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墨
樊正伦,我国著名中医学家。有近40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几十年来遍访我国当代名医,颇得真传,并博览中医典籍,广泛萃取近代名医之道术。他提出了中医养生四要义——顺四时、节饮食、调情志、慎医药,是对中医文化及其养生之道的深刻总结,既博大精深,又通俗易行。本栏目摘其医学演讲中的部分精要,以飨读者。
中医为何能治病
在人类发展几千年的历史中,唯一没有断层的文化是中华文化。一个民族的衰落不外乎两大原因:一是战争,二是瘟疫。中国的战争没有少打,从黄帝战蚩尤开始,争战无数,瘟疫也无数,是谁保护了中华民族的健康?在西方文明进入中国以前,这个保护人民健康的任务是由中医来完成的,所以说中医学是祖国传统医学。古人所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形象地说明了我们祖先在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付出的代价。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比拟的。
阴阳平衡少生病
我们的身体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各个部位都有细菌、病毒。因为我们呼吸的是自然的空气,喝的是自然的水,吃的是自然的饭。大自然给人生命的权利,也给细菌、病毒同样的生存权利。那么为什么你没得病呢?因为你可以和这些细菌、病毒和平共处。你得了病,不仅仅是细菌、病毒多少的问题,很重要的一个病因是你自身的状态是不是给致病因素生存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医理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在正常的状态下,中医所谓“阴平阳秘”,就是指阴阳处在一个很平衡的状态,即使遇见了大风大雨等异常的气候变化,你也不会得病。如果你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六邪侵袭,内受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困扰,自身的正常状态被打破,就赋予了致病因素生存发展的条件,当它达到一定数量就会危害健康。所以保持阴阳平衡的身体状态是抵抗致病因素最重要的环节。
药性纠正人体偏性
中医治疗疾病,常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验方。学中医的都知道,那是两千多年前的方子。为什么两千年以前的方子到现在还有效呢?因为中医治的是人不是病,中医在治疗的过程中,是用药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以改变致病因素赖以生存的条件来达到治病的目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现在用两千年前的麻杏石甘汤来治疗肺炎依然有效。
我和很多西医同道也探讨过“西医科学还是中医科学”的问题。西医说,你那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熬完了什么细菌病毒都杀不死。我说,中医的奥妙就在于此,它在杯子里谁都杀不死,喝进去就能治好这个病。为什么?因为它以药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破坏致病因素赖以生存的条件,修复被破坏的内环境,疾病自然就痊愈了。这样看待中医,就能看到中医的科学性。
中药改善内环境
我曾经给挪威的一位女士治病。她问我:“中医能不能治卵巢囊肿?我左侧有个卵巢囊肿,希望用中医治疗。”我说,理论上讲它能长出来就能消下去。她说,西医认为没法解决,必须切除。我让她自己选择,她就回瑞典做了手术。半年后,她又来找我,说左侧卵巢囊肿切除,右侧又长了。她才34岁,还想要孩子,而且不想把右侧也切除,希望尝试中医疗法。我给她开了药,她吃了三个月,在德国检查后告诉我说,右侧卵巢囊肿没有了。她说,中医太神奇了,没有动手术,囊肿怎么就消失了?我就跟她说:如果木头上长了蘑菇,你采取切除的办法是不是办法呢?是办法,但如果仅仅把蘑菇摘掉了,只要仍然是木头,就会接着长蘑菇,这就不能算是好办法。但是如果把这块木头放到沙漠里,它还能长出蘑菇吗?中医就是把能够长蘑菇的条件给改变了,也就是说通过改善内环境来达到祛除病原的目的,让囊肿失去生长的条件,自然也就由大到小,由小变没了。
西医治病,中医治人
按照中医学的理论,人是万物之灵,不管是多么高级的动物都无法和人相比拟。在地球上,只有人能反过来认识天和地,而动物则不能。
“天人合一,天人同媾”是中国道家思想的核心,是运用《周易》阴阳五行的相术理论,来研究人体运动生命规律的一门学问。严格地讲,西医治的是病,中医治的是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研究一个人的生、长、壮、老、死的全过程。在这个观念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天人合一,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和你体内的气血、情志在正常情况下是一种自然的和谐。当你与它不能和谐的时候,就会生病。给大家举个例子。鼻头正下方有个穴位叫“人中”,有人昏倒,大家都知道赶快掐人中,一掐人就醒过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中是人体阴气和阳气交会的地方,一掐这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这就使人体的阴阳之气形成一股和谐的交流。这个例子是要说明,人法天地而生,人是大自然所造就的,我们谈中医养生,就得了解中医学是怎样看待人和世间万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果你了解了中医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就会对中医养生有一个全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