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和
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心理学家K·安德斯·埃里森和两名同事在柏林精英音乐学院教授的帮助下,将学校的小提琴手们分成三组:第一组明星云集,都是有潜力成为世界级演奏家的学生;第二组学生仅仅称得上“好”:第三组学生都不像是会成为职业演奏家+的,他们的更大可能是在公立学校系统中做音乐教师。所有的小提琴演奏者都被问到一个问题:从你第一次拿起提琴开始,在你现在为止的学琴生涯中,你一共练习了多少小时?
三组学生中的每个人几乎都在同样年龄开始拉琴:五岁左右。最初几年,每个人练习时间大致相同,都是每周两到三小时。但是当他们到8岁时,区别开始出现。那些如今显示出最有前途的学生,开始练习得比其他人更多:9岁前每周6小时;12岁前每周8小时;14岁前每周16小时;不断累加,到了20岁时每周练习30小时以上——这时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拉琴,如何使琴艺变得更好。事实上,到20岁时,出色的演奏者都已经练习了;至少1万小时。与之形成对比,仅仅称得上“好”的学生,累计练习了8000小时;未来会成为音乐老师的孩子,累计练习了4000小时。
然后,埃里森和他的同事们比较了业余钢琴家和职业钢琴家。同样的规则中,童年时期,业余钢琴家每周弹琴从未超过3小时,到20岁时他们的累计练习时间是2000小时。相反,职业钢琴家稳步地提升每年的练琴时间,到20岁时,和小提琴演奏者一样,他们累计练习已经超过1万小时。
要想在复杂任务上做得杰出,就必须达到一个最低练习标准。这一点在对特长和技能的研究中一次次得到证实。事实上,研究者已经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他们相信要想取得真正技能,必须达到一个神奇的数字:1万小时。
缺乏1万个小时的训练,任何人都不可能掌握高水平竞技所需的技能。即使是莫扎特,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神童,也不能在投入1万小时之前达到大师水准。并不是因为你足够好才开始接受训练,而是训练让你足够好。1万小时是成就伟大的魔幻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