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病人追踪结果分析

2009-09-10 09:41
上海预防医学 2009年8期
关键词:肺结核病结核病时效性

徐 红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痰中排菌者为传染源。2004年的一份资料显示,一个未经治疗的排菌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年内可传染15~20名健康人。而近10年来,我国每年新登记的菌阳肺结核病人数字与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比,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尚不足30%。因此,发现和治愈肺结核病人是控制结核病疫情的最有效措施。目前控制结核病要求在提高治愈率的同时,找到新的提高病人发现率的方法。在非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诊断的病人中,由于现有医疗技术不够高、实验室人员操作水平参差不齐、病人无痰或咳痰方法不正确等方面的限制,很多排菌病人往往被诊断为菌阴病人,从而成为不被发现的传染源,引起肺结核病的传播。因此,无论是痰涂片结核杆菌阳性的病人还是结核杆菌阴性或是未进行痰液检查的病人,非结核病防治机构对其进行转诊后如果在规定期限内未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的要求,结核病防治机构必须进行追踪,督促其到定点诊疗机构就医。笔者自2005年起从事南通市市区非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的肺结核病人及疑似病人的追踪工作,现将几年来的情况分析如下。お

1 追踪方法

追踪的实施基础是医疗机构良好的配合,切实履行报告、转诊职责。我市通过政府行政部门强有力的检查、通报、处罚措施,自2005年起各级医疗机构的肺结核病人及疑似病人的报告、转诊工作开展得较好,报告、转诊率持续高达98%以上。我们借助网络直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定期浏览非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的肺结核病人及疑似病人,与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相对照,可以发现非结核病防治机构已报告、转诊,但在规定期限内(我们规定为7 d)未到位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的要求,需要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追踪。追踪采用电话追踪和“三级防痨网”追踪的方式进行,对于在非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过程中留有电话号码的病人,通常采用电话追踪的方法,因为此方法操作简单,且时效性较好;对于未留有电话号码或追踪有困难的病人,使用逐级追访单,采取“三级防痨网”追踪的方法。お

2 追踪及到位情况

2.1 未到位原因

2005—2007年,我市市区肺结核病人及疑似病人的追踪到位率分别为81.9%、85.8%、85.1%,3年总追踪到位率为83.7%。追踪未到位的原因构成中,拒绝就诊所占的比例最高(表1)。

2.2 两种追踪方法到位率比较

对3年来485例进行过追踪的病人及疑似病人的到位情况进行分析,已发出过追访通知单,且病人就诊时带有追访通知单的认定为“三级防痨网”追踪到位;进行过电话追踪并且到位的认定为电话追踪到位。发现两种追踪方式的到位率存在统计学差异,三级防痨网的追踪到位情况要优于电话追踪(表2)。电话追踪以电话追踪的日期计算起点,三级防痨网追踪以追访单上社区卫生所(村卫生室)追踪日期为计时起点。数据显示,两种追踪方式导致的能否在3 d内到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诊治的病人及疑似病人数有统计学差异,电话追踪的时效性较好(表3)。お

3 讨论

资料显示,病人追踪不到位的原因多数为病人拒绝就诊,病人“三级防痨网”导致的追踪到位率较高,而电话追踪的时效性较好,原因如下。

①三级防痨网中村医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结核病防治医师,有较强的说服病人的能力,他们一般与病人熟识,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能使病人或疑似病人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对医师的信任和对恢复健康的渴望,尤其是有些地方的基层医疗机构主动向县级以上结核病防治机构送诊病人,大大促进了病人到位率以及就诊率。而电话追踪中,追踪主体一般自我介绍为某某单位,病人感觉到自己的疾病被陌生人了解而产生内心抗拒感,尤其是有些病人在医疗机构未诊断为肺结核前已接受普通抗炎治疗且花费了大量的医药费,此时若进行电话追踪,病人很可能产生疾病未愈反而又要被另一医疗机构欺骗的错觉,此时,病人很有可能拒绝就诊。

② 三级防痨网追踪中追踪时效性不够理想,可能是由于肺结核病人或疑似病人一般与开展追踪的基层结核病防治医生熟识,他们虽然愿意去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但彼此融洽的关系反而不能使他们产生对疾病治疗的紧迫感而不会立即就诊。对于排菌病人,耽搁的时间越长,传染给其他人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到位天数也是考核追踪效果的指标之一。

肺结核病人及疑似病人追踪不到位问题已成为制约结核病人发现的瓶颈。因此,有必要找出两种追踪方法的最佳切合点,充分发挥两种追踪方法的优点,最大程度的提高追踪到位率。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在追踪信息的上传下达中,电话为较好的传递信息方式,速度快。在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交流过程中,三级防痨网中处于基层的村医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更能说服病人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因此,在实际开展追踪工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合理地采用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政府部门需划拨专款作为追踪工作的专项经费,充分利用基层防痨网络加强病人追踪工作的落实,提高肺结核病人的追踪到位率。

结核病防治机构在肺结核病人及疑似病人的追踪工作中起着核心作用,他们是实施追踪的倡导者。应加强与“三级防痨网”的联系,定期培训追踪人员,介绍新的方法,及时和经常地交流追踪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共同探讨解决办法。お

4 参考文献

[1]张以祥.涂阳肺结核病人家属筛查情况分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8,8(4):85-86.

[2]Mairo C R. The TB epidemic from 1992 to 2002. Tubercul,2003,83(1):9-12.

[3]许东营,扬应周,罗育希,等.结核病控制中DOTS策略相关因素评价.中国防痨杂志,2002,24(1):32-34.

(收稿日期:2009-01-09)

猜你喜欢
肺结核病结核病时效性
健康教育对于肺结核病防控管理的效果研究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生命至上 全力投入 终结结核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浅议网络文化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
肺结核合并重症疾病病人的护理
读编心语
为什么全球结核病人数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