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音乐的情感铺垫与宣泄

2009-09-03 07:03侯宝才
电影文学 2009年13期

侯宝才

[摘要]电影音乐是专为影片创作编配的音乐,是一种新的音乐艺术体裁。电影音乐区别于一般音乐的特点是其在电影刻画人物、渲染情节和反映主题上,以及情感铺垫与宣泄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是《夜宴》中的最大亮点,不断变奏的《越人歌》的旋律,成为影片的重要主题,增加了电影剧情的表现力,强烈烘托场景氛围;音乐起到了情感的铺垫和宣泄的作用,代替了话语,从而达到情景交融,把故事推向高潮。

[关键词]电影音乐的起源;情感铺垫;情感宣泄;宣泄后的升华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时间艺术和抽象概括艺术的结合体,从而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音乐所表现的艺术思想没有视觉那样具体、准确、鲜明,但它在情绪和感情上的概括能力,却是任何其他的艺术形式所不能及的。音乐就其本质来说,在于高度概括地表现人类最内在的心理体验。微妙丰富的感情状态。用音乐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来揭示影片的主题思想,才是电影借助音乐的主要目的。影视音乐区别于一般音乐的特点,是其在电影刻画人物、渲染情节和反映主题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很多时候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不用言语,也可以说用言语无法表达的时候,音乐起到了铺垫和宣泄的作用,代替了话语,从而达到情景交融,把矛盾推向高潮。电影音乐必须在电影所设定的故事氛围和戏剧情节中去感受,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内涵。本文以《夜宴》中电影音乐为蓝本,分析电影音乐中情感的表达、铺垫与宣泄。

一、电影音乐的起源

电影音乐是指专门为影片创作(包括编配)的音乐,电影音乐在影片中的艺术作用包括:抒情、塑造人物形象、解释影片主题思想、参与剧作、确定影片风格、说明时间和环境等等。一部电影的创作与问世,同时也是电影配乐的创作与问世,每部电影都有其特定的故事情节,这也就要求音乐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影视音乐是伴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离不开音乐对情节的推动,经常是一部电影被观众接纳熟知。同时它的主题曲和片中的配乐也被人们熟知和传唱。有时电影已经远去,而他的主题曲却成为观众心中永恒的记忆。

“看过剧本之后我就觉得剧本里已经有音乐了,很戏剧性,也非常迷人,所以当我写主题歌的时候那个感觉很快就来了。”这是谭盾在谈到初次看完剧本后的感受。音乐是《夜宴》中的最大亮点。朗朗的钢琴加上不断变奏的《越人歌》的旋律,成为影片的重要主题。开场的《越人歌》将影片的节奏演绎得格外缓慢,看上去就像慢动作,连紧随其后的争斗刺杀的节奏都显得特别舒缓。在舒缓中透出冷煞,暗示了无鸾的软弱。《夜宴》庞大的叙事场景给我们呈现出一片盛景繁华。然而在这片繁华中,音乐将爱情与欲望交织相融,隐隐地透着血气、杀气、刀光、剑影,让人不忍卒读。所有这些,都需要音乐的伴奏和衬托,如果没有音乐,这些都显得毫无生气。

二、影视音乐与一般音乐的区别

在创作要求上,影视音乐与一般音乐有所不同。一般音乐的创作,作曲家可以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按照自己的创作构思,比较自由地去进行艺术的创造和情感的抒发,从而创作出表现某种内容和情感的音乐。但电影音乐创作毕竟不同于单纯音乐创作,在电影音乐创作中,作曲家首先要考虑音乐与影片的情节、画面、氛围的和谐统一。要在受影片“约束”的情况下,在有限的范围内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技巧。电影音乐结构上的灵活性,影视音乐可以根据影视作品表现的需要随时改变自己的结构形式;根据不同的情节、人物、环境,运用不同情绪的音乐去渲染和表现。电影音乐往往可以运用分散穿插的结构方式,在特定的人物活动或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穿插点染,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夜宴》中的音乐通过故事情节的一步步展开,音乐也随着故事娓娓道来。《越人歌》的主题随着剧情的发展,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出现,表现了不同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是作曲家的杰作,把故事中的人物的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音乐的情感铺垫

就象贝多芬的命运主题不断地在乐曲中出现一样,影视音乐也是以它的主题曲为主线,在剧情发展需要的时候,会不断的重复。从而使故事能够更好的发展。《夜宴》的主题中反复重复着《越人歌》的曲调。影片的开场,有一片竹林,萧瑟、寂静。满眼的绿色,又给人以安逸、生命的可贵与生活的向往。狂风吹起,慌乱、落寞,预示人生的暴风雨即将来临。主题曲幽幽响起“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腾格尔低沉的声音,为那些优雅的舞蹈做注脚,将这个静谧安宁中隐隐潜伏的危机,渐次展开。尽管太子与世无争,哿隋于山水和歌舞,但是脱离不开他太子的地位和身份,必然逃离不开宫廷的政治斗争,相对于宫廷的势力,太子是弱小的。从配乐上,作曲家在此方面给予充分的情感铺垫。太子的内心世界,通过歌声传达给每一位观众;古筝的伴奏,更衬托出太子的寂寞、绝望与无奈。谭盾说,“影片是在挖掘人性深处的一种寂寞,然后再从这个寂寞里寻找希望。”谭盾深受约翰·凯利等后现代艺术大师的影响。是当代中国新潮作曲家的代表人物。国际上很多著名的电影都由谭盾负责音乐的创作,他的作品基本上代表了谭盾的创作个性、创作思想和创作倾向。在影片中,时而高调吟唱,作为叙事,时而变奏出场,作为垫乐,时而轻声清唱,这正是谭盾作这首曲子的高明之处。音乐的情感得到很好的铺垫。

