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擎天柱

2009-09-03 07:03曹一方
商界 2009年9期
关键词:穆拉底特律比尔

曹一方

底特律的百年荣光已经黯淡,通用被重组了,克莱斯勒被并购了。但是,只要“门外汉”艾伦•穆拉利依然坚持每天早上5点15分到达福特的办公室,底特律的天空就不会坍塌。

这一切,三年前就决定了。

福特汽车仿佛在一条直抵深渊的下坡路上疾驰,刹车似乎已经不听使唤,他像一个蹩脚的司机,大脑紧张得一片空白……这不是一场噩梦,而是2006年的那些夏夜,比尔•福特始终无法摆脱的真实的焦虑。

近三个月来,几乎每周一早上,他都会无比郁闷地收到福特北美市场销量下滑的坏消息:最畅销的F系列卡车下滑20%;探险者SUV销量下滑27%;第一季度销量比上一年下滑7%,亏损21亿美元;上一年亏损达126亿美元。更令比尔无法接受的是:同城死敌——通用和克莱斯勒全线飘红,连连创下销量纪录。

路过夜晚安静的福特厂区,比尔多么想听到热火朝天的机械声,这种声音意味着福特追逐通用、克莱斯勒的引擎正在发动。可是沉寂多时的工厂让他感到焦急而无助。“祖辈呕心沥血打造的事业绝不能坏在自己手里。”身为福特创始人亨利•福特的曾孙,他终于下定决心,让出福特CEO之位,请能者居之。

随即,比尔找来猎头公司,力邀汽车界各路大腕。可是,雷诺-日产CEO卡洛斯•戈恩拒绝了;戴姆勒-克莱斯勒的董事长蔡澈拒绝了。对于这些大腕来说,福特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正在此时,猎头公司将一份简历呈到了比尔的办公桌上——

比尔的选择

艾伦•穆拉利,1945年出生于加州奥克兰市;1969年在堪萨斯大学获得航空航天硕士学位,随即进入波音公司;1982年在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随即担任波音777的工程总监;2001年3月起担任波音CEO。

航空制造业的CEO关汽车业什么事?比尔有些云里雾里,但穆拉利接下来的履历让比尔看到了福特的希望。

在“9•11”事件使航空制造业跌入低谷时,穆拉利率领波音通过精简机构,外包非核心业务和推出低能耗、低排放的“梦想飞机”波音787,使波音公司在一年的时间内率先走出低谷。

比尔立刻兴奋起来,“穆拉利既然能驾着波音飞出阴霾,就也有可能开着福特驶出泥淖。”

波音公司所在地西雅图市,一家普通的星巴克里,穆拉利和比尔见面了。两人的谈话直奔主题——福特怎么办?穆拉利一针见血:“底特律的问题在于:三巨头们用全球市场的利润来贴补北美市场的亏损,但是北美市场却又是日本厂商主要的利润来源。我们的对手是日本人。”

“那该怎么做?”比尔迫不及待地问。

“我们要继续信守对于我们卡车用户的承诺,同时推出创新的、风格大胆的轿车、多功能车和运动功能车,在北美市场这类车一直都是最流行的。”

穆拉利的回答使比尔陷入了反思:“这几年,底特律三巨头从卡车和SUV中赚得了丰厚利润,而把轿车市场的机会拱手让给了日本厂商。随着原油价格的持续攀升,耗油的卡车和SUV的销量开始滑坡,灾难也一步步降临底特律。”

在这个生死攸关的历史节点上,穆拉利一语点醒梦中人。所谓领袖,就是在迷途时能够为大家坚定地指出方向的人,也许这个方向连他本人也不清楚能否走向光明,但有了方向就等于有了希望,总比坐以待毙好上百倍。

此时的福特太需要这个指路人了。

门外汉

比尔任命穆拉利为福特CEO的消息,让福特的高管们和全美汽车行业都大吃一惊。福特的高管们自认他们中任何一个人都比这个门外汉更适合CEO之位。通用和克莱斯勒也毫不客气地报以讽刺:福特竟将命运寄托在一个门外汉身上,难道真是穷途末路?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穆拉利没有丝毫的反应。

2006年9月,来到福特的第一天,穆拉利做的第一件事是,检查福特的产品列表。经过仔细的核对后,他颇有些疑惑地问手下:“列表里为什么没有金牛座轿车?”

“金牛座这个名字已经停止使用了,之前公司已经推出‘福特500来代替它,但是市场效果并不好。”

他面带愠色地反问:“知不知道围绕一个产品名称建立品牌忠诚度要花多少钱?”要知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福特金牛座轿车可谓家喻户晓、风光无限。他立刻决定:“第二天就重新启用金牛座这个名字,并在两年内设计制造出最酷的金牛座车型!”

