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霞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每读到这首诗,我眼前总会出现一位衣衫单薄的男子,愁容布满了他饱经沧桑的面庞。又逢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独自流落他乡、漂泊在外的他,想起了千里之外的亲朋好友,在这金秋的赏菊之日,他们在佩带茱萸之时,是否会发觉,独独少了他一人呢?
这漂泊之苦,这羁旅之思,怎不会在本是团圆之日的今天更使人心潮澎湃呢?也罢,姑且让这一腔愁绪化作内心深处最真挚的祝福飘向远方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那般朴实无华的心灵问候,那般情真意切的思念,怎能不吸引着我,感动着我?更使我震撼的,是那种不带一丝污浊之气的节日氛围以及随之体现的浓浓风土人情。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春节的乐章;“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这是端午的旋律;“举国同庆数十载,千家万户笑开颜”,这是国庆的音符。
而今,当我们在享受节日带来的物质充盈和精神愉悦时,这般情怀、这些情景是否一如往昔呢?
依稀记得前年中秋之时,姑姑们来看望奶奶,带了一个大大的价值288元的月饼,足够十几个人吃。我不禁佩服起商家的精明来了,居然能领悟团圆之本义,进而发掘商机。那天家里可热闹了,整整四桌的人在牌桌前闹得锣鼓喧天,奶奶一个人却在厨房忙活了一天,我心中虽知奶奶的辛劳,但我们谁也没离开过牌桌,直到奶奶把饭菜都端上桌,她自己却几乎没吃。原本温馨的团圆之日我们只是在一起吃顿饭而已,这倒也应了那吃文化。
此外,中国节日名目之多,种类之繁也有些让我瞠目结舌。除传统佳节之外,你是否对西方的情人节情有独钟,又是否对圣诞翘首以待呢?为促进消费而设立的节日也多如牛毛,油菜花节也好,风筝节也罢,或许这些都只是商家们发家致富的筹码,又或许是为“礼尚往来”找个心安理得,冠冕堂皇的理由吧。
想到这些,我不禁黯然神伤起来,节日的设立,本为团圆,或为纪念。在节日繁杂化、洋化、商业化、腐败化乃至形式化的今天,难道我们所谓的团圆只是大家一起娱乐一番,我们所谓的纪念只是流于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么?我们何曾想过团圆的真正意义,何曾理解纪念的深层价值?
面对纷至沓来的节日,我们要懂得取舍,舍弃奢华,选择朴实;舍弃繁杂,选择简单;舍弃形式,选择真情;把厚重托起,将宁静融化。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你或许会邂逅摩诘,邂逅那一片菊花海,邂逅那一段真挚感人的忧伤。
归去来兮,那花,那人,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