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吉成 许风军 毕立先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大量的信息是以统计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来的。要准确地掌握统计资料中的信息,并以此做出正确的决策,必须对信息进行正确地综合分析、加工与传递,并能够在统计信息中找出“关键点”。现代人必须具有对各种资料进行准确和快速分析的能力。运用各种形式的数字图表也是政治高考试题的一大亮点,用示意图、表格、景观图等形象生动的材料作为题干或背景,要求对某种社会现象、思想或者行为进行分析,或从表格中看出某种变化趋势,或从图示中认清某种规律或现状,或从漫画中分析出对社会问题的讽刺和批判。信息展现形式活泼直观,试卷灵活性强。应对高考必须高度关注数字图表题。
一、典例精析
1.(2008年上海卷8)联合国对消费水平的规定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温饱水平;40-49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水平;20以下为极度富裕。根据下表推断某市的消费水平已经达到(B)。
某年某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览表
A.温饱水平B.小康水平
C.富裕水平D.极度富裕
考查目标:认识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有效信息:恩格尔系数
调用知识: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在居民总消费中的比例
思维路径:先计算吃(食品)在总消费中的比例,为42.5%,比照表格即得。
2.(2008年上海卷10)投资者在配置资产组合时需要对风险与收益进行权衡取舍。从下图中可以看出(C)。
A.不投资股票,风险和收益均为零
B.投资股票越少,风险越小收益越小
C.投资股票越多,风险和收益就越大
D.恰当的资产组合,风险最小收益最大
注:曲线中的圈点为投资者投资总额中购买股票所占百分比
考查目标:了解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有效信息:图中坐标中股票收益与风险的曲线
调用知识: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思维路径:图表显示的是投资股票的风险与收益是正相关系
3.(2008年北京卷2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从宏观调控目标看,下图中宏观经济运行较好的时期是(D)
A.1986年至1990年
B.1990年至1996年
C.1996年至2002年
D.2002年至2006年
考查目标:了解我国物价调整的基本思路,把握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学会读图,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本质和规律。
有效信息:图表提供的时间、数据;题肢设定的时间段。
调用知识: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思维路径:从图表上看,好的表现不在一条线上,而是两条线,要从两条线上找共同的答案。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看,促进经济增长的比较平稳发展时期应该是1992年到2006年。从两条线共同看,应该是从1998年到2006年。
4.(2008年山东卷15)政府给农民一定的家电购置补贴,会影响农民对家电的市场需求量。下列曲线图(横轴为需求量,纵轴为价格,d1为补贴前市场需求曲线,d2为补贴后市场需求曲线)能正确反映这一信息的是(C)。
考查目标:理解价值规律、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曲线图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有效信息:家电购置补贴影响农民对家电的市场需求量:曲线图。
调用知识:价值规律、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思维路径:政府给家电购置补贴后,家电价格相对降低,农民会增加对家电市场的需求量。根据这一结论判断曲线图。
5.(2008年全国卷Ⅱ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劳动者报酬和营业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注: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营业盈余指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指出材料反映的经济问题是什么
考查目标: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调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有效信息:工业企业工资总额是企业利润的倍数、工业企业利润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调用知识:初次分配、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思维路径:我国的劳动者报酬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企业的盈余在逐年增加,说明劳动者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下降,企业占初次分配的比重上升。
6.(2008年天津卷39)粮食问题引发全球广泛关注,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指出图11和图12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联系。
考查目标:能够从表格数据资料和文字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描述和阐述食品价格上涨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有效信息:设问信息“指出图11和图12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联系”。
调用知识:价格和供求的关系。
思维路径:第一,在阅读折线图时,要抓住折线的变化趋势;阅读扇形图时,要抓住差别。第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得知国际食品价格出现了上涨加快趋势;发展中国家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高于发达国家。食品价格上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大于发达国家。
二、归纳总结
1.提取解题信息:解答此类题目的核心是通过图表中的关键信息,弄清楚图表的主旨或内涵。而解题所必需的信息表现形式有显性的、隐性的和干扰的三种情况,在提取解题信息时要注意整理显性信息,挖掘隐性信息,排除干扰信息。具体做法如下:一要仔细阅读表首和注释以确定本题所考查的什么方面(回答内容)属于哪方面的知识点(知识归属),明确答题方向。这些文字表述往往是图表中的点睛之笔,对解读图表起着提示、引导、补漏、深化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图表的指向性或知识的切入点,这有利于我们弄清图表的真实意图或中心思想,便于把它与课本知识对照,明确考查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仔细分析图表内容,即对图片中的元素、表格中的各种数据信息等进行仔细比对,以确定答题内容。对表格要从横向和纵向进行对比分析,既要分析出各组数据之间的差距和共同点,又要分析出数据变化中所蕴涵变化趋势即规律性。(数据变化逐渐增大还是逐渐减小;变化幅度小还是大等);对于坐标题要找出纵轴和横轴所代表的含义以及函数图像的变化情况,便于用政治术语描述出来;对于柱状图示除了注意纵向含义与横向涵义外,柱状图的变化情况以及之间的关系也要弄清,提高答题的精确度;对于扇状图示,弄清整体所代表意思,有哪些扇面,各代表什么,阅读扇形图时,第一,要抓住差别(所占比例的大小)。第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把比例的情况用所学知识总结出反映的问题来;对于折线图,要抓住折线的变化趋势(逐渐走高还是逐渐走低;波动的幅度情况),还要找出原因所在。
2.审慎设问:审题时要尽量弄清出题人的意图(命题思想),在解题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不能在那里“干想”,要返回到题目的叙述及图表资料的分析上,进行二次审题甚至多次审题,从中寻找第一次审题过程中可能丢掉的知识点及解题信息,因为此时是带着问题审题,能更快地找到前面忽视的解题突破口。对于设问更要慎重,差之毫厘E,谬之千里。例如“图表表明”与“图表中的某一事物表明”、“图表能反映的道理是”与“图表不能反映的道理是”、“从哲学角度来看”与“从政治学(经济学)角度来看”,由于用语不同,表达的意思截然不同。因此,审读设问要求时必须格外谨慎,严格区分,从而明确题目的要求、条件、范围、角度、指向、程度领域等。
3.精心组织答案要点:对于数字表格题的主观题型的考查,答案的组织要精心。第一,要根据分值决定答案的繁简,一般来说一个采分点为2-3分,比较安全一点的话,可以认为一个采分点2分,假如一问题6分的分值,你要准备3个采分点最好。第二,要用课本上的术语把图表所反映或体现的问题表述出来,坚持“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的信念,实现考题与课本知识的准确对接。第三,对与“体现、反映道理”类题目,答案要点的组织应该是,先回答出引起数据折线等变化的原因;然后回答出数据折线等变化的规律以及对比的差距来;再次,回答出现上述现象的意义或引起的后果。
(责编 李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