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动画电影的异同

2009-09-14 03:18
艺海 2009年8期
关键词:宫崎骏动画电影动画

胡 静

我国的动画电影市场消费产生的利润在现阶段有八成被美国和日本包揽。全国电视台每年要播放长达30万分钟的动画片,其中只有2-3万分钟是国产片的份额。我国动画电影的高峰期停留在上世纪中后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水墨动画电影的时代。这些都是值得引起反思的。

一、美日动画电影的共同点

1.动画电影产业化

美、日两国的动画市场非常成熟,拥有系统的商业动画运作模式,众多运作非常成功的制片厂以及世界一流的动画设计和制作的人才资源。如美国的迪斯尼公司、梦工场、华纳电影公司、哥伦比亚公司、福克斯公司、派拉蒙公司都是享誉世界的商业动画制作航母,创造了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艺术价值。

从前期造势到制作精良的大投入,再到后期的市场宣传,美日两国动画制作的产业化模式是非常值得我国借鉴的。以2 亿5000 万美金营收称霸日本影史票房总冠军的《千与千寻》为例,它的宣传攻势强大到甚至动用了首相为其首映捧场。

2.高投入高回报

美、日两国的动画电影从制作角度而言,基本上都是本国的顶级水准。日本真人电影的平均制作费本来就不高,而像宫崎骏、大友克洋、押井守等动画大师制作的动画电影,投入动辄以数十亿日元计,耗时经年。高投入的动画电影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润。迪斯尼每年的作品肯定会进入年度票房的前十位,好几次还占据了第一位;而在日本,宫崎骏的作品更是屡破影史票房记录。

3.配音阵容豪华,音乐优美动听

投资巨大的动画电影往往非常重视角色的配音,常会大手笔地请来众多好莱坞大牌明星担任配音工作,挑选的明星也都是“神形兼备”的,为影片增色不少。

美国动画电影的音乐常把本土文化(音乐、性格、追求等)融于其中,比如说《疯狂农场》就大量地运用了美国的乡村音乐、摇滚、嘻哈等元素,每首歌每段音乐都十分动听,而且将人们在唱此音乐时的动作巧妙地赋予了动画形象,对动画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

日本动画电影音乐的代表人物久石让是宫崎骏电影的御用音乐人。从1984年的《风之谷》到2008年《悬崖上的金鱼姬》,他的音乐使吉卜力工作室的电影更加深入人心。他常用提琴、电声、合成器,加上圆号、童声合唱、钢琴小品等等配合自然清新的画面,带给人完美的视听享受。

二、美日动画电影的不同之处

1.动画形象

由于地域和民族文化等因素,美国国民性格单纯直率、向往自由,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这种国情也造就了很多幽默、风趣、充满正义感的动画形象。

如《怪物史莱克》里面快语速的驴子;《冰河世纪》里讨厌又可爱的树懒锡德;影片《花木兰》中的木须龙。这些角色往往有点自私和虚荣心,爱面子,具有人性化的一面,它们通过夸张的造型,生动的面部表情、幽默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在影片中极尽搞笑之能事,成为影片很大的笑料和卖点。梦工场制作的《阿拉丁》、《功夫熊猫》等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美国人对英雄主义的追求。

而日本的动画形象则多是内敛和不事张扬的,情感和表达都十分细腻微妙,很多时候依靠无声的动作或眼神来反映内心世界,令人过目难忘。整体画面形象和色彩都追求唯美,叙事节奏比美国要慢很多。

2.剧本风格

美国的动画题材轻松、乐观,喜剧色彩浓厚,充满家庭的温情,常以大团圆结局,迎合观众口味。日本由于是岛国,资源匮乏并且受到过严重的战争创伤,所以整个民族充满了忧患意识。他们的剧本题材多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环保、人性、战争、死亡等关乎生存的严肃话题,并且关于未来的展望往往带有终极思考的沉重色彩。特别是由硬核派的大友克洋、押井守等制作的作品常常会让你质疑存在的意义与真实性,并对未来产生悲观的预期。

