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在校生休闲能力的培养

2009-09-09 09:40陈宇明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6期
关键词:在校生闲暇技能

陈宇明

摘要休闲能力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在校生的休闲能力不尽人意,休闲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休闲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基础抓起,积极发挥学校隐性文化对休闲能力培养的作用,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同时也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在校生休闲能力休闲教育

马克思提出了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增加休闲时间。他指出“自由时间——不论是闲暇时间还是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自然要把占有它的人变为另一主体,于是他作为这一另一主体又加入直接生产过程”,并指出“由于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和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没有闲暇便不利于个人身心发展。实际上,对于广大在校生来说,充分利用这些休息时间,可以很好的完善自我,因此,在校生休闲能力的培养是势在必行的学校教育任务之一。

休闲能力的内涵和作用

所谓休闲能力,是指在闲暇时间内主动、积极地建构休闲生活、安排生活规划、全面发展自己提升自我价值的能力。它是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休闲能力需要全面整合学生的情感、智力、心理、价值观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自我价值的领域,并形成个性化的生活品位。

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就在于业余时间。因此,培养我国在校生良好的休闲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拥有良好的休闲能力对学生个体来说,有利于自身个性发展、知识结构的完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陶冶其良好的性情、保持身心健康、融入社会社会生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应当把休息看作是增进健康和体力,而且也是促进精神力量的一种手段。从童年就培养积极休息的习惯。是我们教育方针的重要原则之一”。

学生拥有良好的休闲能力对社会来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早在1918年,美国联邦教育局就将休闲能力的培养列为高中教育的一条“中心原则”。这个中心原则指出:“每个人都应该享有时间去培养他个人和社会的兴趣。如果能被合理地使用,那么,这种闲暇将会重新扩大他的创造力量,并进一步丰富其生活,从而使他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能。相反,如果滥用闲暇时间将损害健康、扰乱家庭、降低工作效率,并破坏其公民意识,影响社会稳定”。

关于休闲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休闲”需要“能力”还是“技能”?有些研究将休闲当成一种技能来培养,提出“培养休闲技能”、“技能技巧是休闲的基础”等观点。这是值得探究的。如果把“休闲”这种素质按传统教育所用的培养动作技能的方式方法来培养,把“休闲”限制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动作训练中,将大大缩小“休闲”的内涵。从词源上看,休闲的英文leisure,源于法语,法语又源于希腊语skol,意为休闲和教育,即在闲暇时间通过娱乐而从中受益,并与文化水平的提高相互促进,后又衍生出英语中的school“学校”。这说明,在本源意义上的休闲是“以一定的受教育程度为前提”,而这种素质是不能用按部就班的技能技巧训练来培养出来的。因此,我们不能把休闲能力教育当成一种培养技能的教育,休闲需要“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技能”的培训。

休闲能力能教吗?有些教师会有疑问“学生的休闲能力怎么教出来呢”,还会向美国等国家学习“教”的经验,但往往是无功而返。其实,这些老师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假设,那就是休闲能力也是创造力的一种,创造力是不能教的。

休闲能力也不是进行几节简单的休闲理论课程就能培养出来的。它是多方面因素,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遗传素质、生存环境、实践活动以及所受的教育等综合作用影响而成。因此,休闲能力的培养需要调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来培养,尤其要调动学校课程以外的隐性因素。

休闲教育≠闲暇教育。休闲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休闲教育,因此有必要对休闲教育的概念进行梳理。国内研究学者将“休闲教育”和“闲暇教育”的概念混合使用,在表述上未作区分。从严格意义上讲,“闲暇教育”不完全等同于“休闲教育”,现将研究者界定的有影响力的两个概念引用如下:

所谓休闲教育,是指休闲学专家或休闲从业资深人员把从事休闲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所积累的知识、技能、经验等传授给受教育者,使之转化为接受者个人精神财富的社会化过程。根据休闲教育的内容、对象以及目标的不同,休闲教育可以分为三大类:休闲理论与研究教育类;休闲产业经营管理及服务教育类;休闲活动教育类。而对闲暇教育国际上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闲暇教育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利用闲暇时间而获得某种变化。这些变化会表现在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并且它通常发生在儿童、青年和成人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教育环境或娱乐环境之中。”

