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永春
[编者按]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一线语文教师正在逐渐理解、运用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过,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捧着新教材,不知教什么;搬来新教法,却搞不懂怎么教”的现象。本期我们推出了“阅读课教什么”的专题,旨在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即“教什么”)问题,兼顾教学形式(即“怎么教”)的问题。三位名师的同课异构,以及专家的精彩分析与点评,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融为一体,我们相信能引发更多老师积极思考、解决“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问题。在此专题基础上,我们在“暑期备课”专栏中,围绕阅读教学内容的研制和教学活动的设计,邀请了我省教学一线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特级教师,从苏教版2至6年级单册教材中,选择了5篇大家普遍认为比较难教的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了贴近教学实际的文本解读及活动设计,为大家借鉴优秀教师的经验提供切实的门径。最后,我们还邀请了朱家珑老师从编者的角度谈了作为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解读应该有的4个向度,老师们认真研究、细细思考之后,相信会有所启发。
课文《孔繁森》所在的单元共有5篇文章,其他4篇分别是《要好好学字》、《朱德的扁担》、《梅兰芳学艺》和《大禹治水》。5篇文章均是通过具体的事例,对学生进行人物品质的教育。低年级学生生活阅历浅,在学习这类描写名人的课文时,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感悟文章的中心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在注重双基训练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领会文章表达的意图呢?以《孔繁森》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科学研读文本,关注学生认知
1、理清脉络,把握文章内涵。
孔繁森援藏期间有许多感人事迹,文章受篇幅限制,仅描写了他抚养藏族孤儿,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为孤儿交学费的事。课文第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起,关键词是“优秀”,文章围绕“优秀”展开叙述。学生对“优秀”一词并不陌生,重点是要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体会到人物的优秀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具体介绍孔繁森收养孤儿,献血筹钱给孤儿交学费的事。孔繁森把3个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孤儿接到自己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表现了孔繁森把藏族儿童当成自己的亲人,主动关心爱护他人的品质。为了让孤儿上学,给孤儿交学费,工资不够用,他就到医院献血筹钱。教师要利用文章的留白处,适时启发学生想象,提升学生的认知,感悟人物的品格。
文章描写孔繁森援藏的事迹虽然不多。但耐人寻味,感人肺腑。孔繁森主动关心帮助藏族人民的优秀品质,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打动、感染、教育着学生。这种选取典型事例、凸显人物品格、有重点的描写方法,值得学生日常写话时借鉴。
2、以生为本,关注学生阅读的陌生点。
理解的目的是透过语言文字表述的现象了解作者要给予我们的内容实质。我们在研读文本时。要关注学生阅读理解障碍,尤其是课文中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的内容。如:“援藏”一词,学生有两个陌生点:一是对西藏不了解,电视和课外书对其介绍较少,去过的学生也很少,课文也没有相应的介绍:二是学生对孔繁森到西藏工作的意义不清楚,难以体会到孔繁森可能遇到的生活和工作的困难。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需要合理利用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情感,深化学生的认知。第二段中的“孤儿”一词,因为学生没有此方面的切身体会,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孩子失去亲人后的悲伤和渴望关心的心情,感受孔繁森抚养孤儿的及时和必要。文中语句“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学生从字面上理解并不难,但要体会到孔繁森的真情付出,却不容易。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进行换位思考。学生读第三段时,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孔繁森的钱会不够用?”“为什么要献血筹钱给孤儿交学费,不能想其他办法吗?”文章对孔繁森的生活状况没有做具体介绍,教师教学时,需要进行适当补充。
二、合理研制内容,遵循认知特点
1、落实字词教学,注重形式多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二年级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努力做到“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读同步”,改变识字和阅读分离的现象。这篇课文共有19个生字,其中只识不写的字有9个,生字词音形义的教学,要贯穿于阅读理解的全过程。
2、理解关键词句,注重迁移运用。
