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薇
近年来,新闻策划作为提升新闻价值和影响力的一种组织手段,被愈来愈多的新闻从业人员认同和采用,许多通过精心策划的栏目或报道以其新角度、高立意、深层次和介入及时而强烈地吸引着受众。然而,不是所有的新闻策划都能遂人心愿,若采用不当会事与愿违。
表现之一:一些媒体在策划某个重点报道时,往往想的是如何大篇幅、大手笔、大气派,却忽视了重点报道与其他报道的联系,忽略了报道的整体效应,结果策划的报道都是板块式的长篇大论,其他新闻难见踪迹。这样做虽然重点报道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促进了所报道领域的工作开展,但放弃了其他领域的新闻报道,让受众感到信息量太少。
表现之二:没有创新意识,使得策划意图难以得到很好体现和贯彻。新闻策划要形成大阵势与满足受众多样性需求并不矛盾。比如有的报道把党和政府的主张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关注点结合起来,会收到轰轰烈烈、色彩纷呈的效果,但如果按固定思维进行策划,容易令受众生厌,效果适得其反。如某地区要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扶贫帮困等工作性报道,假如策划得没有新意,一个地方报道一条工作动态,那么很可能除了地名、数字、领导人姓名不同外,其他内容很可能大同小异,没有特色。
表现之三:不该策划的策划使得新闻报道有无事生非的感觉。社会生活中每天发生许多事件,需要报道的内容非常广泛,但不是每件新闻都需要策划。一般情况下,媒体负责各口的记者和有关部门会按照职责分工制作出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报道,宣传形式也会多样化。如果新闻策划过滥,过分强调自己的主观意图,总以为自己喜欢的受众一定会喜欢,自己关注的受众一定会关注,甚至连采用哪种报道形式都过分强调,则会让那些可听性不强的新闻充斥节目时间,不仅耗费人力,挤掉有价值的新闻,将原本丰富的新闻报道变得单一无味,甚至出现错误引导的可能。
表现之四:一些新闻媒体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定位和报道宗旨就进行新闻策划。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参加一个全国或区域性的重要会议,采写反映工作情况的稿子很快就可以播发,但是采访与会专家的稿子却不一定能播发。原因是两篇稿子的内容、体裁不同,分属的发稿部门不同,而发稿部门的不同会因报道思路、人员隶属关系、各自为政等因素使一些选题好的新闻得不到恰当处理,有时甚至会出现记者采写了一篇报道,编辑看后觉着挺不错的,但找不到合适的栏目或时段播发的情况。这些都说明新闻策划要考虑周全,包括时机和节目的定位、宗旨。
新闻策划贵在与时俱进、创新求异、超前预测,这有利于优化配置各种信息资源,制定最佳报道方案。巴州人民广播电台自1998年10月开始,在早间黄金时段开播了一档直播节目,取名为“无线监督哨”,该栏目以“弘扬正气—公众传媒的连心桥,扶正驱邪—排忧解难的沟通渠道”为宗旨,以舆论监督为己任,开播不久便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成为各政府职能部门宣传政策法规的窗口,老百姓维护公平、公道,声讨邪恶的平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听众反映这档节目略显生硬和单调,缺乏服务性。在经过认真分析、精心策划后,巴州人民广播电台于2004年10月将《无线监督哨》改版为《新闻早茶》,并将这档栏目定位为“一盅当日早茶,关注点滴新闻;两件身边趣事,评说世间冷暖;三路听众热线,倾听百姓心声。”由于该节目在继续坚持了舆论监督的功能以外,还为广大听众提供了大量新闻、信息、生活常识等等,节目的亲和力、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影响越来越大,逐渐成为群众喜爱的精品栏目,节目主持人也成了听众心目中的明星。进入2007年,随着党中央“关注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巴州人民广播电台与时俱进,将《新闻早茶》改版为《百姓新干线》,栏目定位在“替普通百姓说话,反映弱势群体的生存现状,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节目设置体现了浓浓的人文情怀,使“三贴近”的原则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和落实,实现了“传承和谐,与时俱进”办台新目标,节目改版以后赢得了更多听众的赞誉和喜爱。
从巴州人民广播电台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到这一个启示:每档节目运作一段时间后,都要根据听众的反映重新策划、定位、改版,以适应听众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单位:巴州人民广播电台)
本文责编:陈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