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村:明朝遗韵

2009-09-07 10:06
森林与人类 2009年6期
关键词:石头

吴 温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在河北井陉一带的山区,分布着许多错落有致的石头民居,依山而建,风格粗犷而不事雕琢,粗陋之中又极尽精巧,令人叹为观止。已有500多年历史的于家石头村就是其中最具特点的一个。

于家石头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的著名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因受到奸臣的诬陷最终惨遭杀害。他的4个儿子自那时起便开始流亡生活,直到于谦的长孙于有道从井陉南峪村迁居石头村,于氏家族才真正有了个落脚的地方。可以说,于家石头村是于谦直系后裔的发祥地。目前,全村95%以上是于氏家族,繁衍至今已有24代400多户1600多人。

500多年来,落户此地的于氏后裔以勤劳的双手开山凿石,就地取材,利用当地丰富的石头资源,修成梯田,盖成房屋,雕成石器,锲而不舍地营造着自己的家园,最终建成了这个罕见的石头王国。

石头是随手可触的物品

如果没来过,大约很难想象石头村到底是什么样子。真正走到这里,才知道,看起来笨拙的石头也可以如此丰富多彩。

“不到村口不见村。”石头村好像一座天然城池,四面环山,四面有门。东门清凉阁、西门西头阁、南门观音阁、北门龙天阁,但不管到哪里,目之所及,手脚所触都离不开石头:小巷由石头铺就,墙由石头砌成,房子也是石头盖的,此外,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桥石栏也不时映入眼帘。在这个石头王国里,原本看起来不起眼的石头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

步入街头,犹如徜徉在一座色彩斑斓的天然石头博物馆,听到的无不是这些石头述说的历史沧桑。整个古村落东西长500多米,南北宽300多米,共有石头房屋4000多间,石头街道3700多米,石头井窖池1000多眼,石梯田2000多亩,石头用具2000多件,石头碑碣200多块(现尚存数十块),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

悠远的石头古街堪称石头村的一大景观。于家石头村的先人们对建房布局和街道设置都有明确规范,东西为街,南北为巷,不通谓胡同,全村共有六街七巷十八胡同,总长3700多米,古旧街巷,街宽3米至4米,巷和胡同宽约2米至3米,这些窄窄的街道,全为青石铺就,其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巨细相间,形同铺锦。

这些明清古道,历尽岁月沧桑,人来畜往,每块石头都被磨得细腻光滑,锃锃发亮,在雨天,在雨水的冲刷下,熠熠闪光,更成为石头村一道难得的风景线。

石头街道两旁是石头盖的院落。房屋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布局,300多个四合院无一雷同,各有神韵。古式门楼、黑漆大门、简易木门和少数柴门、栅栏,高低不等,宽窄不一,家家相接,户户相连,鸡犬之声相闻,邻里朝夕往来,生生息息。个别深宅大院,高房绣楼,古庙古阁,点缀其问。遍及全村的树木花卉,春绿夏艳,独有风韵。

村内最有代表性的要属建于明朝天启年间的石楼四合院了。此院占地两亩,房屋百间,北高南低,分东西两院。正房下层为三室九间,上层开阔明亮。东西厢房是小姐绣阁,南屋是会客厅,整个楼院高大宏伟,气势威严。值得特书一笔的是,这座宅院在明清两代走出去12名文武秀才,其中7人成为各级官员。对这穷山僻壤的小山村来说,实属不易。

庙供神、阁为门、戏楼歌舞,这是传统古村落的基本建筑格局。但令人吃惊的是,这个深山小村却建有古庙、古阁、古戏楼22座之多,且全用石头建成。正所谓:“四道村门三道是庙,六条街道四条有阁,八座大庙四座庙院,四座戏楼其形各异。”