抓关键词句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效率。《孔繁森》这篇文章重点赞扬了他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教育学生要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教师教学时要紧扣反映文章中心的词句进行教学。文章开头点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援藏”一词。既是教学的重点词,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词,因为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本身就具有它的特殊性。教师要紧扣“优秀”一词,引导学生读二、三、四段,找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进行教学。文中“请求献血”、“再三恳求”等词语反映了人物品格,教学时要重点关注。书后练习不可忽视,如第4题说说“请求”和“恳求”的意思,教师可以采取先让学生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体会孔繁森献血的迫切心情,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用“恳求”和“请求”进行造句练习。“深情”一词表达了藏族同胞对孔繁森的感激之情,进一步提升了“优秀”的内涵。
3、整合课外资源,感悟文章中心。
课文篇幅不长,学生理解字面意思不困难,难在要让学生真正走入文本,在情感上能和作者产生共鸣,获得思想启迪。朱熹指出:“读书之法,既先识得他外面一个皮壳,又须识得他里面的骨髓方好。”教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交流理解词语,体会文章的情感;另一方面需要适时补充资料,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教学时,理解“援藏”一词,教师可以出示地图,让学生体会到孔繁森是离开妻儿和母亲,从祖国的东边——山东,千里迢迢地来到祖国的西边——西藏,帮助那里的人民建设家园:出示介绍西藏的图片,知道那里是个美丽的地方,但很多方面还很落后,有待进一步开发。由于西藏海拔比较高,没有在那生活过的人,到那里生活和工作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文中提及的“地震”、“孤儿”等词,教师也可以提供相关图片,或启发想象,体会孤儿渴望关心的情感。关于孔繁森献血的事,教师要补充介绍孔繁森家境不富裕,他的工资一部分要贴补家用,另一部分要经常接济生活贫困的藏族群众,有时不到半个月,工资就花光了,连伙食费也不够交。他自己经常吃榨菜拌饭,却不愿让孩子和他一样受罪,钱不够,孔繁森就献血换钱来给孩子添补营养,交学费。孔繁森主动抚养孤儿,用献血所得的钱帮助他人的行为,反映了这位援藏干部一心为他人着想、竭尽全力为西藏发展作贡献的优秀品质。
低年级教学中合理利用课外资源,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认知,唤起学生生活经验,体会文章的
情感,但是如果把握不恰当,也会出现本末倒置或限制学生思维的现象。教师只有根据学生认知需要,做到筛选资料适度、适用,引用资料适时、适量,才可能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认识绿线内的9个字,理解“援藏”、“孤儿”、“抚养”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精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孔繁森主动关心孤儿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孔繁森的照片,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认识一位叔叔,他的名字叫孔繁森。大家一起喊喊他的名字。
2、教师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字音,提示:“森”平舌音、前鼻音,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办法记住“孔”这个字,指导书写。
王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了解文章大意。
4、学生初步交流,听了故事或从课外书中,对孔繁森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读课文,标出不懂的问题。
2、同桌互读,提醒读错的地方。
3、教师把生字词编成词串,让学生认读。
优秀援藏拉萨市地震
曲尼曲印贡桑孤儿
献血恳求勉强营养费
帮助藏胞热泪汉族
(1)指名领读,让学生提醒需注意的读音,重点指导:“尼”是鼻音,“泪”是边音,“震、市、助”是翘舌音,“桑”是平舌音,“恳”是前鼻音,“营”是后鼻音,强调“血”读xiě,“强”的读音是qiǎng。
(2)齐读词语。
4、让学生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交流初读课文后遇到的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孔繁森是什么样的人?(板书:优秀)
2、了解西藏。让学生说说西藏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学生找到西藏的位置,观看西藏的图片,知道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部,那里有雄伟的布达拉宫、清澈的纳木错——西藏的第一大圣湖,有高耸的雪山和辽阔的草原,风景十分优美。那里生活着勤劳聪明的藏族人民,他们住在帐篷里,吃的是青稞面和糌粑,喝的是牦牛奶和酥油茶,生活非常艰苦。(部分图片)
3、理解“援藏”一词。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山东,用带有箭头的线段连接山东和西藏。
教师谈话:孔繁森的家乡在中国的山东,他离开了自己的孩子、妻子和母亲,千里迢迢,来到了西藏,关心藏族孩子学习生活,帮助藏族人民解决生活困难,支援西藏的建设,这就叫做“援藏”。
4、指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谈话:孔繁森在西藏工作了十几年,他为藏民们做了很多的事,说说课文中哪些事情能看出他很优秀,哪些事让自己感动。
