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白影
摘要随着当代高等教育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着力推进,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也表现为历史的必然和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高等学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既有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引导,也在专业人才、信息资源、技术设备、信息加工等方面有着超越一般社会文化与信息机构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图书馆自身体制变革,也激活并加快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进程,高等学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应该大有作为。广州大学图书馆就是一个成功个案。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信息化广州大学
迈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着力推进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发展战略,进一步认识到“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创新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也是体现大学社会价值和谋求高等教育自身更快更好发展的必由之路。适应时代潮流,许多高校提出了“唱国际歌,打地方牌”的发展战略,强调“放眼世界,服务地方”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有的高校增设了“地方经济服务处”一类专门机构,在组织架构上凸现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的三大职能。
高等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政策规划咨询、信息服务等方面。信息服务指信息搜集、整理、加工、传播、交流、运用等方面的内容。美国俄亥俄大学因建立有关本地区经济、劳动力市场等数据库,为政府和本州人民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而获得良好声誉。以斯坦福大学为核心并联系全美甚至全球的丰富快捷的信息资源,促进了“硅谷”成为全球科技潮流的先驱。
在高校社会服务中占有相当比重的信息服务方面,大学图书馆大有可为。我国教育部2002年修订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大学图书馆是高等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也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这项定位职能的条款,明确了作为高等教育一翼的图书馆事业,在为本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同时,有责任有义务利用其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和人才、设备优势,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为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参考,促进社会信息化的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不仅仅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图书馆在新时期拓展服务空间、谋求自身发展的必由之路。
除《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也得到国家信息政策的引导。我国2007年4月公布、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主体、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证等方面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第1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询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这部“条例”为公共图书馆参与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法律保证,也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提供了政策依据。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表明,政府决策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政务公开的推进和群众监督加强,以及新闻舆论更宽松的环境和网络民意的活跃,各级政府对决策信息的需求和舆情把握越来越迫切。加上政府部门精兵简政、机构改革的推进,一些原来属于政府机构的研究部门被撤销剥离,政府对外部信息把握的需求出现了业务外包,这为高校图书馆拓展信息服务领域提供了市场。
高校图书馆在专业人才、信息资源、技术设备、信息加工等方面比任何一种社会文化与信息机构都具有社会信息服务的优势。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现时高校图书馆已拥有一支知识结构比较合理、专业素质较高的管理队伍,从业人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已超过职工总人数的80%,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的专业人员逐年增多。另一个外延的人才优势是,高等学校图书馆还联系着一大批教学科研第一线的雄厚师资,这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知识后盾。高校图书馆职工队伍在文化素质、学历层次、知识结构上的提高,自然寻求突破原有以藏书为中心的传统借阅服务,要求在更广阔的文献信息加工处理的天地去发挥,去寻找新时代的专业建树。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的《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07》对高校图书馆馆舍建设、文献资源建设、数字化网络化状况作了如此描述: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基本情况是,国内一流高校图书馆[每年]的文献购置经费通常保持在2000万元左右,一般重点大学的文献购置经费通常保持在1000万元,普通本科院校的文献采购经费在500万元以上。”2006年8月3日通过专家验收的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China Academic Digital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项目的管理运行机制符合中国国情和高校实际。项目建立的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以系统化数字化的学术信息资源为基础,以先进的数字图书馆技术为手段,以CERNET为依托,为高等院校教学、科研和重点学科建设提供了高效率、全方位的文献信息保障与服务。”改革开放30年中,高校图书馆馆舍建设一直是事业发展最显著的表现之一,“2006年,据对300所高校图书馆已建馆舍面积所作的调查,总面积约为524万平方米,平均值约为1.75万平方米。”新建馆舍不仅在文化内涵、造型与空间设计、外部环境协调和谐等方面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图书馆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更是受到特别重视,网络接口等数字化必备元素遍布全馆,使图书馆成为信息空间和多元文化交流的学术平台。”“为图书馆在数字化浪潮中搞好网络化布局和功能拓展,在信息服务中大显身手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舞台。”高校图书馆在特色馆藏数字化建设、商品化数据库装备、网络资源整合利用上均有超过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长足发展。特别是数字资源信息,因为具有扩散性特点,用户在利用信息过程中非但没有产生消耗,相反还可能产生“增值”效益;改变了以往纯纸本图书时代曾长期热议却始终阻滞不前的“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窘困话题。网络化的发展消除了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地理障碍,为图书馆扩大了可用资源,这些资源特性与传播条件的变化,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提供了实践上的可能。
