主义民主要建立“一种全球化的权威分散体系,一个受民主法律的约束和限制的、变化多样的和重叠的权力中心体系”——即一种全球多层治理的模式。“多层”的含义主要指:参与全球政策制定的行为体不仅仅局限于国家,而且包括全球、区域、区域间、国家、次国家甚至是个人层面的所有行为体。这些层次之间不是一种等级关系,而是一种协作关系,每个层次都形成一个以公民自我管理为主导的自治共同体。因此,赫尔德主张在全球层次,要改革联合国以关注那些关系寿命和生活机会的紧迫问题;在区域层次,要建立可行的区域机构,加强区域合作;在国家间层次,要增强政府间组织的有效性;在国家层次,要完善国内民主,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在个人层次,要增强公民社会的发言权,使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这种多层管理下,公民不仅仅是所在共同体的,而且是所有政治共同体的成员,他们就能打破地方或国家对其公民身份的限制,通过民主途径在不同层次上参与那些影响其生活的决策。

同时,“多层”的含义还体现在:全球治理包括法律、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多个领域,每一个领域构成全球治理的一个层次,它们由各自的制度和机构管理,它们之间是一种功能性的关系。因此,赫尔德提出了世界主义治理的制度化来保障全球治理的顺利进行。

以上为赫尔德的世界主义民主的主要观点。我国学者俞可平认为全球治理的要素主要有五个:全球治理的价值、全球治理的规制、全球治理的主体或基本单元、全球治理的对象或客体以及全球治理的结果。根据这种解释,在世界主义民主的治理模式中,全球治理的价值是世界主义原则,全球治理的规制是世界主义制度,全球治理的主体是多层权威,治理对象是政治、经济、安全等各个层次,而治理的结果是要达到民主在各个层次深化。

三、世界主义民主的评价

首先,世界主义民主的全球治理观点具有极强的理论解释性。这种观点是介于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问的中间道路,具有很大的包容性。现实主义注重权力和利益,他们强调民族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性;新自由主义注重国际制度和机制,他们强调国际制度和机制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而赫尔德的全球治理观点一方面既强调国家的权力,又看到了世界主义道德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既注重国际制度和机制,又不忽视其它层次上政治权威的作用。这种以法律、道德和权力共同发挥作用的民主制度无疑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

第二、世界主义民主的模式介于联邦制和邦联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实践基础。美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世界主义国家的象征。美国这个大熔炉汇集了各个国家的人,他们虽持有不同价值观,但他们却在民族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着民主化;而欧洲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这种协商式的民主与合作实际上是世界主义民主的典范。推而广之,赫尔德的这种介于联邦制和邦联制之间的世界主义民主的道路也不是不可能的。

第三、世界主义民主的治理模式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美国新自由主义极力向世界扩展的“华盛顿共识”是经济全球化的一大动力,但是华盛顿共识的弊端却日益凸显出来:(一)华盛顿共识主张以市场为导向,推行贸易自由、资本流动自由,但正是这种自由阻碍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这些国家需要适当的保护性壁垒以获得发展,拉美、俄罗斯的经济就是“华盛顿共识”的悲剧;(二)华盛顿共识主张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缩小政府干预的范围及力度,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恰恰反映出市场的过度自由以至于使政府失灵,有力地证明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更说明了全球治理需要市场、国家及公民社会等各个层次的互动与合作。(三)华盛顿共识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依托,是美国控制的工具,发展中国家在这两个国际机制中的发言权微乎其微。在华盛顿共识遭到越来越多怀疑的今天,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公正、平等、可持续的发展战略,迫切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

第四,世界主义民主的治理模式还存在有利的现实条件。当今的全球化在广度、强度、速度及影响上都史无前例:冷战结束后,大量政府间组织、非政府间组织纷纷涌现,发展中国家地位和作用在不断提升,世界市场已获得很大力量,跨国公司正利用其不受国界约束的身份传播着生产、消费观念,新闻传媒在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时空压缩”传递着另一个遥远的地方的信息,公民社会也日益兴起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各国公民因全球性风险和危机产生了更多的认同……

然而,赫尔德的全球治理观点在得到肯定的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尽管赫尔德明确指出了八点世界主义原则,但要让所有人都认同这些原则、认同世界主义公民的身份还存在相当的难度。第二、赫尔德虽提出世界主义治理的制度化,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制度仍无法摆脱对大国的依附性。第三、赫尔德的“多层治理权威”是要把受决策影响的行为体全都纳入到治理的过程中,但目前这些行为体还不能平等地发挥作用。然而从历史的观点来看,世界主义民主既是目标,也是手段,更是一个永不休止的过程。世界主义民主这项浩大的工程,需要一百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去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民主在不断深化,我们也将会一步步接近世界主义民主。

[参考文献]

[1]戴维·赫尔德,民主与全球秩序——从现代国家到世界主义治理[M],胡伟,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5

[2]戴维·赫尔德,全球化大变革——全球时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CM3,杨雪冬,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7

[3]戴维·赫尔德,安东尼·麦克格鲁,全球化与反全球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25

[4]戴维·赫尔德,全球盟约——华盛顿共识与社会民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29

[5]David Held and Anthony McGrew。《The GlobalTransformationsReader:anintroductionto theglobalization debate》,Polity Press,2003:523,524,525,526

[6]李刚,论赫尔德的全球治理思想[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6

[7]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01):25

[责任编辑:李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