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 蕾
1915年,母亲出生于安徽五河县一个医道世家。由于念过六年私塾和良好的家教,自幼养成了善良的品格和博爱的胸怀。成年后,母亲和当时大多数女性一样,嫁人、相夫教子,步入家庭妇女的行列。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进步,许多妇女也能与男人一样参加工作,从事社会活动,母亲对此羡慕不已。怎奈家里子女众多,父亲不赞同母亲这个“非分”想法,所以渴望一份工作就成了母亲毕生的一块“心病”。
1938年,父亲母亲怀抱着一岁大的大哥,跟随难民,历经10年的艰苦跋涉,最终辗转来到贵阳。贵阳解放后,步入中年的母亲又以柔弱的肩膀和坚韧的毅力,操持全家窘困的生活。因父亲工资微薄,大哥二哥和我小学没读完就参加了工作。母亲除了要做繁重的家务和照顾我们8个兄妹外,还先后替人带过10多个婴幼儿。三年困难时期,为凑弟弟们的学费,每个假期,母亲都要带着我们找活做,经常干到深夜才回家。那时的母亲,眼睛熬红了,指甲戳破了,皮肤泛肿了,老茧增厚了。可她心里却依然有着对一份工作的渴望。
母亲娘家姓肖,她因为有点文化又乐于助人,被选为居委会委员,街坊邻居都称她“肖委员”。母亲当委员,父亲也不赞成。一是家里家务太多;二是居委会事多嘴杂,容易得罪人;还有就是这项工作是没有报酬的。倔强的母亲这一回对父亲的反对全然不予理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冬去春来,母亲对居委会的工作热情不减、乐此不疲,一干就是30多年。
母亲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也是一位平平淡淡、踏踏实实、吃苦耐劳、处处洋溢着真诚善美的家庭妇女。虽然她不时地在父亲和我们面前抱怨一辈子没有工作,但是母亲在维系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和睦,哺育我们8个兄弟姐妹的成长,在干了30多年的居委会工作中,却体现出她坚韧、执着、真诚、善良的美好品格,而且这种品格在我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母亲91岁时离开人世,也带走了她那没有工作的“心病”。如今,我在怀念母亲的时候时常想:母亲完全有理由放下那个没有工作的“心结”。因为,从她一生劳碌的足迹中,我分明看到了她从事的是一项没有报酬,没有节假日,没有作息时间的工作。母亲,您应该可以释怀了,您是有工作的,那是一项既平凡而又伟大的工作。
(作者单位:贵州省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