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统奎
从无锡火车站出来,的哥很快把车开上高架桥直往高新区飞奔,车子从高架桥下来。在新华路口一个左拐弯,立即看到一面巨大的蓝黑色的太阳电池幕墙,不言自明,这便是尚德电力公司总部办公大楼。这面幕墙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幕墙。
尚德2008年超越日本夏普,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公司。然而,局势因为全球金融危机而急转直下。尚德股价从最高点2007年12月的85.16元下跌到最低2009年3月的5.34元,施个人财富缩水90%多,骤跌的股价昭示了光伏泡沫之幻灭。
一哄而起
2005年尚德登陆纽约上市成功所产生的财富效应,让很多投资者垂涎欲滴,错以为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一块香喷喷的“肥肉”,用施正荣的话来说,卖服装的、做房地产的都转行做光伏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全国各地一共冒出3000多家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很多人是自己忽悠自己进来,很多人是被别人忽悠进来,金融危机一来“尸横遍野”。
施正荣的成功靠什么?答案是,施正荣绝大部分向国外购买硅原料,同时,尚德自己掌握了光伏产业另一项核心技术——太阳能电池核心技术,即太阳能转为电能的效率,单晶硅尚德已做到19%,多晶硅为17.2%。前者全世界现在只有3家企业做得到,后者目前只有尚德一家做到。尚德的目标是,明年做到单晶硅转化率为20%。而转化效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电池成本下降9%,核心技术的优势就是市场优势,这就是施正荣成功的关键所在。从科学家到企业家,施正荣的巨大竞争力仰赖的是技术进步。“做这个行业,如果自己不懂技术,是很容易被别人忽悠的。”施正荣说。
另外,尚德的最大客户是德国人。2005年尚德上市时,德国占了全球市场份额的57%,因为德国实质性财政补贴的措施,施正荣很容易赚到了钱。
跟风者们还无视的一个事实是,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还未进入成熟的商业阶段。95%以上的市场属于政策市场,太阳能发电站价格太昂贵,发出1000瓦特的电需要投资上万美元,且发电效率低,如果没有实质性的政府财政扶持,根本就不可能大规模上马。正如半导体制造商Applied Materials的首席技术官Mark Pinto所言,“太阳能,就是个往里砸钱的行业。”
事实上,跟风者们一路忽悠把光伏产业气泡吹大,一度造成全球上游硅料价格的暴涨,尚德也不得不付出更多成本去进口硅料。另一方面,光伏电板的市价下落了50%~60%。随着去年四季度硅价暴跌,尚德这一季度的毛利润率仅为O.6%,其实就是亏损。进入2009年,尚德艰难调整,据8月20日公布的第二季度财务报表显示,毛利润率为18.6%。比今年一季度上升了0.8个百分点,但较去年最高时,相差5.3个百分点,好在已经扭亏为盈。
作为全球行业老大,施正荣在坐过山车,其他人的日子不言而喻。
提供能源解决方案
为了走出危机,施正荣正在谋变。
最典型的例子是,尚德竞标成功,将为上海世博园区中国馆和主题馆设计、安装3MW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这将是中国最大光伏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屋顶。类似的还有北京辉煌净雅大酒店120kW幕墙、无锡机场800kW光伏幕墙等太阳能发电系统。施正荣将尚德的这些项目称为“提供能源解决方案”。
不过,尚德目前还不能从这些项目中实现盈利,“不亏本就行”,目的在于示范。而这些发电系统的使用者,基本上也甘当实验田,因为并不比从电网上购买电力划算。去年9月,无锡市政府颁布《无锡市光伏太阳能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基本上要拿出整个城市给尚德做试验田。
同时,尚德参与太阳能发电站的安装与建设表明,它正在向下游市场渗透,进入“能源解决方案”市场,以减少对“制造业”的依赖。“我们在向解决方案转型,我希望未来的尚德,将慢慢减少对制造业的依赖,能进入太阳能综合应用的解决方案市场,就像IBM那样。”施正荣这样描述他的梦想。
如果说在国内建电站,尚德有点“积德行善”的味道的话,那在国外,施正荣是深思熟虑之后的谋篇布局。比如,尚德在美国已经拿下一个35兆瓦的项目,通过合资的方式在美建设太阳能发电站,明年开工。同时还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地,也合资开发下游市场,开疆拓土,很有抱负。这样,实际上尚德就成了“包工头”,自己购买自己的产品,然后运到各国去安装太阳能发电站,这是一个伟大的“全球发电站之梦”。
到明年,尚德工厂每年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可以提供20亿瓦特电力,相当于4座新型发电站。但是在国内,尚德要建立自己的太阳能发电厂依然有不少困难。管理部门还没有做好准备,而传统电力垄断集团更没有让步的姿态。对此,他的策略是,在国内“只做供应商,走着瞧”,同时他也希望“大家公平竞争”。当然,只要有一天传统电力集团转向太阳能发电站建设,毫无疑问尚德会是最大的赢家。“如果你看看未来能源结构的前景,没什么可以阻止我们向前发展。虽然会有价格起伏和激烈竞争,但是阳光总是无限明媚的。”施正荣确实自信满满。他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国内市场可以占总营收的20%。
但一个事实是,中国不会很快从煤炭依赖中走出来。迈向未来的施正荣,还会面临很多“大考”,眼下国内同行一哄而上以及金融危机的重创,只不过是“第一关”,前路仍漫长。“中国的光伏产业是夹缝中发展起来的,仿佛是一个缺奶的婴儿,既可怜又顽强。”一位新能源研究专家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