宫崎骏曾言:“我们的孩子们生于一个爱滋病和毒品遍布的世界,谁又会知道还有其它什么别的东西。即使世界的人口高达100亿,我们仍然将生存下去——我们或许会不安、挣扎、尖叫,但是依然会活着。”这种对现实和未来的关注带有一种无奈的悲剧意味,而这正是美日动画电影在精神层面上最大的不同。

3.制作技法

美国的动画制作多以三维立体形象为主,注重细节刻画,追求空间质感的逼真展示。如迪斯尼公司在1995年推出了第一部三维动画片《玩具总动员》,之后又陆续推出《海底总动员》等,1999年推出的三维动画大片《恐龙》,将人的创造力推向了极致。这些动画片的极限仿真技术可谓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了,甚至有人看过后,都不知道这些片子是用电脑技术创造出来的。2005年,哥伦比亚公司完成了耗资近1亿2千万的动画大作——《最终幻想》,片中的动作场面80%使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电脑动画技术,连人物的纹理和衣服的褶皱等细节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逼真程度

在日本二维动画是市场的主流。这并非说日本动画制作过程中不用电脑动画(CG)进行修饰,像宫崎骏后期几部作品,都采用了电脑动画来辅助作画,制作《千与千寻》时已经是用CG来做一些泪水的3D效果了。至于大友克洋和押井守在CG应用方面就走得更远,他们作品中的背景基本上都用电脑特效进行了润色,从而使得背景看来更加真实。

然而,日本动画电影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人物和其他角色都采用传统的二维构图——不管背景是否采用3D技术。与好莱坞各3D动画中着力刻画主角的立体真实性相反,日本动画电影仍然坚持用相对简单的笔划勾勒角色形象。在2008年出品的《悬崖上的金鱼姬》中,宫崎骏实现了自己想再回去纸上作画的动画根源,只用铅笔作画的意图,使这部作品不使用电脑(CG)作画,而全部使用手绘作画(但之后的色彩、摄影是数位处理),在一年半内,大约有70名工作人员为这部影片画了17万张图。

在角色形象的塑造上,两者各有千秋。日本动画电影中的角色形象追求的是一种意境,近似中国画的“写意”手法,重在传神,它唯美的画面和优美音乐的默契配合使得动画形象并不亚于美国动画真实立体的视觉形象。因为二者都可以带来愉悦的视听享受,所以毋庸争论高下。

美日动画电影对于不同视觉风格的追求,仍然源于两国迥异的历史和由此塑造的国民性格。日本人更多地保留了东方民族隐忍、含蓄的特征,讲究简练与写意。他们对动画角色的二维处理,反映了对于国画技巧的借鉴,追求的是意境,画面充满自然气息、想象力丰富。而山姆大叔简单直接,在表达意图的时候,他们总是选择开门见山的方式。同时,美国人又格外推崇幽默,崇尚个人魅力,这就难怪他们喜爱创造造型怪趣而细腻的3D动画了。

三、对比引发的思考

对美日动画电影艺术异同的简要对比,有助于我们把握其中的规律性因素。从宏观上看,动画电影是一个系统的文化产业,它的发展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水平与大众文化消费观念。因此,如果一个国家的动画电影事业希望取得快速发展,就必须首先从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条开始做起,逐步实现产业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

在实现产业化的基础上,动画形象的设计要结合国民的民族性格和价值观,适应观众的欣赏口味,在制作过程和宣传上都要下足功夫。这些对于当今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作者单位: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系)

责任编辑:晓芳

猜你喜欢
宫崎骏动画电影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发展史
动画电影
我的动画梦
宫崎骏动漫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宫崎骏的动画世界
我是动画迷
走进“天空之城” 久石让与宫崎骏动漫作品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