原想站到楼顶望见北京城

来到石头村,不能不去清凉阁——这是个集诸多传奇于一身的建筑。

清凉阁,又名神仙阁,坐落在于家石头村东口,是村里的标志性建筑。《井径县志》载“清凉阁在县南十五里于家村,亦名三节阁。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辛已)村民于喜春身大力强,家贫好义,独立兴修。至万历二十年,方砌成下层,及第二层修竣,即行病故。至第三层,系村民用木砖补葺。阁下层所彻之石,多达万余斤重。下层东面是一石制桌裙,上镌梅花鹿,工粗而雅。”

据传,清凉阁原拟用石头建9层,因为那样站在楼顶即可看见北京城——那是先祖于谦归天的所在。但修至第二层时,于喜春在悬挂风动匾时砸伤手臂,继而病故未能如愿。据传,如今在清凉阁底层的石板路上仍可看见当时于喜春受伤后留下的斑斑血迹。后人为了却于喜春的心愿,用砖木搭建,是玉皇庙顶,供玉皇大帝,单门殿堂,白墙壁画,琉璃瓦顶,清新明快,古朴高雅。

清凉阁形似北京前门,有上中下3层。下面由于喜春所建的两层为全石建筑,石墙石壁、石拱石券、石梁石柱、石阶石栏、石门石窗、石鼎石案、石榻石龛、石磬石匾,比比皆石。步入期间,不得不为建筑者用石游刃有余而惊叹。那错落有致、欲争有让、高低伏仰、犬牙交错、跌宕起伏、勾心斗角的建筑技法,那不加修饰、粗糙而有形、重者十余吨、轻者数十斤的用料,那不打跟基、以天然石底为基础、从下到上不填辅料、完全是打垒的不可思议的施工……更是令人叹服。

清凉阁还有一奇,那就是南侧的那棵老柳树永远只和清凉阁同高。据说,此树原为于景春建清凉阁时所栽,并命之“楼盖有几层树长多高”,而楼以3层为止,树也正好长到等高。几百年过去了,楼永远不再盖,可每次柳树要往上再长时,长出来的那一截就会莫名其妙地烂掉,二者总是保持在同样的高度。

石头村的形成,对于氏家族来说,可以说是一代代对石头情有独钟的必然。于谦一首“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的千古绝唱,唱出了自己的处世之根,也唱出了对后代子孙的做人遗愿。子子孙孙建筑居住的石房石屋,无不蕴含着对先祖的缅怀和敬仰。于喜春独创的清凉阁,更是将石头演绎到了极致。

宗饲还能看到祭品礼单

于氏宗祠是村人祭祖之地。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石头四合院。大院北面(正房)是祠堂。门在正中,装有4扇花棂木门,门首悬挂“侵见忾闻”金字匾额,门口两边挂有镌木楹联,上书“基业远遗祖德恩泽大,藻蒴时荐百世水源香”。东墙靠窗处镶有一块修建祠堂碑,碑首刻有“根深叶茂”4个叠篆,碑面文字清晰,字体秀美,文体简洁,是石头村重要文物之一。

祠堂正中设有于有道神龛,龛内牌位两侧是4条透雕金龙,上捧一“寿”字,牌位正中刻有“始祖于府君讳有道配贾氏神主”金字。神龛前面是黄缎围帐,围帐两边分别悬挂着“五股”(按于有道5个儿子分为5股)的家谱。每块家谱均以高过3米、宽过数米的白布制成。上端绘有彩色灵堂图案,下端绘有彩色牌坊图案,宽阔的中间部分排列着星罗棋布的先逝者姓名。家谱前面均摆放着供桌,上面有铜制蜡台、香鼎和面制供品等。

