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往春天的嘉阳小火车

2009-09-01 03:09
数码精品世界 2009年8期
关键词:芭蕉火车人文

一 心

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石板溪镇的山区,一条运行已经近百年的铁路近几年“火”了,当地人对这种他们赖以与外界交通的小火车早已习以为常,可是外来的人却惊呼它是“工业革命的活化石”,是“比大熊猫还珍稀的宝贝”!

作为一名乐山人,我当然了解其中的缘由,原来那是一条归属当地嘉阳煤矿的窄轨铁路,更难得的是,至今仍然在上面载客运行的竟然是蒸汽动力的小火车。据考证,它也许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还在正常客运的蒸汽小火车。也难怪有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人们如此惊叹了!

这个早就融入当地人生活的嘉阳小火车已经行驶50多年了,它1958年出生在石家庄蒸汽机车车辆厂,次年7月12日落户犍为县芭蕉沟。当时修建这条铁路的初衷是为了满足嘉阳煤矿年产量70万吨煤的运输任务,在运送煤的同时,它也配置了客运车厢,成为了沿线煤矿工人和农民的交通工具。从50年前开通到现在,小火车日复一日的行驶在崎岖蜿蜒的山间铁轨上,山外的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着,芭蕉沟也经历着兴盛衰败,而这里的生活却始终没有太大变化。

正因为这个嘉阳小火车在漫长的岁月里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运行环境(它不与其它任何铁路接轨),铁路沿线甚至长期不通公路,山里的芭蕉古镇的居民完全依赖每日4班的火车保持与外界的交通,嘉阳小火车和它沿线的风土人貌得以完整留存。作为摄影者,嘉阳小火车和沿线的人文风貌正是珍贵的拍摄对象。

从技术上来说,拍摄嘉阳小火车有几个不大不小的挑战需要应对。首先是四川山区能见度欠佳的环境,再加上机车大面积黑色和周围环境光线对准确曝光的挑战;然后是如何从恰好合适的角度和时机准确抓拍好行驶中的火车:而最后一个也许不算是技术性的问题就是对拍摄对象的选择。

拍摄嘉阳小火车的过程中,我不断在调整自己的拍摄思路。起初,我和其他摄影者一样,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火车上面,去寻找最好的角度拍摄吞云吐雾的蒸汽机车,尽量表现小火车“轨距窄,弯道多,站点多,坡度大,隧道多,风光美,机车老”等特点,追求将行驶在窄轨上的火车与应季盛开的油菜花或桐子花收纳到一个画面里。以一种常规的风景拍摄的思路去创作,追求所谓“明信片”式的画面。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拍摄后,我开始认识到,面对这样的题材,仅仅拍一些漂亮的画面时不够的。如果说追求“养眼”的视觉效果,比嘉阳小火车更美的风景太多了。那么多外地人,甚至外国人不远千里来到这里,显然不是为了来看自然风景的,他们一方面想亲身感受如今已经难得一见的蒸汽小火车,更对围绕这个“工业活化石”的独特人文环境充满好奇。

“说起芭蕉沟,心里凉悠悠,跟着工人走,又有烟儿抽,再过三五年,还有娃儿逗”,这首流传于解放初期的民谣,印证了芭蕉沟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辉煌。中国大名鼎鼎的翁文灏和孙越崎30年代就在这里开矿办厂几十年来形成了一沟一镇的壮观场景,如今镇上的街道和那些苏式建筑虽然已经老旧冷清,但依然能够见证当年的繁荣,但是经过岁月的沉淀,这里逐渐冷清下来,甚至有点与世隔绝,直到近几年外面的人们发现了令他们惊叹的“小火车”,这里才又开始发生意义深远的变化,

在此后的拍摄中,我开始更多关注火车沿线的人们的生活,把镜头瞄向他们与火车的关系。包括驾驶火车的司机,赶火车的乡民和游客,还有沿着铁路开走的乡亲。经过这样的拍摄后,虽然照片的“养眼”程度下降了,但写实的纪录性增加了,自己在整理照片的时候,也发现它们所蕴含的信息量确实比之前“拍风光”时大多了。

通过对已拍摄照片的整理总结,最近我又给自己制定了新的拍摄目标;随着嘉阳小火车知名度的提高,以及当地旅游开发的进程,当地居民多年不变的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而且相信这种变化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游客越来越多,特别是那些慕名而来的外国人,他们为铁路沿线的古镇带来了新的变化。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居民们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外来人员,异域文化,有的居民开始自发搞起了旅游接待,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他们的生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说,记录之前火车沿线的人文风貌是留存宝贵的行将消失的历史资料,那么,观察和记录开放冲击下的人文变化,更具有折射时代变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的新计划就是用镜头去记录伴随旅游开发给古老的火车沿线人文所带来的冲击和变化。

猜你喜欢
芭蕉火车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爸爸跟我争芭蕉
芭蕉上练字
火车
登上火车看书去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
芭蕉琴
长相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