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 林
智能织物正逐渐成为用户首选,但可穿的智能化电子织物最能应用于医疗和清洁卫生领域。早在2005年,德国法兰克福智能服装研讨会就提及,智能化纺织服装进入市场已一切就绪,只欠东风。服装功能化越来越多,分类也越来越细,而应对新材料设定标准也指日可待。目前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在消费者和新材料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当然,最重要的是,让消费者树立信心看到未来,其次是让他们感受到智能纺织品的实用性和健康保障。
今天的智能化材料特点具备如下特点:1)关联材料已成为创新模式之一;2)新材料可连接;3)材料史很重要;4)功能化纺织品电子设备或附带品须分类;5)材料特性想象力;6)“材料代码”与材料媒介需要认可度(可与知识产权挂钩);7)关联材料应为可持续发展材料;8)历史资源;9)记忆性材料已成为记忆文化的一部分。
关联材料智能化(AMM)
历经多年的跨学科研究,世界纺织业经历了一场新材料革命,如今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的应用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广度。而在应用中,AMM即关联材料在设计、做工等方面更进一步多功能化,其目的和意义日趋突出。纺织材料回应自然的能力、耐久性和文化含义以及其价值日益显现出魅力。纺织材料的智能化已将“文化智慧”深深嵌入其中。而新材料最具有的价值集中表现在连接性上。纺织技术在各种科学间穿插已屡见不鲜,历史性的加工和传统手工也被借用。在工业环境里,技术纺织业犹如一个不知足的新生宝贝,不断地标新立异,持续脱颖而出,致使社会科学家确信,创新的交互织物已不再遥不可及。它犹如在我们身体上镶嵌了一块无形的芯片,帮助我们应对自然,与外界沟通,还防病治病。
下一步,相应的技术标准或许就成为技术纺织物商家必须遵循的规则。被称为“第二层皮肤”已率先为体育运动健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医学领域创造出神奇的疗法。“第二层皮肤”的魅力还在于,它可因人而异,发挥功能效应,它已为社会学、人类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由此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材料历史学。
合成材料、硅元素和其他智能材料,这些研究领域已在理论与实际间运筹帷幄。材料的可更新度日益提高,它结合手工品质的传统智能,又让我们大开眼界。它不仅让我们回想起昨天时尚的复苏,也看到了明天的远景,或许会诞生传统纺织印象派。我们可由此重新发现文化的价值,从文化底蕴中发掘新的创新模式。
文化代码已不再只是我们婆婆妈妈的文学领域或口头报告,而是由此发掘出的一种新型代码,即材料代码诞生了,它告诉我们,人类的材料发展渊源。在全球化背景下,创造材料文化的代码已成为可能,由此,新型智能化纺织材料将用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服务客户,其高度的实用性不再让人们疑虑重重。
材料代码与人类的共生性
可穿戴可具备传输功能的电子织物最终成为材料与品质的最佳结合。它将成为最新最实用最佳的解决方案。时尚与消费电子品共生现象越来越明显。销售员与顾客均能轻易获知材料的最新信息。你或许可在展览会上看到,亲近人类的电子时尚衣服,而为你裁制衣服的将从人转为“电子裁缝”。2008年德国汉堡博览会上展出了一种可视化营销标示语:“激情的服务”。它向我们展示了未来纺织企业犹如一个空军基地,它八面玲珑,横贯四方,你看到的“神经中枢”不断地输入和输出,却看不到传统的加工厂或销售店,因为“传输型纺织物”不仅使我们的穿着出神入化,而且使生产与销售完全用户化。例如,美国展示了一种安全性极高的航空服,航空飞行员配备了我们原来只能想象,而今天却可以实现的阻燃性制服。另一典型例证却是,新纳米技术的问世,即利用纳米材料和新技术再造一种你难以想象的新材料。
带有人类特征的文化与人工材料制品具有关联性。为理解材料的文化性,我们需要从探索人类学与人种学追根寻源。人类学家迈克尔·布里安认为,人类经济的发展需要共生学,人类与自然的共生现象越来越明显。在英语中,我们使用“合作”与“结合”这样的词汇越来越多,这是因为人类越来越发现,他们与自然越来越需要共生的技能。神经科学家也发现,从很多自然现象可看出,共生已成为一种天然的需要。为创建一种共知品质,人类更需要一种共生的技能。由此,我们更能读懂人类科学产生的各种代码和标记。读懂文化代码我们就能进一步理解材料代码的关联性。由此,你能感知材料语言,追踪材料的足迹,其构造与体系将使我们进一步解读材料代码。
材料特性的可视度
你需要理解材料的特性:一种肉体与材料的接触,它能使我们理解并获得材料代码。我们知道,微软公司创造的字处理软件使人类的文字获得飞跃,是人类历史语言结合现代技术将其潜力淋漓尽致发挥出来的时代。
社会学家理查德·森奈特用人类学观点解读这种现象,他说:今天,因为有了新技术新材料,我们用肉体即可感知材料的代码,一切都信手拈来。另一位艺术家理查德·色拉却说,他想在洁白无瑕的雕塑表面上设计一种“空旷”,让每一位来访者无障碍地穿过无瑕疵的“空旷”。你可对这两位学者的说法进行比较,然后可获得一种共识:你其实无法通过艺术获得体验。而未来材料的可视性需要认真仔细地探究,其可持续性材料的开发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如,现代技术与传统材料相比,哪一种更有优势?其风险在哪里?我们怎样才能控制污染?
在全球化背景下,为开发新材料新织物,我们需要理解和学会前者材料中的优点。例如,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把各种可持续性发展的标准贯穿于纺织服装?又如,我们曾开发无线电频率,但今天却发现,它有辐射风险。我们开发新材料,却没有教会消费者回收的技能。因此,我们需要感知新材料的环保性与可持续性。犹如今天人类开发的新生宝贝儿纳米新材料一样,它或许能成为对环境毫发无损的支柱性产业。
若只看到智能材料的财富效应而看不到环境效应那将是非常危险的。我们最应该也最有可能做到的是,深入理解可持续性发展的材料代码,把它作为我们未来开发智能材料的全新信念。
(据国外最新英文资料http://www.fibre2fashion.com/industry-article/19/1860/smart-materials-smart-usable1.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