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东阔
城市电视台要打造区域传播优势必须具备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之一就是要拥有一批带有区域化符号的主持人。区域化节目主持人充当了地域文化传播的使者,是节目品牌的缔造者和名片。目前,带有明显区域化特点的是民生新闻节目,而不同的民生新闻节目也造就了个性鲜明的节目主持人,比如北京电视台的《看北京》(过去叫《元元说话》《第七日》),虽然节目名称变动频繁,但却一直保持着居高不下的收视率,这是因为有了元元这样的四两拨千斤、幽默俏皮的主持人。同样,《南京零距离》的孟非犀利深刻也成为节目的灵魂,也是不可复制、克隆的。很多地方台能够克隆到节目样式,但是克隆不到这么优秀的主持人,优秀的、与栏目灵魂一致的主持人是可遇不可求。那么城市电视台对主持人有什么样的素质要求呢?
首先,主持人必须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现在新闻院校培养的播音员、主持人一般都有扎实的语言基础,但刚上荧屏还显得僵硬而稚嫩,只为“播”而播,缺少亲和力,更奢谈吸引力和感染力了,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社会阅历不足。应该说,有个性的主持人也是社会阅历丰富的人。美国传播学者对美国三大商业电视网(CBS、NBC、ABC)历任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年龄考察得出结论是:43岁是主持人的“黄金年龄”,因为主持人到了这个年龄,社会阅历一般都较为丰富,且成熟、稳重、权威和具有魅力,容易赢得人们的好感和信任。这个判断虽然是针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但对其他节目不无借鉴意义。总的说来,富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或者具有新闻工作经验的主持人有助于体现城市电视台的品格和特质。
其次,主持人要有人文化的职业素养。针对当前城市电视台主持人一式化、平板化的现状,倡导用人文精神支撑的主持人显现荧屏实乃大势所趋,再加之地域化节目在很大程度上是打“文化牌”,因而这一点也成为21世纪主持人的“新标高”之一(吴郁语)。那么,主持人在节目中怎样体现良好的人文素养呢?主持人是引导受众“趋善、向上、增智”的大众角色,是受众信赖的对象,“言为心声”,荧屏上来不得半点虚假,不具备“真、善、美”的德行,只凭出众的外表,甜美的语言是不能在荧屏上持久生存的。因此主持人应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指导自己,不断地审视自己,提升自己,修炼自己。同时要把知识积累作为职业生涯的常态,追求“国内外大事了然于胸,多方信息正确斟别,新闻导向不出错,立场不偏颇”。再者,主持人要把人文意识渗透在节目当中。近年来,电视人文精神促生了民生新闻,民生新闻的出现推出了一大批观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节目主持人,这类主持人强调个体在节目中发挥的作用,与节目共生共荣,以自己张扬的个性成为节目的标杆,深植于观众的脑海中。
第三,主持人要能彰显出城市台的“个性”。不同区域的城市有着不同的“个性”,城市电视台迫切需要符合自身“个性”的形象代言人。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主持人的表现方式不一定适合城市电视台。城市电视台主持人首先要做到了解本地受众的特点,结合受众需求、好恶,寻找自己的风格定位。同时尽一切可能,用各种途径,包括深入基层采访,了解本地的一切,大至经济社会发展,小至一草一木变化,有了这两个法宝,白岩松来了你也不怕,因为你是无所不知的地头蛇,他是强龙也没用。在南京电视台的《零距离》、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漳州电视台的《闽南风》、苏州电视台的《古韵今风,乐活苏州》中,主持人就坚持了个性化和本土化的极致表达,节目贴近百姓生活,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第四,主持人要有坚持、深入、思考的工作作风。笔者了解到,历年来的全国“金话筒”已被武汉电视台拿到了三个,笔者所在珠海电视台的《城市点评》主持人胡涛也获得过广东省“金话筒”奖。这说明城市台主持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进取,是可以“修得正果”的。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坚持深入采访,在采访中得到历练,在历练中得到精神的升华,在不断的升华中显露出与其他主持人不一样的个性,积累创新的力量。从事新闻工作30年的辽宁电台主持人向莹,2001年因《透视网吧》节目而荣获“金话筒”奖。向莹在获奖后写的创作体会中说的一段话耐人寻味:“被普遍认可的新闻作品绝不仅仅是发现题目后的一刹那或者创作完成的几天时间产生的,它往往是调动了作者全部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如果说没有三年来关于网络知识的积累,《透视网吧》这样的题目我可能连碰都不敢碰。”
(作者单位:珠海广播电视台)
本文责编:陈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