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夫琴科
一天晚上,我到朋友家去串门。正当我们坐在沙发上天南地北地闲聊时,突然房门大开,我那位朋友的儿子站在门口,大声哭喊着:“妈妈!妈妈!”
“妈妈不在家,”朋友从沙发上站了起来,“妈妈上班去了,你怎么啦?摔跤了吗?自己摔的吧!别哭了!”他给孩子擦干眼泪说,“好啦!没事了,去玩吧。”
儿子走后,朋友抱怨开了:“总是这样,一张嘴就知道喊妈妈。你知道吗?有时我心里真不好受,好像我不如他妈妈疼他似的,好像我们这些当爸爸的除了体罚孩子外什么也不会干。其实,我也经常给他买玩具,很疼爱他……你说,为什么孩子会这样?”
我安慰道:“如果家里没有母亲,那孩子肯定就只叫父亲。”
“没错,”我的朋友深表赞同,“就拿我来说吧,从小没有母亲,所以我向来只叫爸爸。”
聊了一会儿,我正要起身告辞,朋友的妻子下班回来了,他们的儿子飞一般地跑到妈妈跟前诉说他刚才是如何摔跤,摔得如何疼,又怎么哭了。母亲一边揉他的头,一边吹他摔疼的手,还不住地亲吻他。我的朋友皱起眉头看着母子俩,嘟囔道:“真够黏糊的,简直没完没了……”
过了几日,我又同那位朋友一起去打篮球,他不慎摔断了腿,我们叫了救护车送他去医院。在路上,剧烈的疼痛让他昏了过去。昏迷中,他嘴里不住地念叨:“妈妈,妈妈……”
读后感悟:当我们跌倒后,是母亲将我们扶起;当我们受了委屈时,是母亲为我们擦干泪水;当我们获得成功后,更是母亲在背后为我们喝彩……母亲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作者正是抓住了母亲们的共性特征,通过朋友与其儿子在遭遇挫折时对母亲依恋的这一相同的表现,为我们塑造出了天下慈母的群像。文中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却时时会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
【张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