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邓海
中国62式轻型坦克于1958年研制,1962年设计定型,1963年投产并装备使用,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代轻型坦克。其车体较轻,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一定的火力性能和防护性能,特别适合南方地区作战使用。主要装备南方丘陵山地地区的装甲师团,执行侦察、巡逻、打击敌方轻型装甲车辆等作战任务。62式坦克从1963年开始批量生产,至1978年停产,约800辆左右交付解放军装甲部队。
早在1964-1965年间,我国相关部门和制造厂就针对62式轻型坦克进行改进论证,1965年下达战技指标,项目代号WZ-131-1。WZ131-1样车于1969年完成定型试验,但鉴于时处“文革”动荡岁月,WZ-131-1项目被搁置并未能获得设计定型,更谈不上将当时服役的62式返厂进行实质性改装。WZ-131-1样车在火炮、火控系统、火炮弹种、机动性能等方面对62式轻型坦克进行了系统性能提高。例如,增加了弹药的种类和基数,可发射微旋破甲弹(气缸式尾翼破甲弹),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火炮的威力。其发射的曳光穿甲弹初速提高到860米/秒,较原炮提高了60米/秒,增大了直射距离与穿甲威力。另外,还增加了粘头碎甲弹。单车的弹药基数由47发增加到62发,12.7毫米高射机枪弹由500发增加到825发,7.62毫米机枪弹自2 000发增加到3 000发。客观地讲,wZ-131-1样车还是经济可行的,只是“生不逢时”而已。
在1979年2月至3月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我军装甲兵约700辆坦克和装甲车辆参战。南方装甲兵部队主力装备的62式轻型坦克与我军59式中型坦克、63式水陆坦克和63式装甲输送车等一起作战,攻克了多处越南北部重镇,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但是,62式轻型坦克在实战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改进是当务之急。而后,装甲兵机关安排对其进行改进(项目代号WZ-131-改型),并于1979年底研制出2辆改进型样车。定型试验后,被正式命名为62式改型轻型坦克(简称62-改型)。1980~1981年,部分在部队服役的62式坦克返厂进行了改装。
20世纪90年代末,62式及其改型服役已达40年之久,战技性能已明显落后,这包括:火炮威力严重不足,无法与国外现装备的二代以上坦克相抗衡;装甲防护能力弱,炮塔正面不能有效抗击二代坦克炮弹的直接命中;车载通讯设备陈旧等。1999年底,解放军总部机关决定对62式进行试验性大改,解决突出问题,重点提高火炮威力、通信能力和防护能力。2000年初研制出了3辆样车,并交付南方部队试用。试用后,部队官兵对新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改进后的战车命名为62式改进型轻型坦克(简称62大改)。
经过大改后的62式轻型坦克,整体性能基本与国外二代主战坦克相当。但由于各种原因,62大改未能定型和批量生产。最主要的原因是轻型坦克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被削弱,现有的一些反坦克弹药可以有效对付轻型坦克,轻型坦克的高速机动性能电远不及轮式装甲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