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清
彩虹和圣星陪伴金正日来到世界
当今世界各国的领导人中,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恐怕是最神秘的。不变的土黄色夹克和卷发永远是金正日的招牌打扮,关于他的身世、婚姻、子女、健康状况、甚至衣着、身高等都神秘莫测,他独立不羁的言论、令人料想不到的行动,从来都是西方媒体千方百计挖掘报道的猛料。
外界和朝鲜本国对金正日的介绍从来都是截然不同的。这个不同甚至从他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就开始了。朝鲜官方的介绍说:“金正日同志1942年2月16日出生在位于两江道三池渊郡的白头山密营”。而且,当时“一道双重的彩虹和一颗圣星宣告着他的到来”。在朝鲜北部边陲,白头山主峰向东南连绵数十里,形成“正日峰”。在这座山峰下,一条叫做小白水的清澈溪水淙淙流过,白头山密营就在这里。朝鲜官方报道中还提到金正目的生母是共产主义革命战士金正淑同志。
而根据苏联的记录,金正日是1941年2月16日在苏联哈巴罗夫斯克附近的村庄弗佳茨科耶出生的。当时父亲金日成任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营长,这支军旅由撤至苏联的东北抗日联军余部组成。金正日把出生年份报小一年,是为了使人认为他是在父亲30岁那年出生的。金正日当时登记在出生名册上的姓名是个俄罗斯名字“HpNN HpceHoBNHKNM”(尤利·日成诺维奇·金)。朝鲜名为金正一,后改为金正日。
金家有儿初长成
金正日1945年随父亲回到朝鲜,先后就读于培养高级干部子女的平壤南山幼儿园、南山人民学校、平壤第一初级中学和南山高等中学校,其间曾于1950年10月至1952年11月在中国吉林省就读。
金正日从小就是个晓得如何博取父亲金日成欢心的孩子,在朝鲜官方2001年出版的《金正日传略》中,记载着1946年在金日成的故乡万景台发生的一桩故事。当时年仅4岁的金正日对着面前的毛笔和砚台,提起毛笔在白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下“金日成将军万岁”的字样,一时被传为奇闻,被称不愧是“万景台的好后代”。10岁时,金正日为父亲作了一首名为《祖国的怀抱》的歌,表达对父亲的爱戴。
金正日还是一个早熟、老成的少年天才,他自幼聪慧、胆略过人,具备非凡的观察力和分析力。少年时期的金正日生活俭朴、脚穿胶鞋、手提书包、徒步上学,跟一般同学没有两样,寒冬腊月,和一般同学一样值班烧火炉,偶尔有了好皮鞋好书包也不穿不用,说是“跟同学过得一样才舒心”。
这时候的金正日已经知道自己是“为朝鲜而学习”,“要站在青少年学生的前头”。他在上小学期间成立了《金日成将军传略》研究小组,考虑如何更加有效地拥护肩负祖国解放战争重担日夜操劳的父亲金日成的领导。金正日相信“不管是谁说的话,凡是不符合金日成将军的革命思想,凡是与金日成将军的思想背道而驰,都要毫不妥协地斗争到底”。
1960年9月,金正日进入金日成综合大学经济学系学习政治经济学。也就在此时,金正日开始得到全面培养和发展。大学四年,他全部用来研究马列经典和金日成的主体思想,创立了“领袖是人民慈父”的领袖论,并强调接班人问题的重要性。从上大学前开始,金正日就明言要当政治家,要父亲金日成教他学习政治。大学期间,金正日开始参与辅佐金日成的工作。到1964年毕业的时候,金正日已经是一个满脑子辩证法的青年政治新锐了。
与年轻时代的金正日有过接触的人透露,从上大学起,金正日就认为自己是金日成的接班人。早上金日成上班时,他为父亲穿鞋、送他上车,晚上金日成回家,他一定去门口迎接。出访外国时也常随行,如果工作人员对父亲照顾不周,他会严厉斥责。
1964年6月,金正日来到朝鲜革命的最高领导层——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此后,他开始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全面参政。金日成则把金正日当做接班人精心培养。
金正日开始是在朝鲜劳动党中央宣传部工作,在宣传部期间,“文艺青年”金正日创作了很多戏剧歌颂父亲金日成。中央宣传部成了磨练金正日的最好平台,也给了金正日大显身手、展现才华的绝好机会。从“重走金日成路程”的活动,到备受重视的大型团体操表演,都是金正日向父亲金日成效忠的最好表现。而在金正日负责思想工作后,朝鲜整个国家、全体人民对金日成的崇拜被进一步强化了。金日成肯定了金正日负责宣传部工作的成绩,提拔儿子做了更为重要的中央组织部负责人。金正日的接班人地位从这时开始正式化。但是,包括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盟友在内的外部世界对此长期一无所知。
低调接班
1972年,60岁的金日成通过修改宪法确立了自己的最高领导地位。关于金日成的绝对权威将由谁来继承,引发过讨论。当时金日成的弟弟金永柱是政治局委员、担任中央委员会书记、组织指导部部长,政治序列名列第六位,外界认为他极有可能是金日成的接班人。而金正日当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金日成的秘书兼警卫部队队长。因此很多人做梦都没有想到金正日有朝一日会成为接班人,因为当时关于他的情况介绍极少。