其他房屋均低于北房,供值班、集会、

存放香火、供品、灯笼、乐器等使用。

院内有棵古柏。此树有3个名字,3个奇。3个名字是:“旋柏”、“龙柏”、“茶柏”。3个奇是:树奇、枝奇、叶奇。这棵树历经500年沧桑岁月,见证了石头村的悠悠历史。

旋柏:由于树身从下到上旋转着生长,好像一根拧紧的麻绳,所以叫旋柏。这象征于家人拧成一股绳、团结向上。

龙柏:这是原名。然而此树自然生成5枝,寓意代表于氏“五股”、龙凤呈祥、龙的传人。最粗的一枝为“大股”,稍细一枝为“二股”,依次排列。其中第3枝向外探长直指北方,正好“三股”的人早已迁到山西大同,意外地巧合,令人惊奇。

茶柏:普通柏树叶子苦涩不能入口,而此树截然不同,其叶煮茶清香可口,回味无穷。据传,饮用此茶可升阳气、祛浊气、除杂病、解疲劳、明目聪耳、延年益寿。总之,于氏宗祠,不说不知奇,不看不晓古。

直到现在,石头村的村民们还保留着每年过年祭祀祖宗的习惯。谁家要是生小孩,要在大年初一早晨往祠堂送东西,生男孩送100个礼炮,生女孩送一串金银花(箔纸花),保佑孩子平安。现在,还能在宗祠门口看到标明祭品数目的礼单。

保持于谦时的过年习俗

石头村是河北省唯一一处古村落省级保护单位,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其极具传统特色的民俗也颇引人入胜。

一入腊月,悠闲的石头村顿时忙碌起来。村头的石碾子上“吱呀吱呀”地磨上蒸年糕用的黏米,红红的窗花爬上了窗棂,厨房烟囱也飘出缕缕炖肉的浓香……空气中一种叫“年”的味道,在村民们的心中一寸一寸弥漫开来。

煎饼、年糕、花馒头,是石头村每年必备的“年货”。按照一定的比例,选好小米面、白面、黄豆面、绿豆面、荞麦面、玉米面等,再加人大料粉、花椒粉等多种香料,加水和好。院子里,大锅的火已经烧旺,煎饼锅底也足够热了。舀一勺“面糊糊”,上锅,摊开,几秒钟的工夫,一张又香又脆的大煎饼就出锅。

年糕蒸起来可能费劲些。先在石碾子上磨好黏米。一人拉碾子,一人拿个笤帚往中间扫面,一圈一圈,吱吱呀呀,虽然比起电磨费劲许多,但碾出来的米要比机器磨的好吃多了。之后,和面、加蜜枣、做“造型”、入锅……要一连忙几个小时,才能见到那黄澄澄、热腾腾的年糕出锅。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腊月二十三要祭灶,并把又黏又甜的糖瓜放到灶里献给灶王,黏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就该扫房子,把过去一年所有的坏运气都扫走,期盼新的一年顺顺利利。不过,和其他地方的“扫房”不同的是,在石头村,不光要扫自家的房子,各家各户还要负责自家门口街道的清扫。这也是延续百年的习俗。

从腊月二十五开始,更多的村民们就都加入到准备“吃货”的队伍中来。去集上买来五颜六色的吊挂,给家人添置几身新衣裳,村头大秋千也热热闹闹地扎起来……

年三十那天更是热闹非凡。女人们忙着给大白馒头做造型、点红点,蒸面塑成猪羊以及石榴、桃,作为上供用的“供享”。男人们则带着孩子们欢天喜地地挂灯笼、贴对联、贴窗花。也是到了年三十这天,于氏宗祠全天开放。里面修饰一新,等待着前来祭祖拜年的族人,也佑护着这群辛劳而淳朴的村民在新的一年顺利如意。

夜幕渐渐降临。窗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如期响起,红红的灯笼也亮起来,热闹而又温馨。屋内,热热乎乎的饺子端上来,一家人围坐在桌前,不管老少,抿一口小酒,所有的劳顿和无奈都成了过去,一切祝福和祈愿也都化在了眼前的美食中……

猜你喜欢
石头
石头
有了石头,有了枪
路上的石头
别小瞧了石头
反正我不会带走一块石头
石头里的鱼
石头收藏
创意石头画(下)
爱上石头画
移不走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