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雁
有些班主任常常在班上发生不良事件后,追悔莫及。早知道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怎么不在它初露端倪的时候就控制和杜绝呢?同样,如果班主任能够“一叶知秋”,未卜先知,岂不就减少或杜绝那些意外之事了。实践和经验告诉我们:班主任加强工作的预见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预见”就是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来预测将来。“班主任工作的预见”则是指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实情,结合班集体特点,对班级在以后发展进程中将要出现的一系列情形所做的超前认识。它通常包括远景性预见和近景性预见。近景性预见是对班集体近期(几天、几周)情况的微观预见,多侧重于现象和事件,要具体和准确一些。远景性预见是对班集体远期(几月、一学期、一学年)情况的宏观预见,多侧重于阶段性达到的目标,显得要模糊抽象一些,如一学期后,班风学风应是什么样子,一年后,又是什么样子。近景性预见是远景性预见的基础,远景性预见最终靠近景性预见来实现。因此,班主任工作的预见性就着重表现在近景性预见方面。
大凡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无不重视工作预见性的加强,他们一个个成功的案例告诉人们:班主任在工作中加强预见性,将有利于掌握和控制班情,促进好的现象生存发展,杜绝不良事件的滋生萌芽,防微杜渐,扬长避短,从而让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消极力量转化为积极力量,最终实现教育正反合力的统一动力去推进班集体的建设。
班主任对工作的预见只要合理讲法,往往是较为准确和有效的。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征兆预见
由班内发现的某种迹象而引起对即将出现的某种情况的猜测。它要求班主任应具有敏锐的调查力和准确的判断力,班主任必须深入班集体,了解每个学生,留意他们的一言一行,才能及时发现,做好及时的预见。有位班主任中午休息时巡查,无意中发现两个学生的课桌上放有一本言情小说。事后,他预见到班上可能有读言情小说的不良现象,于是及时干预引导。假如这位班主任视而不见,等到出现后果,就为时已晚,干预的效果会大大不如从前。此外,布置和检查学生的周记和日记,也能帮助班主任从中掌握每个学生一天、一周内的思想活动轨迹,进而窥见其不良苗头。
时令预见
这是指由时节、气候的变化而引起的预见。即时节变化会引起学生行为的变化,犹如“看云识天气”一样,如春天到了,班主任应预料到学生易自发地组织春游。夏天到了,在校内应预料到学生有精神不振和打瞌睡的现象,须加强午休;在校外,应预料到学生易私自下塘、堰、河洗澡。冬天到了,应预料到学生易因寒冷而患感冒等病。愚人节到了,应预料到学生在这天可能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怪事,进而提前干预。凡此种种,据此找出妥善的预防办法,加强预防和管理。
环境预见
它是对学生在不同活动环境中,易于发生什么问题而引起的预见。由于学生好动,活动范围又大。同时,有关资料表明,学生在开放活动环境中出事率最高,后果也最严重。因此,这种预见就显得复杂而必要,班主任在运用此法时必须慎之细之。发现学生喜欢在走廊上嬉戏和打闹,有经验的班主任马上就会想到:学生有不慎掉下栏杆的危险,进而引起重视,防患于未然。如等到人掉下去后才强调危险,那恐怕是亡羊补牢吧。
情报预见
有些预见一时不明缘由或根本没有缘由,班主任可采用设置“耳目”的办法。即在班内选择几个既乐于服务,又值得信任的学生作为“心腹”“耳目”,让他们暗中督查,随时向班主任汇报“班情”。班主任从得到的信息中加以分析、综合、联想和判断,也能做出正确的预见。
一旦班主任对工作做出合理的预见后,就应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及时加以预防。为此,班主任一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与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尤其是安全教育,要反复强调甚至适当夸大其严重后果,让学生引起高度警觉,并产生适度的危机感。二要充分发挥班委干部和骨干分子的引领示范作用。搞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一股纯正的班风,抵制各种潜滋暗长的邪气。三要有效利用班级板报阵地进行宣传与教育。班主任可把预见的内容作为班级消息及时发布在黑板报上,同学们在读报时受到警醒和教育,从而自觉警惕。有时,还要家庭的配合及社会力量的帮助,比如召开学生家长会、举办专题法制讲座等,才能彻底起到预防和制止的作用。
优秀的班主任不但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而且还要有较强的预见能力。只要班主任高瞻远瞩,明察秋毫,培养洞察力,加强预见性,就一定能做到“未卜先知”,而不是“计元所出,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