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后进生“1+1”模式探析

2009-08-27 07:06郭凤仙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5期
关键词:后劲摸底见面

郭凤仙

现在的班级难管、学生难教,主要是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出了所谓的“后进生”。这些学生当中,有的学生不仅成绩很不理想,还调皮捣乱、无所不为:迟到、早退、旷课,上课不注意听讲,扰乱课堂秩序,不服从老师管教,甚至顶撞长辈。这些“后进生”影响了相当一批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转化这些“后进生”,不仅对他们自身的学习、成长有益,也有利于班级、学校的管理,对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这些“后进生”的进步空间比较大,也是比较有后劲的学生,所以笔者又把他(她)们又称之为“后劲生”。

一、转化后劲生“1+1”模式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益的人才;而后劲生更容易带来诸多的社会问题,忽略或放弃对后劲生的教育和培养是违背教育宗旨的。随着学生数量的减少,小班化教学的不断出现,就为转化后劲生师生一对一结对提供了可能性和推广性。像这样教师和学生、学生同学生一一结对,帮助后劲生改掉自身陋习,不断提高的模式,我们把它称为“1+1”模式。当然结对可以是一个班级内的老师和学生,可以是不同班级的师生,亦可以是学校的行政领导同后劲生结对。结对的模式如下图:

(学生A为优秀生;学生B为素质较好的学生;学生C为后劲生)

二、“1+1”模式的特点分析及实施步骤

转化后劲生“1+1”模式具有结对简单明确、操作灵活、帮扶面广、成效易见等特点。同时要求帮扶的老师要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有手段,因为转化一名后劲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而是迂回前进的阶段战、持久战;所面对的都是小事、琐事、头痛事,关注的范围要从校园延伸到校外、家庭生活,要从生活琐事上关心他们,从感情上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从学业上给他们辅导。在结对中所体现的教师角色既是老师又是家长,既是学习上的帮手又是学业上的学伴,既是可以交心的朋友又是解决问题的港湾;要想做到让学生信任,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理解学生的行为(哪怕是不好的行为),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去转化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习惯。要多跟他们见面,采取跟踪式反馈,但前提要表示真诚,否则适得其反;初期要提高入班率和见面频度,从一开始的学生被动见面,到他主动要求和结对老师见面交流,这是帮扶能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具体如何开展结对帮扶,我们把整个过程分为六个步骤:1.摸底,了解后劲生;2.有针对性结对;3.开展帮扶;4.阶段性总结;5.反思;6.调整策略。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我们制作了如下的结对流程图。

“摸底、了解后劲生”在整个结对帮扶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后面的“有针对性结对”提供了科学依据,使结对更合理、更人性化;也是达到结对帮扶事半功倍的基础。“开展帮扶活动”是最要求细致和耐心的,有大量的繁琐小事要做,而且有些事是反反复复出现,我们要不厌其烦地重复去做。“阶段性总结对比”在衡量结对帮扶成效时,不能简单量化帮扶成果,不能单单只看学习成绩;课堂反映、在校表现、行为习惯、集体活动、同学认可度、教师反馈等都是衡量帮扶成效的方面;衡量的标准要有前瞻性、长远性。学生在帮扶过程中有点改变和起色就是进步、就是成绩,对学生成绩,我们不能期望过高,在制定帮扶计划时甚至是不要有期望值的。在“阶段总结对比”之后,我们进行“反思”这一阶段的帮扶活动,分析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帮扶工作“调整策略”做好准备,需要重新调整结对的我们再优化组合结对,需要调整工作方法的我们重新制定帮扶计划。

三、“1+1”模式的具体实施和成效

笔者所在学校,在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进行了转化后劲生“1+1”模式的尝试。这次结对主要针对全校比较出名的后劲生,结对老师主要为学校行政老师。在前期的摸底、了解后劲生过程中,除了班主任摸底和向学生了解外,学校还安排学生家附近的老师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经过分析筛选,最后从初期报上来的19名后劲生名单中确定了结对对象11名,另外8名结对对象由各年级组安排。如下图(图中学生姓名均为化名):

初步结对之后,制定开展帮扶计划:

1.各结对老师,根据前期学校的统一摸底,再进行细致的摸底;摸底形成书面材料,内容包含的面要广、要细致,以便为帮扶过程服务。

2.制定适合自身结对的帮扶过程步骤,可以包含以下几点:(1)首先和结对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交流结对的好处、计划等,显示出结对的真诚。(2)第一阶段的跟踪、督促;高频率的见面次数,以建立信任为目标。(3)第二阶段的跟踪、督促;控制入班率和见面次数,给予自我约束、成长空间。(4)第三阶段的跟踪、督促;可以试探延伸到课外、家庭和社会,给予表扬鼓励。(5)形成书面的阶段性成长材料,反馈给学校并同结对学生交流,肯定为主。

3.分析取得的成绩,探讨遗漏的不足;重新调整策略。

4.回复到结对帮扶过程,达到“计划—过程—反思—计划—过程”的循环中。

在开展帮扶过程中,不同的老师采用的方式、方法也各不相同;笔者把认为有代表性的归纳和整理了一下。大部分的老师都采用了记笔记的方法,帮扶过程和特殊事例都有记录;这样,一定时期内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表现,同学生交流时有据可查。制定图表也是一种反馈的好方法,如下面的两个图表。

图一所反映的是,一段时期内老师和学生对一名后劲生的表现评价。它基本能够反映一名后劲生一段时期内的课堂、课后等在校表现,它基本量化了学生的行为表现,通过第三方的印象给予该学生比较准确的评价。图二反映了某一学科的成绩起伏,它对偏科所导致的后劲生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上面的图表时,结对老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尊重他(她)们的感受,加强与他(她)们的沟通和交流。

在帮扶过程中,出现了一件比较有趣的事情,在班主任处理一名犯错误的后劲生时,该生当面抱怨结对老师不替他说话,没有维护他“权益”,还直接责问结对老师:“你是站在哪一头的?”这提醒我们结对的老师,确实要注意调整自己的角色;学生所希望的是当他犯错时,结对老师是能够出现在班主任面前并能够帮他(她)说话的家长;而关键在于结对老师该帮时则帮,该罚时则罚。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温暖和体贴;多一点信任和扶持;多一点表扬和鼓励。对于后劲生的转化,只要老师付出真心、真情,给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平台,后劲生终会转化。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后劲摸底见面
Task 11
深入细致摸底数 多措并举抓整改
太仓市摸底危化品企业应急管理能力
秀逗蘑菇村
不能见面
你好,春天
全面清查摸底 提高政府资产管理水平
“自主品牌后劲有多足?
加强“五力”学习 增强发展后劲
在钟塔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