因此,闲暇教育只是休闲教育的一部分,属于休闲活动教育类。

我国在校生休闲能力的培养

对于休闲教育的发展,国内研究者已经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和对策。这里再提出几项建设性的措施:

休闲能力培养需要从小抓起。闲暇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需要从小抓起。小学闲暇教育主要包括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开展各种课后兴趣班,由家长和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分入相应班级,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和一定的休闲能力。初高中闲暇教育主要以如何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更好的挖掘自身的兴趣和全面发展自身的素质为主,同时,学校开展大量的课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开阔学生的阅历,提高学生的休闲能力。大学闲暇教育则辅助一定的休闲教育理论课,更好的结合学生的兴趣能力发展其更高层次的休闲能力。目前,我国大学生休闲生活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大多数仍停留在睡觉、闲谈、逛街等较低层次的休闲水平上,这与中小学闲暇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基础抓起。

发挥学校隐性文化对休闲能力培养的作用。所谓隐性文化,就是对学生身心发展无意识、无目的、无计划地产生影响的潜在的无形文化,如大学的宿舍文化、图书馆文化、校园网络文化以及社团学生会活动等。

第一,开展拓展性闲暇教育。学校可以以班级、院系为单位,开展大型主题竞赛活动。由班主任或辅导员按实际情况将每个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由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更好的发挥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以及相互影响的作用。竞赛活动要尽量涉及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素质、兴趣、能力以及良好的态度、价值观。每学期活动要以不同的主题交叉或轮流进行,如开展趣味运动会、百科知识竞赛、科研立项活动、服装设计活动、创造发明活动等。另外,在大学还可以实行导师制引导学生把专业学习延长到闲暇时间,进行一种研究、创造性活动。

第二,图书馆可以开展读书记名活动。读一本书后在图书首尾页上或电子留言薄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和电子联

系方式,电子留言薄上还可以写上读后感,以便志同道合者可以互相交流沟通,发表见解提升自己,同时增加学校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提高学生交际能力。

第三,宿舍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强化学生宿舍教育意识,在宿舍日常管理中,从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人手,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环境的自觉性,并形成一种良好习惯,倡导健康文明的宿舍文化,让宿舍成为学生休息和休闲的好地方。鼓励宿舍成员在寝室举行读书活动、英语角活动、运动锻炼活动、聚会表演活动、主题谈话活动以及寝报设计活动等,进一步提高学生在寝室期间的休闲能力。

第四,网络文化对在校生休闲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作用。博客文化,校内网文化以及MSN全球通和适当的QQ聊天,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阅历,提高其文字表达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还是很好的疏解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增加学生间交流接触的有效平台。

家长对学生休闲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在上大学前,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因此,家长的影响非常大。家长应该给予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跟朋友活动交流。当学生有学习欲时,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要求合理,家长最好尽量满足,并挖掘他们的真正兴趣所在。同时,家长要适时地引导学生的精神世界,一周选几个合适时间陪伴他们参加不同的休闲活动,满足他们探究的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这都将很好的培养他们的休闲能力。

另外,休闲能力的养成更需要个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主动地加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主动构建自己的休闲生活,让自己的休闲生活丰富多彩,更让自己获得全面的发展。休闲能力的养成也需要校园及社会提供足够的免费休闲场所,让人人都有机会接触各种休闲娱乐设施、文化设施及健身设施等。总之,休闲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它需要教育、环境、社会实践及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生成。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25-22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18-219页。

③[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09页。

④[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71页。

⑤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5》,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119-125页。

⑥郑胜华,刘嘉龙:“我国休闲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构想”,《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⑦“教育2006:发展中仍存不和谐音”,《每日新报》,2006年12月19日。

猜你喜欢
在校生闲暇技能
数说高教
人在何时最清醒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闲暇拾笔寄娱情
山西省普通高校在校生在籍学习证明
莫让闲暇“抹杀”青春
画唇技能轻松
高职高专护理在校生升本现状调查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