5、学生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进行交流。教师相机进行教学。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交流体会,理解“地震”、“孤儿”等词。
教师引读:1992年,拉萨市附近发生了地震……随机播放地震图片。
教师谈话:地震过后,到处是倒塌的房屋,人们站在地震后的废墟上,看着残破的家园,悲痛欲绝。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5岁的贡桑失去了自己的家,失去了亲爱的爸爸、妈妈和其他所有的亲人,成了孤儿,如果你是这3个孩子中的一个,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出示孤儿照片,指名读词语:曲尼、曲印、贡桑、孤儿。
2、指导朗读1、2句。
3、谈话:孔繁森把3个孩子接到自己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爸爸妈妈是怎样抚养自己的。出示填空:
“六一”儿童节,妈妈___________。
我做作业遇到困难,爸爸____________。
曲尼生病了,孔繁森____________。
曲印犯了错误,孔繁森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孔繁森___________。
孔繁森就是这样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板书:抚养孤儿
4、教师小结:孔繁森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是藏族小朋友共同的父亲!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称赞一下这位伟大的父亲。
5、齐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词串朗读,引导学生回忆一、二段内容。
优秀援藏拉萨市地震
曲尼曲印贡桑孤儿
6、教师小结:孔繁森在西藏工作的十几年间,留下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小朋友可以读一读《课外同步补充阅读》以及登录孔繁森专题学习网站,读其中的故事。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继续交流在书中了解的感人故事。
(五)学习生字词
1、教师把词串中的拼音去掉,让学生认读词语。
2、学生练习用“孔、秀”扩词。
3、学生用自己的好办法记住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区别“汗”和“汉”的形和义。
4、指导书写生字。
引导学生观察书后笔顺表,重点关注“秀、尼、费”三个字的笔顺,提醒“费”上半部分的“弗”要写得略扁些。
5、描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1、继续理解文中生字新词,正确区分“请求”和“恳求”的意思。
2、精读课文三、四自然段,继续了解孔繁森的先进事迹,理解藏族歌曲的意思,体会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3、能有感情地复述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认读文中生字词。
2、出示“市”,说说自己知道的城市名称。
3、出示“优秀”,填空:___________是优秀的_________。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小结上节课学的内容,学生轻声读三、四自然段,思考:这两段主要写孔繁森的什么事?
2、学生再读课文交流: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孔繁森的优秀。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进行教学。
3、出示句子: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这几个孤儿上学读书。让学生说说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教师介绍孔繁森乐于助人的事迹。孔繁森家境不富裕,家中有老母亲,还有妻儿,部分工资要贴补家用,另一部分钱经常接济生活贫困的藏族群众,有时不到半个月,工资就花光了,连伙食费也不够交。他自己经常吃榨菜拌饭,却不愿让孩子和他一样受罪,钱不够,孔繁森就献血换钱来给孩子添补营养,交学费。
4、孔繁森献血为什么在“夜里”,并且是“悄悄地”?让学生了解孔繁森不想让人知道献血,不想让人知道他的困难,他总是默默无闻地做好事。
5、孔繁森献血为什么要“再三恳求”?让学生体会孔繁森的身体和年龄不适合献血。理解“年纪大”、“身体又不好”的含义,体会孔繁森无私奉献、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6、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比较“请求”和“恳求”的意思。“再三”突出了心情的迫切,写出了孔繁森要求献血的心情十分迫切。“请求”和“恳求”是一组近义词,在表达的情感上“恳求”比“请求”更强烈。
7、指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勉强”,学生朗读、体会医生是在孔繁森的再三恳求下,迫不得已,才同意他献血的。
8、教师谈话:孔繁森不顾自己的身体,坚持要求献血,用献血换来的营养费供几个藏族孤儿上学读书,藏族同胞非常感动,用歌来赞美这位优秀的干部。
9、教师范读歌词,指名质疑。
10、学生自由练读,交流:藏胞们唱着这首歌,心里会想些什么?
板书:献血助人
11、指导朗读三、四自然段。
(三)练习复述课文
1、教师出示生字词串,进行复述提示。
2、学生练习复述。
(四)总结全文
1、出示填空练习:()的孔繁森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孔繁森是个什么样的人,试着用上相关成语。
2、出示词语认读,注重积累和运用。
助人为乐、大公无私、排忧解难、慷慨解囊
无微不至、体贴入微、嘘寒问暖、舍己为人
3、教师总结全文。
(五)课堂练习
1、所写词语。
优秀流血军营助人深情汉语
同意年纪答应再三营养费
2、选择读音。
营(yíng yín)
助(zǜ zhǜ)
尼(1íní)
3、选词造句。
请求恳求优秀
4、读介绍孔繁森的故事书或观看反映孔繁森先进事迹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