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主题的选择和提炼

2009-08-31 07:45刘安西
新闻前哨 2009年8期
关键词:本质事物思想

刘安西

主题是新闻的灵魂和“统帅”。人无灵魂。无异于行尸走肉:新闻无灵魂。只能是一堆零散材料。清代学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一篇稿子质量高低,价值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题是否正确。是否深刻。

主题是一篇新闻的“纲”,只有确定主题后,采访得来的纷繁的材料才有取舍的“尺子”,生动的情节也才能找到自己的“位子”,选材、结构、表达等一系列问题就有了依据。就能把错综复杂的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表达一个明确的思想。因此,主题又是写作成败的关键。

尽管每篇新闻的主题意义不同,但其形成的途径是基本相同的:一是作者对现实生活深刻认识的结果;二是作者通过深入采访,调查研究,对所得到的材料进行分析归纳的结果。以上两种途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深入生活,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大量感性材料。由此升华到理性认识,从而获得具有个性的主题。这个升华的过程,是深入思考,反复研究的过程,也是新闻写作过程中关键性的一环。

怎样选择主题?

一、心中有大局,手中有典型。列宁在办《星火报》时提出:要选政治上重要的、为大众所关注的、涉及最迫切问题的主题。这为我们选择主题指明了方向。

1、选择带方向性的重要问题。要吃透“两头”,做到心中有大局,手中有典型,这样才能提炼出好的主题来。

2、选择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利益,能够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和社会生活产生影响的主题。

3、选择当前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的主题。

二、分析比较,揭示本质。丰富的材料是提炼主题的基础。要从大量的材料中提炼出深刻而鲜明的主题,必须对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反复比较,努力认识事物的本质意义。这是因为,有些事物本身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及其重大意义不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比较的方法,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透过极平常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例如《人民日报》发表的通讯《“一厘钱”精神》,主题就经历了三次思想的飞跃:从一种节约方法,到一种主人翁精神,再到提炼出“伟大的事业要从最小的事情做起”这个深刻而鲜明的主题。第三次飞跃的过程,正是作者反复分析比较材料、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

三、立足全局,指导全面。主题来源于现实生活。但由于生活的局限,一些同志往往站在“一城一池”之中,不能立足全局,登高望远。这样,就极可能使具有典型意义和广泛指导性的重大主题,从自己手中轻易溜掉。所以。要得到以个别反映一般,用典型带动全面的好主题,必须从“一城一池”的局限中跳出来,立足全局,对本单位、本地区乃至全国的形势进行全面、精辟的分析,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明晰透砌的了解,以敏锐的眼光发掘和提炼出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的主题,使之发挥出广泛而深刻的教育和宣传作用。

四、掌握武器,提高能力。一个好的主题,首先是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主题的形成,是作者的思想、立场、观点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炼主题最根本的方法就在于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只有掌握这个思想武器,才能不断提高正确认识和深刻表现客观世界的能力,才能在新闻实践中不断丰富知识,增长经验,很好地掌握选择和提炼新闻主题的方法。

怎样提炼主题?

选择了有意义的主题后,还要对题材作进一步的分析、综合,挖掘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这个加工、提炼的過程,就是提炼主题、深化主题、表现主题的过程。

一、要向深处开拓,揭示事物的本质。“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提炼主题要求作者将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思考,“飞跃”到理性认识阶段。使稿件能表达的思想高度集中、高度凝练,挖掘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做到一层深似一层,揭示事物的本质。例如,记者报道某市社会福利院百岁老人董玉娥。曾两易其稿。第一稿只报道了老人的生活情况,这是一般的社会新闻。甚至有猎奇之嫌。显然,这个报道主题太窄、太浅;在第二稿里,作者从老人在旧社会的痛苦遭遇写到现在幸福生活。从而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党对孤寡老人关怀的本质。大大地深化了主题。

二、要以小见大,大中见小。这种提炼主题的方法是由事物的内在联系决定的。作品中,大是小的统帅和灵魂,小是大的细胞和脉搏。既要多注意一些平凡的、但是生动的来自生活的小事情,即从小处着墨,又要从大处着眼,把大和小有机地结合起来。

猜你喜欢
本质事物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回归本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童年的本质
奇妙事物用心看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