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学素养与传统的教育研究

2009-09-09 09:40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6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金 乐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精神文明境界有重要的意义。高校要通过完善高校文学素养课程设置,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社会实践等途径加强学生文学素养和传统美德教育研究。

关键词文学素养传统美德

文学素养与继承传统美德的内涵

文学素养是指人们在认识社会、接受教育和陶冶情操的同时,了解一定的文学理论、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养成一定的文学阅读习惯和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以及文学语言的应用能力。

继承传统美德,是指要继承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形成的优秀传统道德。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包括讲究道德自律,讲究敬业、忠诚、天下为公,讲究“仁、义、礼、智、信”,讲究“温、良、恭、俭、让”等,具有全面的包容性、延续的发展性、鲜明的时代性、广泛的社会性等特征。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爱国主义精神。纵观古今中外文学,爱国主义一直是文学作品的母题。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源远流长,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班固在《汉书》中提出的“爱国如饥渴”;还是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思想,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思想基石。

人际关系的和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十分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为贵”这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在现代社会协调人际关系方面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并升华为人与人之间互助友爱、团结进取的新时代精神。

自强不息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自强而成功者天下未之有也”等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这些自强不息的传统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传统美德仍然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精神。

加强大学生文学素养与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影响广泛,对促进社会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能使大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传统美德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方面教育起着导向和保障作用。因此,对大学生继承传统美德的教育必须提起高度重视。

文学素养的提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和现实,增强对社会和人生的了解,帮助他们提升思想境界,培养高尚情操,塑造健全人格,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文学素养高的毕业生往往有较好的气质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较高的文学素养有助于学生将来成就非凡的事业。

加强大学生文学素养与继承传统美德教育的方法

完善高校文学素养课程的设置。高校在注重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和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课程学习是途径之一,通过对中外文学史的概述和名家名篇的剖析,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提升思想境界,陶冶审美情操,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开展主题班会和团队活动组织大学生观看反映伟大民族精神的影视剧,定期举行爱国主义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等。要依托本地人文和地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的讲座、演讲、知识竞赛和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综合活动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真谛。

开展社会实践,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在大学生传统美德的教育中要克服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处理好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关系。文学素养的提高和传统美德的教育主要不是靠说教,而是靠学生自身的体会,教育方法要从实际出发,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道德修养,从感悟转向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结束语

提高文学素养和继承传统美德,其出发点和目标都是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让他们不仅具有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而且有坚定的意志、高尚的道德情操,能积极加强自身修养,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身边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弟子规》与传统美德研究中心简介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