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林
纵观2008年度江西省优秀电视新闻节目,我以为有以下特点值得学习、借鉴和发扬。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2008年对于我国是很不平凡的一年,是大事多、喜事多、突发性灾害事件多的一年。江西省各电视台紧紧围绕这些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开展了多视角、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报道。抗击冰雪和抗震救灾的报道,全力以赴,积极行动。《雨雪中与你同行:志愿者为被困人员送温暖》《九江消防成功救出被困百余小时生还者》和《6.4级余震中的手术》等20件作品,以声画结合的传播优势向外界传达了灾区所发生的一切,感染了观众,凝聚了人心,让世界看到中国的不屈精神;北京奥运会的报道积极主动,另辟蹊径,《佳佳看奥运》《大爱与火炬同辉》等10件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诠释了奥运精神,展示中国了形象,让世界看到中国崛起的风姿;《画说30年》《百姓档案》和《喻建生的452份税票》等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报道策划周密、制作精良,以不同的视角讴歌了三十年来我国特别是江西的沧桑巨变,让世界看到中国继续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决心;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主题新闻和成就报道浓墨重彩,常年不断。《江西:斥资65亿新建85个污水处理厂》《L15猎鹰高级教练机亮相第七届中国航展》《新余光伏产业:从“一头大”到“一条龙”》《金融“寒流”中的吉安人》等一批作品,充分反映了江西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成就和变化。总之,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团结鼓劲,振奋精神,为党和国家大局和江西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仍然是2008年江西省电视新闻报道的主体,体现了江西省电视工作者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凸现了电视媒体的主流地位。
回归受众,关注民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媒体不断涌现,特别是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方式越来越快捷、方便,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面对这种激烈竞争的态势,新闻媒体实现了由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的转变。新闻传播者开始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从内容到呈现方式的选择都着力揣摩和迎合受众的需求。回归受众,关注民生,致力于以老百姓的视角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新闻进行传播成为新闻媒体的价值取向。这是新闻进入买方市场阶段后的必然选择,也是践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求的现实需要。2008年江西省优秀电视新闻节目也体现了这种价值取向和传播趋势。
报道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的需求。此次参评的优秀电视新闻节目中,有许多新闻是以关注民生、反映民情社意为主要内容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江西农民惜售粮食调查》《江西首创“医调委”破解“医闹”难题》和《谁动了我的廉租房补偿金》等,反映了老百姓的诉求,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重视,使问题已经或正在得到解决,担当了社会责任。还有不少新闻把镜头和话筒直接对准普通老百姓,让他们成为新闻报道主体,在新闻里一展风采,比较典型的有《百姓档案》《钥匙管家李新莹》和《风雪桥梁工》等。这些节目里,记者采访的都是老百姓身边的人,报道的都是老百姓关心的事,说的都是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观众看了感到格外亲切,分外感人。
以民众的视角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报道新闻。《温总理:党中央惦记你们》和《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习近平在江西调研考察侧记》都是时政要闻。可喜的是,采制这些新闻的记者改变了过去那种居高临下、形式单调的新闻报道模式,以贴近老百姓的视角对所谓的硬新闻进行了软传播,大量采用现场同期声,语言朴实,画面生动,直观地展现了温总理和习副主席质朴、随和的亲民形象,使人感到非常亲切。《江西:斥资65亿新建85个污水处理厂》是一条主题新闻,其中的亮点是记者以人文关怀的情怀报道了江西省将新建85个污水处理厂,覆盖全省85个县(市),惠及全省4300万人民,最终实现生活污水零排放,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和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的目标,让老百姓感到这条时政新闻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主持人角色回归受众。在这次评选会上,很多参评的新闻节目的播报方式有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播新闻改变为说新闻、聊新闻。在报播方式采用群众语态,语言口语化,语气平和,给观众营造了“拉家常”式的亲切感和愉悦感,缩短了传受双方的心理距离。如江西电视台《新闻夜航》的主持人,语态平和,语气亲切,轻松自如,深受观众喜爱。此外,这次参评的许多新闻使用了记者现场出镜采访,有的甚至让记者在现场进行新闻播报,不仅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而且更加生动可看,如《佳佳看奥运》。
