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高伟
【病文入院】
我到火车站去接从外地回来的姐姐,到了车站广场,看到了“红领巾问询处”的少先队员正在接待一位老妈妈,原来她来看女儿,但把地址丢了。
两个红领巾对老妈妈说:“老妈妈,不要急,我们帮您去寻。”说完,他俩帮老妈妈背起旅行袋就走了。他们找了好多条马路,终于帮老妈妈寻到了她的女儿。老妈妈的女儿连声道谢,问他俩叫什么名字。两个少先队员说:“我们叫红领巾,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说完他们就回到了“红领巾问询处”。
【病情诊断】
文章没有交代“我”跟着他们一起去,那么,怎能看到他们“找了好多条马路”,又怎能听到老妈妈的女儿“连声道谢”以及少先队员的回答呢?作者在这里记叙不清,交代不明,但却将场面如同耳闻目睹般写了出来。这样写,既不合事实,又不合情理,也让读者坠入了云雾之中,摸不着头脑了。
【病愈出院】
两个红领巾对老妈妈说:“老妈妈,不要急,我们帮您去寻。”说完,他俩背起旅行袋,扶着老妈妈往前走去。看到他俩热心的样子,我也深受感动,于是我也扶着老妈妈与他们一起去寻。我们找了好多条马路,终于帮老妈妈寻到了她的女儿。老妈妈的女儿连声道谢,问我们叫什么名字。那两个少先队员抢先说:“我们叫红领巾,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说完,我们一起回到了“红领巾问询处”。我看时间不早了,也急忙去接姐姐了。
【康复总结】
修改后的文章,把“我”作为事情的见证者,这一要素交代清楚了,读者一看也就明白了。因此,我们在用第一人称写记叙文时,写的内容一定要是耳闻目睹的,而且“我”要始终在场,这样才能给人清楚、完整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