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课程教学实践的几点心得

2009-09-02 08:09黄缓妍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碱法创新能力化学

黄缓妍

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共同问题,在此,笔者谈一些粗浅的心得,与同仁共同探讨。

一、挖掘化学学科人文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酷爱科学的精神

化学的发展史是一部充满科学创新的历史,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无数的化学科学的发明,都源于化学家那种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视科学如生命的崇高思想境界,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教授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提出了世界闻名的“联合制碱法”,这个方法既保留了索维尔方法的全部优点,又克服了它的全部缺点,使制碱法达到臻善臻美的地步,“侯氏制碱法”,在世界化学发明的宝库中,一个以中国人的姓名命名的发明,这是多么值得我们自豪啊!教师要善于挖掘化学教材中人文教育的内容,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与化学史上重大发现相关的人文教育,从而培养学生酷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营造宽松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问、敢质疑的精神

想象是创新能力的起点,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开始,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想象、想象、再想象,从而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问“为什么”,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然而,传统的教学,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唯书唯师,人云亦云,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盲目地服从和顺从课本、教师,被动接受知识,不愿提问,更谈不上质疑,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学中要改变教育观念,营造勇于探索、勇于争论、敢于质疑与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思维情景,巧妙设计疑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教学,让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产生各种猜想和疑问,例如,做“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方案一将装置倾斜后稀盐酸与碳酸钠接触,待充分反应后,气球膨胀,再将装置放回天平左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学生发现测出的数值与课本结论有出入,从而产生质疑,这一现象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教师注意适时引导学生讨论,在探索中获取知识,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能力,激发和带动更多的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挑战。

三、创设实验条件,培养学生敢于动手、敢于实践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敢想、敢问、敢质疑是创新的基础,而敢动手、敢冒险,勇于实践则是创新的关键,在化学的发展史上,化学家为了探究化学世界的奥秘,曾运用科学实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规律,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放开双手,大胆实验,勇于实践,不怕失败,教师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足够的实验机会,化学小实验、小制作,题材广泛,材料丰富,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高,是一种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有益活动,例如,自制简易净化器:取一个塑料饮料瓶,剪去底部,瓶口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将瓶子倒置,瓶内从下向上分层放置洗净的膨松棉、纱布、活性炭、石英沙、小卵石等就得到一个简易的净水器,(注:滤出的水因没有杀菌消毒而不能直接饮用)同时,教学中经常开展这类竞赛,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面对困难挫折,培养学生顽强、坚毅、锲而不舍的精神

学生在学习、探索、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失败,而创新就不可避免地有失败,且失败往往大于成功,化学史充分证明,面对困难、挫折,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很难实现创新的,例如,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曾因他的老师和一些知名学者不支持他的研究,被告戒不务正业,但门捷列夫还是深信自己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不顾名家的指责和嘲笑,继续对周期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直至死时手里还握着笔……门捷列夫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用他的格言“什么是天才?终身努力,便成天才,”和他的一生,告诉我们研究科学该怎样做,通过这些事例的教育,鼓励学生奋发图强,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挫折的精神。

科学的发展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科学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创新的结果,作为学生,现在不但要继承科学,而且要发展科学、发现科学、创造科学,学习中一定要有追求不懈、实验中要有锲而不舍、生命中要有发展未来的精神,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使命坚持到底。

责任编辑廖银燕

猜你喜欢
碱法创新能力化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超声波辅助酶碱法提取西番莲果皮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血柚皮多糖的碱法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超声波辅助碱法提取杜仲籽粕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