最能体现回归受众,关注民生的是对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的报道。抗击冰雪和抗震救灾的报道,电视镜头不仅对准灾情,而且对准了灾区的百姓和民生,大写了一个“人”字,体现了一个“爱”字。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关怀是大音希声,人民群众是大爱无疆,亲人之间大孝无言。《温总理:党中央惦记你们》《九江消防成功救出被困百余小时生还者》《6.4级余震中的手术》既反映了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关爱,又体现了对生命尊严的敬畏,对人性光辉的礼赞。《雨雪中与你同行:志愿者为被困人员送温暖》中一包包新鲜牛奶,一个个温热的面包,传递的是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共御天灾的精神。《耄耋老党员夫妇全部积蓄捐灾区》中老夫妇每月仅有400多元的退休低保生活费,生活非常拮据。当汶川地震发生后,他们毅然将积攒多年的一万元积蓄,作为“特殊党费”全部捐给了四川地震灾区,表现了一对老共产党员对灾区人民倾其所有、竭尽所能的崇高情怀和无限爱心。《大爱与火炬同辉》,把北京奥运圣火传递与抗震救灾两个主题有机地融为一体。所有参加圣火传递的人首次向地震灾区罹难同胞默哀,首次发出爱心捐助倡议。圣火相传,爱心永随。
彰显优势,创新手法
此次参评的优秀电视新闻节目注意发挥自身优势,画面语言比较丰富,编辑比较流畅,普遍使用了记者出镜,现场同期声用得比较精当,有的还运用了动漫、图表、影视画面资料和背景音乐,节目生动,可看性强。同时,在创新报道形式和改革报道方法上也有不俗的表现。
声画并茂。电视具有画面、语言、文字、音响等多种表现手法,其中画面手法是电视特有的,电视因形象直观而受到观众的青睐。一幅构图讲究、用光独到的电视画面,就象美人的眼睛一样能含情说话。一个画面优美、色彩靓丽的节目,具有很强的视角冲击力,使人产生过目不忘的印象,即使没有画外音,也能看懂七八分。《“中国红歌会”在人民大会堂演出轰动北京》,画面优美,编辑流畅,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声光电舞台画卷,一幕幕演员与观众的激情互动,使电视观众犹如身临其境,备感振奋。《抚州嬗变》画面丰富,色彩靓丽,将抚州市“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一城人家丰城碧”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L15猎鹰高级教练机亮相第七届中国航展》富有强烈的视角冲击力,透过飞机精彩表演的流畅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一代代中国航空人辛勤劳动的硕果。《国家电网公司专家在我省空中巡线》的记者在空中以全程播报的方式进行报道,《记者直击:如此制药厂》是一期成功的暗访节目,两个节目都采用纪实性手法,大量使用同期声,鲜活、逼真、现场感强。
变宣传为新闻。在新闻报道中,主题新闻必不可少,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主题新闻因为时间跨度大、新闻性不强,所以很难做好。但是,此次参评节目中主题新闻不少,获奖之作很多。这些新闻善于把成就性宣传变为新闻报道,一改过去那种“解说+画面+数字”单调枯燥的报道方式,是此次参评的主题新闻的共同特点。《武宁:节能灯“点亮”大产业》中记者出镜说出新闻由头“全国八个节能灯就有一个产自武宁”,并运用创新的手法将报道分新闻主体、经济观察、新闻链接三部分,新闻主体短小精悍,专家点评精辟到位,新闻链接补充恰当,使得报道有创意、有深度、有看点,能吸引观众眼球,让观众感觉新鲜。《骆家花园社区“一分钱”保平安》从一个小女孩刚出家门就不幸被一辆飞驰而来的小汽车撞倒切入,通过采访相关单位和辖区居民,详细解读了骆家花园社区首创的“一分钱创安工程”的做法和意义,有由头、悬念,有故事性,用事实说话,用画面说理,颇具吸引力。《画说30年》以小见大,小中见深,用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说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沧桑巨变,具有新鲜感和趣味性。
学会讲故事。但凡感动人的节目都有一个好的故事,没有故事也有情节或细节。美国CBS《60分钟》节目创始人兼制片人唐·休伊特总结的成功经验中就有一条是“讲个故事”。现在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期,这个时代不缺故事,缺少的是怎样讲好故事。此次参评节目中,不乏会讲故事或用情节、细节说话的。《食言的卢国平》标题富有悬念,让人产生看下去的欲望,报道主体透过卢国平食言的戏剧性故事,折射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村的变迁,角度新颖、构思巧妙,故事性强、叙述得当,同期声真实可信。《带父上学》通过对汪永生给父亲喂饭、清洗便盆、下厨做年夜饭等细节描写,让主人公对父亲的无限爱心跃然画面,无声胜有心,使人看了无不为之感动。
(作者系江西省广播电视协会顾问、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