直到1973年在劳动党关于人事问题的会议上,金正日的提拔问题才被提上议程。金正日开始担任党中央委员会的要职和宣传部的负责人。这时候人们才开始认识到金正日在党内的重要性。外界也开始预测金正目的职位将会越来越高,并且可能成为接班人。1974年2月14日,在朝鲜劳动党的机关报《劳动新闻》上出现了~个从未使用过的词汇“党中央”,这个词和代表金日成的“领袖”一词并列,此后开始以“党中央”的名义发布党的重要指示。当时“党中央”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很奇怪的词,人们猜测可能是党的中心的意思,或者是党中央委员会的略称。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词指的竟然是具体的某个人。“党中央的意见就是领袖的意见,党中央的领导就是领袖的领导。”金正日宣布自己与领袖金日成拥有同等的权威,金永柱退出了政治舞台。
1980年,在相隔了十年后平壤召开了新一届党代会,从不在公开场合和外国人面前露面的金正日第一次公开亮相。大会没有选举党的总书记,也没有进行预测的接班人公布。但几周之后,有关金正日已经成为接班人的消息在各国驻朝使馆不胫而走。在前东德发现的一份长达1500页的关于朝鲜权力世袭过程的秘密资料中,当时的东德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父子世袭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行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选择最具政治才能的人才来担任。而朝鲜劳动党干部认为“金正日有杰出的领导能力和指挥才干,长期领导中央和地方的党组织,取得巨大成就,劳动党和人民服从他的领导,把命运寄托在他身上”。1982年,金正日动用了10000多人力、25500块石头建成了赞颂金日成主体思想的高达170米的
石塔,所用的石块数正好是金日成生活过的天数。从1985年开始,金日成开始把金正日称作“我国的最高领导人”,实际上已经顺利地把权力“禅让”给了儿子。
1992年,朝鲜人民军建军60周年之际,金正日将过去的近卫军队员提拔为军队干部,从父亲手中继承了最高指挥官的地位。当时全世界第一次听到了他的声音,时间仅为4秒钟:“光荣属于英勇的朝鲜人民军将士。”1994年金日成去世,金正日接管了朝鲜全部大权。经过三年守孝,1997年10月8日,被选举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1998年9月,朝鲜重新修订宪法,废除了国家主席制。按照新的朝鲜宪法,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代表国家,但担任此职的金永南被西方媒体视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在新修订的宪法中,朝鲜国防委员会的地位与权限大幅增长,金正日被西方媒体称为“事实上的国家元首”。
“先军政治”的信念坚定不移
在金正日刚刚经历丧父之痛,朝鲜人民失去他们“慈父”般的领袖后,朝鲜在“血泪”中送走了1994年,迎来了新的时代。然而1995年,朝鲜新义州等地区又遭受了特大洪水灾害,“粮食危机”日益严重,此后朝鲜一连好几年遭受了自然灾害。面临严重的粮荒,面对家事国事灾难的双重打击,金正日以刚毅的意志力,发誓要将金日成开创的主体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从90年代中期开始,为力挽狂澜,金正日提出“艰难的行军”口号,动员全体人民投入旨在强盛国家的“第二千里马大进军”。当时的口号是“即使饿死,也要搞生产”。困难中的朝鲜人民以饱满的热情响应金正日的号召。在一切都不足、需要节省分文的形势下,金正日坚持“先军政治”,本着军事优先的原则,解决革命和建设中的一切问题,提出了“军队就是党,就是国家,就是人民,枪杆子出社会主义与和平”的思想。用枪杆子光复朝鲜、用枪杆子捍卫朝鲜的尊严和主权、用枪杆子捍卫社会主义、完成社会主义事业,这是金正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
坚持“先军政治”的金正日从未放弃过对实现“有核国家”目标的追求。1994年朝美曾在日内瓦达成核框架协议,但双方一直未能实现各自的诺言。从2003年起,朝核六方会谈历经了六年之久,在此期间朝鲜进行了核试爆和多次导弹发射活动。2008年西方媒体频频传言金正日身体状况不佳的消息。进入2009年,沉寂多日的金正日重新公开活动。
艰难摸索自主发展之路
金正日雄心勃勃,要通过实践证实他以军事为重的政治生命力,结束民族分裂、实现祖国统一。从1997年开始,金正日先后为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了“三大宪章”和“民族大团结五点方针”,朝鲜半岛北南双方在经历了长达55年的隔绝后,2000年6月13日至15日,金正日与金大中实现了首次历史性的平壤会晤和最高级会谈。2007年lO月2日至4日,朝韩领导人金正日与卢武铉又举行了第二次北南首脑会谈,朝韩实现了第二次握手,并发表《北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宣言强调双方要在军事上寻求和平,政治上促进和解,经济上加强合作,同时继续通过六方会谈解决朝核问题。
另外,近些年来,朝鲜在经济建设方面也做了些调整。包括大幅度提高物价;提高工资,拉开档次,废除外汇券,恢复发行债券,合并银行,整合企业;增建特区,放弃对农民市场的限制,等等。但对经济调整,朝鲜劳动党内一直存在争论,《劳动新闻》2008年发表的社论《帝国主义者阴险的“改革开放”圈套》,充分说明了朝鲜内部目前还存在着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