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提出五百多建议 专家不同意白皮书逻辑
本报记者 林 琳 夏 颖
中国欧盟商会2日发布了年度白皮书《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09/2010》,作为1400多家欧盟企业在华的官方代言机构,这是商会自2000年建立以来的第九版建议书。英国《每日电讯报》当天以“中国把欧洲企业关在门外”为题评论说,将近600页的报告中,欧洲企业抱怨在中国做生意变得更难而不是更容易了。
这份报告涵盖了从工业化学、移动电话到银行业的多个领域,就中国如何改善当前的问题提出了500多条建议,这些建议是从1400家在华运营的欧洲公司中收集来的。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说,尽管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但商会成员仍对中国市场抱有信心,对在华业务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但路透社2日援引这份报告说,在过去三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正在放慢,“某些领域出现了倒退甚至与开放进程背道而驰的情况”,“行业政策干预和外商投资限制的增多,使得中国对欧盟企业的吸引力正在逐渐下降”。伍德克说:“由于市场准入、法律和政治透明度、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各行业欧盟企业受到重重阻碍。此外,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抬头的迹象,本土企业较海外企业更受优待的趋势引发欧洲企业的担忧。一些企业表示,他们根本就无法获得市场准入权,在公共采购项目竞标过程中,外资企业无法获得与本土企业同等的待遇。”《每日电讯报》评价说,“(报告)描绘了一幅令人担忧的中国商业环境图景。”
谈到中欧贸易,伍德克警告说,“中国对欧洲的需要大于欧洲对中国的需要”。中国欧盟商会秘书长丁凯表示,2008年欧盟27国对华贸易赤字达到1700亿欧元,“这一数字可能触目惊心,但事实上它对欧盟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贸易不平衡对中国的影响更大。对华出口只占欧盟GDP总额的0.7%,而中国对欧盟出口占中国GDP的7%。这意味着欧盟GDP增长每下滑1%,中国出口额便会下降11.5%。而美国的GDP每下滑1%,中国出口额仅会下滑9.8%。这从一个方面表明,尽管中国对欧盟企业很重要,但对中国而言,欧盟是最重要的客户。”白皮书甚至还称,“尽管中国不断指责美国和欧盟的贸易保护政策,但中国却是世界上贸易保护主义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就这份报告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说:“这个白皮书显然是‘欧洲中心论的论调。金融危机以来欧美在减少从中国的进口,而中国却在扩大从欧美的进口。中国现在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超过了欧盟,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欧盟不把中国当作危机中的合作伙伴,却反过来指东道西,这种做法明显有失公允。另外需要提醒的是,中国是一个在经济上后进的国家,而欧盟则是相当成熟的经济体。从白皮书的内容看,对方显然忽略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要,而是一边倒地希望中国对跨国企业全盘开放,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逻辑十分可笑。另外这次的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是和金融自由化及全球一体化有关的,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在反思市场并非万能。事实证明,这种富国要求穷国大开其门的要求,只能造成发展中国家的倒退。另外反过来看,在这次危机中欧盟是更加市场化了还是更加政府化了呢?”
事实上据中国欧盟商会调查,2007年有七成以上欧盟在华企业盈利;2008年有62%表示有望在2008—2009年实现盈利;而今年6月的调查显示,对大多数欧盟企业来说,在中国受到的危机影响远小于他们在本土受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