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飞
根据历史学家的判断,人类全球化的进程始于公元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菲律宾建立马尼拉,开始从事全球性经济贸易。(凌志军:《变化:1990年——2002年中国实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版)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软实力的较量,在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日益凸显出来。艺术作为最高层面的观念文化,要回避融合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要面对的问题,一是如何走出因各种历史现实原因而陷入的困境;一是如何通过我们的艺术提升我们民族文化的感召力、影响力。写意油画堪称中西艺术融合的典范。虽然仍有缺陷与不足,但其中的融合路径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
一、中西艺术融合面临的当代困境
1、观念困境:“断裂”与“混沌”
中西艺术融合所面临的首要困境,在于文化观念的断裂,审美心态的混沌。一是近代以来“薄古崇洋”的传统所导致的文化断层。在艺术上,则表现为一味麻木地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狂热地模仿西方的审美方式,并极力贬低甚至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学理念。但是,艺术作为最高层面的观念文化,对西方的学习有别于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国际接轨”,不仅仅是在艺术媒介或语言形式层面的简单模仿,更重要的应该是深入到其内在精神的层面。而东西方根深蒂固的思维差异,又决定了这种深入,非经过年深日久、艰难卓绝的学习与生活而不可得。正因为以上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在“薄古崇洋”的潮流中,文化传承的断裂不仅仅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同样也体现在对西方文化的继承上。二是审美价值取向多元化、多变化所造成的审美标准的混沌状态。一方面,“全盘西化”者,在对自身历史文化传统的否定中,形成一种“后殖民心态”。另一方面,注重传统者又在不同程度上排斥西方文化。这样两种极端的学术态度本就足以让中西艺术融合陷入僵局。而市场需求的多元与多变性,又加剧了审美标准与心态的混沌化。
2、创作困境:“学步”与“功利”
观念上的困境必然带来创作上的困境。战国时代留下了一个“邯郸学步”的典故。一些对西方文化精神理解不深,仅止于生吞活剥的“全盘西化”者,一方面,自身民族性的根源。另一方面,因为对西方精神的一知半解,只能在创作中融合西方技法、形式等浅表层次的艺术语言,而无法产生撞击人灵魂的力量。而唯市场为上的审美取向,必然将庸俗、浅薄、浮华、喧嚣之气带入艺术创作之中,使其向西方的学习变成一场扭曲、功利的闹剧。
3、传播困境:“失真”与“误读”
人类文化赖以传承的首要路径是传播,通过横向与纵向的传播,人们直接或间接地学习、继承各种文化样式、文化精神。因此,传播的准确性尤其重要。艺术作为最高层次的观念文化,其传播的难度与谬误可以想象。特别是在中西艺术融合的问题上,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失真传播,以及我们对西方艺术的一些局部性、表层性误读,迄今为止,仍然是困扰我们上百年的掣肘,并在新的时代中发展出许多新的内容。传播中的误读,带来的是观念上的困惑,创作上的迷失。
然而,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以林风眠等一批留学欧美的老艺术家为发端,逐步发展与完善的中国写意油画,却似乎在对中西传统精神的双向消化与吸纳中,找到了一把或许可以打开中西艺术融合之“锁”的“钥匙”。
二、写意油画之中西融合路径的启示
1、以互补的中西绘画语言拓展艺术表现力
油画诞生在重科学、重自然、以写实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欧洲,所以,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写实的文化背景与审美特征。在绘画语言与手法上,更有其具体的写实观念与内容,而写意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特殊的造型观念,铸就了重立意、讲神韵的东方审美个性。其间差距不可以道里计,然而无论中西,都不乏独具慧眼的艺术家,找到对方艺术语言中更富有表现力的因素,应用于自身的创作与表达中。在西方,写意性油画的发展大大提升了传统油画的表现空间,从印象派,到后期印象派,再到表现派,从透纳,到莫奈,再到梵高、莫兰迪,对东方写意语言的学习与运用越来越频繁、熟练,其艺术表现力也越来越强。而中国写意油画的发生发展,更是源于艺术家理性自觉地不懈探索:前辈大师们在学习西方绘画时,已经意识到别人的语言难以尽情抒发表达我们自己的情感,必须找寻属于自己的中国油画语言。林风眠先生在静物和风景画创作中都通过富有东方写意情调的手法表现对象。
2、以厚重的民族精神底蕴张扬艺术独创性
中国油画从诞生之初,就面临着缺乏独立的表达语言、没有民族特色的诟病,经常被当作一种与西方文化同质化的艺术形式。所以,中国油画也就从诞生之初,开始了探寻自身艺术独立性的精神之旅。苏天赐先生就是一个由技法上升到精神源头的探索者与先驱者。他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山水画中的黑白意识,五色观念,同时吸收了西方艺术的精粹部分;另一方面用特制毛笔画出的树干枝条的线,具有书写的韵味和遒劲飘逸感。对中国油画而言,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言述方式,才具有同西方文化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对话,同一个平台上交流的可能性,才能立足于世界油画之林。而油画中的写意特征所体现的正是正宗“中国制造”的言述方式。
3、以兼容开放的时代眼光扩宽传统审美视野
首先,写意油画打破了中国传统的艺术审美习惯。传统的中国绘画重气韵、讲意象、尚简约、慕恬淡。尤其很少涉及色彩,写意油画恰恰是做到了西方材料与中国思维的结合。在写意风格的笔触和气息下,色彩力量的强大得到了国人的认可与共鸣。
其次,中西调和的写意油画色彩,或和谐、或响亮、或对比,给我们头脑中经久不变的水墨图式以新的补充。
其三,写意油画强大的表现力,强化了艺术题材对时代的响应。艺术题材对时代的响应有多种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种:直接描写新事物、反映时代跳动的脉搏;针对时代变革过程中人们精神上的缺失,用艺术创造加以弥补,以适应人们的精神需求。这两种方式都是当今时代对艺术创作最迫切的要求。而要达到这种响应力,特别要求艺术不止于简单再现,必须提升物质背后的真意,表象之下的真实。写意油画恰恰满足了这一要求。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文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