图书馆自身体制变革,也加快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进程。我国高校图书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引入业务外包,逐渐将非核心业务转嫁出去,实现了书刊采购、分编业务的部分转嫁,报刊装订、旧书修补及回溯建库专项外包,特色数据库建设业务外包,专业会议的食宿、交通、礼仪服务、宣传广告展览活动等对外委托,物业管理、设备维护维修、环境绿化,水电管理清洁卫生对外专业委托等。图书馆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实现部分业务外包后,促进了核心馆务的发展,拓宽了服务领域,提升了服务质量,图书馆得以更好地展示自身业务风采,其承揽外部业务和直接服务社会的能力得以提高。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大学图书馆顺应潮流,成功进行体制改革、人员机构重组,着力推进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广州大学图书馆的基本状况是:馆舍面积5.6万平方米,自动化管理设施先进,纸本藏书及电子出版物300万册[件],中外文报刊8000余种,近3年图书流通量在100—120万册次/年之间。108名正式员工中,8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正、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6人,博士3人,硕士18人。作为广州市属的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广州大学在2000年合并组建之初,就提出了“立足广州,面向广东,辐射海内外,服务社会”的发展目标。图书馆在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及紧紧围绕学校发展总目标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在全面保障为本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的同时,努力拓展图书馆功能,为促进地方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做了有益的实践和尝试,尤其是在为广东省、广州市有关部门及各区政府提供信息服务中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广州市是较早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城市,至2008年,广州市属各部、委、局、办及大型企、事业单位已有专职新闻发言人148位。不论省、市政府层面或厅、局、委、办机构层面,都希望及时了解新闻发布后的媒体反映,都有把握媒体涉穗舆情的需要。自2002年3月起,广州大学图书馆受中共广州市委对外宣传小组办公室、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委托,为其提供涉穗新闻综合信息及专题信息服务。
经过近一年的推进,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广州大学图书馆于2003年下半年自行开发并建成了“媒体眼中的广州”新闻资料全文数据库。该数据库全面、系统地收集境内外中、外文媒体关注广州政治、经济、社会、民生、城建及科教文卫等发展情况的有关报导,供用户从标题、关键词、媒体名称、时间等人口查找相关资料,作为自建特色数据库,“媒体眼中的广州”新闻全文数据库在此领域中当属首创。图书馆依托这个拥有80多万条信息的专题数据库提供的综合性、专题性信息产品受到用户欢迎;定期写作的“港澳台媒体涉穗舆情分析”、“海外媒体涉穗舆情分析”等新闻舆情研究分析报告,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就一个地区作定期新闻舆论情况分析,国内只有少数大城市如上海、天津、北京的对外宣传部门在做此项工作。
广州大学图书馆为地方政府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得到了图书馆界的高度认可和赞赏,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高校图书馆为地方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的典范,更多的政府机关开始主动寻求与图书馆合作,谋求图书馆为其提供信息服务。至2004年,除与广州市委宣传部更广泛合作外,己有包括广东省公安厅、广州市公安局、广州市档案局等7家厅、局、委、办,以及番禺、南沙、荔湾3个区委区政府成为广州大学图书馆的信息用户。2004年11月25日,广州大学图书馆邀请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大办公厅、广州市政府有关部、委、局、办及广州各区委宣传部共20余位新闻官员,与图书馆学界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就“图书馆对媒体信息开发与利用”主题进行交流研讨,并举行“广州大学信息研究所”成立挂牌仪式。会议了解到,此前有的单位信息工作长期停滞在“手工作坊”阶段:设立一个机构,配备几名工作人员,订阅几种报刊,剪刀加浆糊,拼凑一份剪报版面,复印若干宣传资料,投入了相当的人力财力,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广州大学图书馆的以现代计算机网络和专题数据库为支撑的信息服务模式对改变“手工作坊”工作方式和信息理念起到了颠覆性作用。
广州市档案局于2006年开始与图书馆进行信息服务合作,基于图书馆资料丰富的自建特色数据库与优秀服务业绩而不断深化,2007年正式将档案局近10年的人物数据库建设项目外包给广州大学图书馆。包括广州市政府系统32个局、委、部、办“一站式”现场办公的“广州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是目前国内大城市中政务公开最全面的政府与公众连接平台,为市民和境内外企业提供法律、政策、资讯、政务等多种形式的咨询与服务。在这幢政务服务中心大楼内,有一个面积约800平方米的“经贸资讯厅”,类似香港贸发局的经贸图书馆,建设目标是为境内外来穗从事经贸活动的大小企业提供广州经济发展资讯和投资咨询,为市民提供了解广州经贸资讯的窗口。广州大学图书馆从市政府设计方案竞标和筹备工作开始全程参与,最终成为与广州市政府共建“经贸资讯厅”的唯一合作单位。在“经贸资讯厅”正式向公众开放后,广州大学图书馆又承接了广州市政务中心网站的公共信息维护、广州市“政务信息简报”和“政务动态”的编辑工作。广州大学图书馆还在属地发生的如“非典防治”、“瑞典哥德堡号访问广州”、“抗雪灾保春运”、“奥运广州”、“亚运广州”等重大事件上都参与舆情全程跟踪研究,为有关部门把握舆情,做好工作提供了有效帮助。
经过6年的社会信息化服务实践,目前广州大学图书馆己常年为属地省、市政府10个厅、局、委、部、办和3个区政府提供综合性、专题性信息产品和舆情分析报告;与省市有关单位合作共建了对市民开放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大学图书馆桂花分馆”1间;为市民和企业服务的“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经贸资讯厅[馆]”1间;对校内校外同时开放的“广州市廉政信息研究中心”1间;与驻穗75850部队合作共建面向部队官兵开放的“军营图书馆”1间;编辑面向社会服务的出版物2种,并在本专业领域中承接了诸如“(广州)萝岗区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研究”、“广东外来工信息服务研究”一类的社会服务科研课题多项。
为地方信息服务的显著成绩,提升了职工队伍的专业水平,促进了图书馆科学研究的进步。近3年,广州大学图书馆员工获得的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级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近30项,发表专业论文约200篇,出版信息服务与研究专著1部。近3年信息服务社会化到帐收入近170万元。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的主要支柱之一,为学校提供信息服务和为地方提供信息服务相互促进、交相辉映。广州大学所属的广州发展研究院、新闻传播学院等有关研究和教学机构,无疑从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和相关信息产品中受益匪浅。以为本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为第一要务的同时,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和人才优势,为地方提供信息服务,着力追求两者效益尽可能的交融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正是新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方向,高校图书馆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的阳光大道将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周济,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1-2):23
2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07,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46,51,53,56
3同2:51
4同2:53
5同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