行事果断是穆拉利的一贯风格。在就任CEO之前,他搜集了大量关于福特公司的信息,并从中发现,福特的顽疾可能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

最大的病根埋在了公司内部。福特内部等级制度森严,参与决策的人仅限于公司高层,下级仅仅是被动地等待高层的命令。更恼火的是,福特欧洲、亚洲、南美洲和澳洲各个分公司更乐于坚守自己的地盘,而非通力合作;这些分公司的总裁们更关心自己的职业仕途,而非公司未来的命运。比尔•福特曾把这种公司文化比作沙皇俄国的宫廷政治,“比起合作,他们更愿意互相揭短。”

这一切直接导致,福特仅靠皮卡和野马轿车支撑着度日,年亏损已达到126亿美元,濒临崩溃。这一切也有违穆拉利的管理信条——如果我的团队不成功,那么我也不可能成功。

他决心变革。

然而,他也深知变革所带来的巨大风险。前车之鉴是:罗伯特•纳德利从通用电气跨行空降到家得宝,带着一群自己人雄心勃勃地搞改革,结果被人一脚踢出局;威廉•佩雷斯从庄臣跨行空降到耐克,待了13个月后因无法适应而黯然离职。

同样是跨行空降的穆拉利,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穆拉利一直记得这句在斯隆商学院里学到的中国古语,他采取一种怀柔方式来改变福特,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人心。重中之重是借用波音公司的经验,重整产品结构。

在穆拉利初入福特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人们经常看到的场景是:在办公室或工厂车间,穆拉利与几十上百名员工愉快地交谈,其内容并不是CEO的个人演讲,而是即兴的、问答式的聊天。在此过程中,一个福特未来的战略方向在他脑海里逐渐清晰:侧重于福特品牌,保留少而精的品牌,生产能满足不同市场需求、有更多价值体验的汽车。

穆拉利并不急于大展拳脚,他清楚,在这个刻着福特家族印记的公司,他的计划必须首先赢得董事长比尔•福特的支持。

“什么!?卖掉路虎和捷豹!?”比尔几乎快要从大班椅上跳了起来,穆拉利的提议使他惊诧万分。在底特律的发展史上,堪比军备竞赛的品牌收购,一直是三巨头你追我赶的主要方式。底特律传统的发展哲学是:多收购一个品牌就等于多装了一个前进的引擎,能够获得大块市场。

现在,穆拉利却要反其道而行之。面对比尔的惊诧,他镇定地以在波音公司的经验为据,向比尔证明自己的战略方向。

航空业的今天很可能就是汽车业的明天。在汽车市场这一复杂的函数式中,油价无疑是权重最大的未知数。穆拉利冷静地向比尔劝言:“剥离一些耗油、不经济的品牌,不但能够减轻油价高企对公司业务的负面影响,还能使福特把精力集中在几个核心品牌上,从而找到突破口。”

比尔的神情平静下来,穆拉利的话仿佛让他跳出了汽车业传统思维的条条框框,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上来审视福特公司:多收购一个品牌就等于多装了一个前进的引擎,但是如果这是一台即将熄火的引擎,那么它就是公司前进的累赘。

第二天,福特挂牌出售路虎和捷豹的消息传遍了汽车界。底特律的对手立刻报以嘲笑:原来“门外汉”拯救福特的手段就是大甩卖。不少业内专家也分析:路虎和捷豹都是盈利能力尚可的品牌,路虎还是一个成功定位于细分市场的品牌,穆拉利的甩卖确实显得外行。

对于负面言论,穆拉利仍没有任何回应,“浮躁的口水战只会让人失去洞察力和理性的思考。” 最终,2008年3月,路虎和捷豹以23亿美元的价格买给了印度塔塔汽车。

此后的市场证明了穆拉利的高明:高油耗的SUV和皮卡的销量滑坡,使各大汽车巨头头痛不已。而福特此时却一身轻松地在轿车和新能源车上大展拳脚——外形更酷的金牛座在2009年初的北美车展上发布并赢得满堂彩;混合动力版的翼虎成为北美市场上最畅销的新能源汽车。

汽车人

穆拉利的办公室位于福特全球总部的12楼,装修简单,但他喜欢这个房间180度开阔的大视野。透过宽大的窗户玻璃眺望远处,他可以看到福特历史上著名的荣格中心工厂。

穆拉利首要解决的是福特最大的病根。他必须将各自为政的福特“部件”集结成一个统一协作、反应灵敏的福特汽车人。

他要求每个员工都必须了解公司的计划、现状,树立站在整个公司层面的大局观。他将公司的目标制成了塑料卡片,分发给每个员工。通过电子邮件,他让大家知道“重新占领北美轿车市场”、“专注于福特、水星和林肯这几个品牌”等战略。

在福特内部,穆拉利催促IT部门打造了一个全球的信息交流平台。无论在哪个区域,大家都能够同时看到同样的数据、任务或者计划。各个分公司之间都可以互相调动资源,总部则实时监控业绩数据,并安排一些任务或者对某些执行情况提出疑问。