四、音乐情感宣泄

音乐可以说是一部电影中所必不可少的部分,经典的电影配乐能成就一部经典的电影。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有时候能起到一种用言语所不能表达的效果。我们曾会因为一首熟悉的音乐,想起很多影片画面。而电影画面只能给我们以视觉上的直观感受,电影中音乐的出现却能让我们的感官全面活动起来,它可以推进剧情,体现主人公的情感,用音乐来表达内心世界,体验用言语无法表达的情感,从而达到情感的宣泄,让人在观看时得到充分的享受。我们在欣赏电影时,其中每一处剧情的跌宕起伏、每一个凉险场面的出现,都伴以相应的音响上的不同的处理,使得人们在看电影的同时能享受到视觉冲击与听觉冲击的交相辉映。在电影中片头的音乐起着开场白的作用,主要是给观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主题音乐贯穿始终,起到品牌效应的作用,用于辨识,使观众对整部片子留下独特的印象;插曲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对影片情节推波助澜,增加整部影片的节奏感:片尾音乐是渲染气氛,起到概括总结的作用。《夜宴》片尾,那不知从何处飞来的剑,穿透婉后手捧的茜素红,穿透婉后温暖的身体,成为欲望的终结者。这段主题音乐像从地底钻出,又似从四面八方汇合而来,渐次响起。这首《我用所有报答爱》,也是支撑起这个影片宏大叙事的主要功臣。它的变奏,在影片中被运用得如鱼得水。比如无娈恳求婉后说明真相的那一场戏,这首歌缓慢响起。婉后被刀刃射中后,影片主题曲仿佛由地底冒

出,带出了一股绝望、悲怆的感觉,让人心生悲凉。使整个电影主题思想更加鲜明突出。片尾曲中的海豚音唱出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痛,痛得撕心肺。低低呢喃,若有若无,好像为这对可怜的恋人悲哀,好像为他们营造气氛。青女为了给太子唱他生前最喜欢的那首歌而得到厉帝的赏赐的那杯毒酒而死;而婉后为了内心不断膨胀的欲望而从一个清纯的女子变为一个歹毒的女人。他们情不自禁地相拥,但最后无娈把婉后推开。于是随着婉后的一声苦笑,这段音乐很知趣地悄然停止。从这一刻起,婉后明白了她和太子的感情已有一道巨大的鸿沟,明白了与其一味地依靠他人,不如自己登高一步,成为他人的统治者。这首歌不仅更加鲜明的点出了主题,而且渲染影片气氛的作用也更加明显。

五、音乐宣泄后的升华

电影音乐具有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作用。电影音乐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可以说是最有成就的,音乐本身可以是一种情感体现,让它表现人物性格是轻而易举的,音乐最大的长处,在于可高度概括地表现人类最内在的心理体验与微妙丰富的感情状态。在各种音乐语言中,旋律是描画、传递人物内心世界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它能以音调起伏和旋律的流转创造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形象,直接打动人心,唤起欣赏者思想和心理情绪上的共鸣。在厉帝的夜宴上,青女喝下毒酒,白色面具,层叠素衣。宫殿中的幽香氤氲了她的素颜,恍恍惚惚,农袖在空中飘忽,独她清澈的眼神穿透一切迷漫,她舞袖缓行,悠悠唱道: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唱得如此悲切难抑,让人涕泪满襟,那是送给无鸾的,也是给自己最后一曲凄美的挽歌。青女的《越人歌》将《夜宴》推向高潮,哀婉的词句、空凉的曲调、叹怨的情绪、悲凄的声音,纯粹的爱情注定是寂寞的,因为纯粹,所以不见容于混浊的人世间。影片最后的配乐回归到爱的主题,张靓颖用具有张力的嗓音演唱了主题曲《我用所有报答爱》,道出戏中人物至终追寻的目的,除了永无止境的欲望之外,还有最真的爱。

总之,电影音乐在刻画人物、渲染情节和反映主题上有着重要的作用。纵观《夜宴》的配乐,不断变奏的《越人歌》的旋律,成为影片的重要主题,增加了电影剧情的表现力,强烈烘托场景氛围。音乐起到了铺垫和宣泄的作用,代替了话语,从而达到情景交融,把矛盾推向高潮,整个故事得到艺术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