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捷
一 形式与惰性
针对舞美外部形式的创作问题,曾有人提出过“冲破形式惰性的束缚”一说,形式的惰性,应该是指设计师创造意识的陈旧,是一种封闭和保守的创作思维。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这一问题:从理论上来说,这种论点的提出,无疑是有指导性和前瞻性的,是要设计师在舞美设计中树立开放性、综合性的创造意识,特别是高科技及新材料迅速发展的今天,当它们融入到舞美创作中时,必定会创造出新的舞美形式;从实际创作中的形式感创造来谈,戏曲传统戏的舞美形式和现代戏剧诸多常用的优秀形式都是通过历代艺术家长期反复地艺术实践,在深刻认识戏剧美学思想审美价值的基础上,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同而形成的,所以,设计师首先应该去认真继承、学习和借鉴,继而才能去探讨、思索和开拓新的舞美形式。
目前,从现代戏剧舞美外部形式的创作来看,设计师或多或少地还是徘徊在学习和借鉴一些优秀传统形式上,其设计作品免不了会有形式惰性的影子,即便如此,许多成功的作品仍不失为优秀的舞美设计,也就是说,创新的形式不一定是成功的设计;成功的设计必定有所继承、借鉴和创新。有继承才有发展,有借鉴才有开拓,在一定程度上,“形式惰性”并不是完全需要否定的东西。
在现代戏剧舞美的外部形式处理中,“空黑背景”算是一种常用的手法了,然而,不同的设计师,依据不同的戏剧体裁及导演对整体演出样式的不同要求,可塑造出斐然不同的舞台艺术效果。以我省著名设计师的作品为例:京剧《紫英》中的舞美设计就是以空黑背景为基调,全剧运用了许多多维空间的处理手法,结合写实的设计风格,甚至在最后破除了空黑背景,给人一种十分震撼的艺术效果。如果说这一设计属于具象设计的话,那同样是运用了空黑背景为基调的湘剧《深宫欲海》(1986年演出),在设计中没有具象的布景形象,完全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舞美设计,两个灰黑色的高大柱体和一个多级的高阶梯,结合灯光的严谨控制,构成了该剧全部的舞美要素,三件几何形体演绎了全剧的环境与空间,包括人物的心理空间。
空黑背景作为一种舞美形式,在上述两个设计中并不是设计的全部,设计师在量体裁衣的原则下,充分结合了各自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最终形成完全不同的演出样式,对于这种多少含有“形式惰性”影子的优秀设计,我们还能有什么可“指责”吗?
二量体与裁衣
在戏剧舞美设计中,“因戏制宜、量体裁衣”是设计师在创作中寻找舞美外部形式处理的一条重要原则,如果脱离了这条原则,其结果不是“以景压人”就是“无景托人”。
量体就是要量好戏剧个体之体,量好剧本体裁、内涵与戏剧主题之体,“以景压人”是设计师在量戏剧个体时偏离了尺度而小题大作。比如一部内涵本不是很多的戏,其舞台上却充斥着可有可无,甚至多余或妨碍舞台行动的一堆装置或布景。我们常说的“以景托人”是戏剧演出中人与景之间比较和谐统一的范例,但如果设计师对戏剧之体度量不足,其丰富的内涵和戏剧主题的升华就无法以景物、灯光、道具为载体的视觉形式表现出来,“以景托人”就无从谈起,跌入“无景托人”的局面。如《白毛女》山洞这场戏没有了那一束强烈的“阳光”射入山洞,“太阳出来了”这一主题的升华就会显得缺乏艺术的感染力度,所以,“量体裁衣”是从剧作、表导与外部形式三位一体所构成的形式逻辑统一中寻找舞美外部形式的处理,也就是综合性的和谐统一。
“量体裁衣”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包括经济的、物质材料的、硬件的等因素。戏剧创作的工作条件有一个非常现实的整体情况,就是县级比地市级差,地市级比省级差,省级比国家级差。实际上,什么剧种?哪个级别?都会对戏剧舞美创作的量体裁衣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是无法逾越的影响。一个比较成熟的设计师,在这些艺术创作的局限中,往往会探索出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量体裁衣”;像“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小制作,大效果”甚至“形式惰性”,对中小剧团的戏剧舞美创作仍有很强的运用价值。
(作者单位:邵阳市花鼓戏剧团)
责任编辑:李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