每周四上午8点,在福特总部11层的雷鸟会议室,穆拉利无一例外地举行商业计划审查会议。第一次开会,到场的有研发、制造、销售等部门的六七个负责人,穆拉利有些不悦地问:“为什么这里面没有IT、人力资源等部门的人?每个职能部门的人都要参与进来,因为大家只要在这家公司,就需要对一切情况了如指掌。”

此后每周的商业计划审查会,雷鸟会议室的大会议桌都坐满了福特全部12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欧洲、亚洲、南美洲和澳洲等分公司则通过远程会议视频系统准时列席会议。

穆拉利还独创了一套简单有效的、用色彩编码进行报告的方法:绿色代表良好,黄色代表警告,红色代表出现问题。

在最初的几次会议上,各部门的主管都将报告统统设为绿色。但穆拉利严肃地问道:“去年我们亏损了上百亿美元,难道就一点都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吗?”

在接下来的会议上,福特北美总裁马克•菲尔德率先呈上了红色的报告,“福特爱奇汽车的升降门出现一些技术问题,不能开始生产。”

马克话音一落,整个会议室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沉默,各个负责人面面相觑,不知道穆拉利是不是将要大发雷霆。但他的反应是,带头鼓起了掌,并说道:“马克,我欣赏你这种对工作细致了解的态度。”

从此以后,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报告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直到2007年下半年,报告的颜色又绝大部分呈现出绿色。长年的沉疴全部爆发了出来并得到了治愈,这使得福特拥有了一个健康而强壮的肌体,以抵御此后行业风暴的侵袭。

底特律的天空

在穆拉利看来,福特2006年的这次危机反倒是一件好事。此时尚佳的经济环境就是医治福特病根的良药。三年后的今天,穆拉利还不时有些后怕地想:要是福特的痼疾再晚两三年爆发,那么福特必定是底特律死得最早的巨头。

为了缓解巨亏后的资金链紧张,也为变革注入活力,2006年末,穆拉利抵押了包括蓝色logo在内的福特大部分资产,获得了236亿美元的贷款。这一典当家产般的举动再次招致底特律人的诟病,但是如今,当通用和克莱斯勒纷纷被紧绷的资金链绞杀后,人们才回过头来赞美穆拉利的先见之明。

2009年无疑是底特律的灾难年。穆拉利仍坚如磐石:“这是一个最艰难的时刻,但是只要我们坚定地执行我们的计划,我们绝对能渡过难关!”

每天早上5点15分,他一定会面带微笑地准时出现在办公室,然后精力充沛地连续工作12个小时。在福特员工们的眼里,他睿智、亲切、乐观、幽默。

有一个小故事:2007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布什来到福特,参观工厂时对一辆氢燃料电池概念车产生了兴趣。当他试图将一根充电插头插入汽车的氢燃料输入口时,穆拉利煞有介事地连忙阻止,并用搞笑的语气称:这可能会引爆汽车!在场的人包括布什总统,无不被他的幽默逗得哄堂大笑。

这种乐观幽默的气氛自上而下感染了福特的员工们,让他们在危机中仍然充满了信心与希望。福特全球汽车生产业务副总裁乔•辛瑞奇说:“穆拉利身上有一股颇具感染力的能量,让人想要追随。”

尽管在金融危机的情势下,福特2008年亏损了147亿美元,但较之通用与克莱斯勒,穆拉利与福特足以赢得敬意。时间正在一步一步地证明,比尔当初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

2008年末,底特律三巨头的领袖紧急飞赴华盛顿。当昔日嘲讽自己的对手不得不向美国政府求助时,穆拉利心里浮起一丝快意,他自信地称:福特拥有良好的财务数据和稳定的现金流,不需要政府哪怕是一分钱的援助。他的这一诺言一直信守至今。

2009年3月,福特还拿出24亿美元资金实施回购计划,降低了高达101亿美元的长期债务。自2008年11月创下了低点之后,福特股价已经上涨了近5倍。

反观被重组的通用,正在大甩卖悍马、萨博和欧宝等品牌,这一举措比穆拉利足足晚了一年多!比较一下悍马2亿美元的估价与当初路虎的价格,“忘掉通用前CEO瓦格纳吧!”底特律人已经开始把穆拉利奉为领袖。

唯一能让悲伤中的底特律人感到欣喜的是,福特汽车已经开始出现复苏迹象。2009年5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当月福特汽车销售161531辆,创下去年6月以来的最高月度水平,福特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也已经连续6个月实现上升。穆拉利承诺,福特核心的北美业务及整个公司将在2011年开始盈利。

如今,站在办公室的大视野窗前凝神沉思,已成为穆拉利的习惯。他似乎已经看到,一缕阳光正穿透底特律天空中的乌云,照在福特的荣格工厂上。

编 辑 方若凡

E-mail:cyf@caistv.com

猜你喜欢
穆拉底特律比尔
爱思考的比尔·盖茨
吃书的狐狸
底特律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