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杰
儿子那年高考名落孙山。儿子把高考失利归咎于他家棚顶的常住客——老鼠。
父亲听儿子这样说,觉得对不住儿子。是啊,当父亲的没能力为儿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家里棚顶老鼠猖獗,整夜吱吱乱叫,影响了儿子的睡眠,也就影响了儿子在考场上的发挥,进而影响了儿子的分数,必将影响儿子的前程。这一系列影响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对儿子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一想到这些,父亲觉得自己特别失败,但他还是信心百倍地鼓励儿子。别上火,儿子,咱再复习一年,明年考,考更好的院校。儿子撇撇嘴,愈发觉得父亲真是窝囊,没能耐。
父亲精神有障碍,不犯病的时候说话办事和正常人一样。偶尔犯病,不摔东西,不打人,就是行为怪异,比如通亮的大白天,他偏要挡上窗帘;而夜里天气变冷,非要打开窗户。
母亲不让他出去做事,怕他犯病,就让他在家给儿子做饭,看着儿子学习。
从儿子复习那天起,父亲除了每天给他做饭,再就是翻看一本画有老鼠的画册,长久逼视发呆。儿子不明白父亲为何看那些令人厌恶的老鼠,更令儿子不解的是,父亲没事的时候,竟用竹竿挑死老鼠玩,玩够了下了很大决心似的拎着死老鼠尾巴满院子里跑。儿子知道父亲怕老鼠,记得小时候他调皮,把一只死老鼠放到父亲鞋子里,吓得父亲差点犯病。为这,母亲还打了他一巴掌。
经过一年备战,离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儿子紧张,父亲比儿子还紧张。因为棚顶的老鼠越来越猖獗,不但夜里叫,白天也明目张胆地咚咚乱跑,简直把棚顶当成了运动场。儿子最怕老鼠叫,老鼠一叫,他就睡不好觉,就头痛。
在此之前,为了彻底消灭老鼠,父亲曾养了两只猫。第一只猫是他从别人家抱来的幼崽,纯白的毛色,跑起来像一团绒球滚来滚去,惹人喜欢。父亲养得很精心,有时候特意煮些小米粥,还去小河沟钓鱼给它。
父亲盼白猫快长大,它真争气,三个月大的时候,就可敏捷地跃上棚顶,像模像样捉老鼠了。儿子放学了,白猫围着他喜悦地叫,父亲也跟在儿子后面邀功似的拎着老鼠尾巴给儿子看。儿子吓得夺路而逃。父亲一时高兴,忘记儿子像从前的他一样惧怕老鼠。他嗑嗑巴巴地向儿子道歉,说对……对不起。原本就对父亲有想法的儿子更觉得父亲实在是无聊透顶,居然把捉老鼠当做趣事。不过,那段时间里,儿子倒是睡得很踏实,再也听不到棚顶那令人心烦的老鼠叫声了。谁知,那只白猫因为误吃了毒老鼠而命归西天。父亲把白猫埋葬在村头的树林里,回到家时,两眼红红的。
自从那只白猫死后,父亲又走了很远的山路从亲戚家抱回一只。这只猫已成年。父亲一定不懂成年的猫是不会死心塌地为陌生人家服务的,所以当父亲气喘吁吁把那只猫撂在地上时,它一蹿,“喵”地一声大叫就跑了,不见了踪影。父亲好不失望,为此不吃不喝难过好几天。
父亲还有几次养猫的经历,可都是半途而废,不是跑了,就是死掉了。这阶段,棚顶老鼠的队伍不断扩大,儿女成群不说,夜里听到的不是单一的吱吱叫,还夹杂着老鼠咯吱咯吱疯狂嗑棚纸的声音。儿子把被子蒙在头上,但声音仍清晰可闻。不行!再卷两个纸团塞住耳朵,还是不行!那声音不紧不慢,源源不断,传入耳鼓,叫人心烦意乱。
下老鼠药,安老鼠夹子,对老鼠都无济于事。偶尔侥幸药死或者夹住一两只老鼠,父亲高兴得像打了胜仗,但这种高兴维持不多久,因为老鼠繁殖能力太强。
高考前几天,儿子发现父亲的嗓子哑了。儿子问他怎么了,父亲说感冒了,没事。一天放学,儿子的同学小明说,你爸越来越不正常了,挺大个人,干吗在树林里学猫叫?儿子的脸红了,他为有这样一个精神不正常的父亲而感到羞愧。
明天就高考了,老鼠依然精力旺盛地拖儿带女地在棚顶跑马拉松。儿子把被子捂在头上,严严实实的。可过不了一会儿,就喘不上气来,不得不掀开被子。折腾几个来回,儿子实在太困了,睡着了。迷迷糊糊中,他似乎听到一只猫在叫,不轻不重,叫声虽嘶哑,却透着一股不可抗拒的威慑力,老鼠听了一定吓得屁滚尿流,儿子在梦中还这样想,不禁笑出声来。
高考三天,儿子没听到老鼠叫,睡得很踏实,很香甜。
高考结束,儿子感觉考得不错,就跟父亲说。父亲两眼布满血丝,得意地看着他。突然,棚顶老鼠吱吱叫起来,父亲“喵——喵——”两嗓子,屋内一片寂静。
儿子望着父亲,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