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珍:茅屋虽寒亲情暖

2009-08-27 07:06
晚晴 2009年8期
关键词:茅屋外孙岳母

田 婧

走到关岭县永宁镇小学门口的深巷尽头,拐角处一间窄窄的茅屋出现在众人眼前,这间茅屋在小楼林立的小街显得尤为“突出”,106岁的宋德珍老人就生活在这里。虽然屋里的黑暗在白天仍然没有多大改变,但老人却过着阳光般的生活。

走到关岭县永宁镇小学门口的深巷尽头,拐角处一间窄窄的茅屋出现在众人眼前,这间茅屋在小楼林立的小街显得尤为“突出”,106岁的宋德珍老人就生活在这里。虽然屋里的黑暗在白天仍然没有多大改变,但老人却过着阳光般的生活。

70多岁还当老保姆

认识宋德珍的人都知道,老人一辈子不容易。老人年轻的时候,没有衣服穿,就扯块麻布当围裙,仅仅只为了遮羞;因为她没地盖房,只好租借房子避风雨;她70多岁仍然在镇上当保姆,带大了镇上一个又一个孩子,却依旧只够勉强糊口。

生活的艰难,让宋德珍的百年人生充满了太多的辛酸。但是,106岁的她却从未生过大病,健健康康活到了现在。

问她为什么如此长寿,老人伸出双手,抖动着指了指女婿、外孙、外孙媳妇,还摸了摸身边重外孙的头。县老龄办陈和兴主任解释道,这是个孝顺之家,从女婿的坚守到外孙媳妇的照顾,还有宁可自己困难也要让老人吃好的“家规”,是老人长寿的原因所在。老人深知家人的悉心照料,所以用手指着家人,感谢家人让她70余年的艰苦生活在人生暮年得到了彻底改变。

女婿撑起一片天

1973年,女婿伍光洪进入了这个贫困人家,当时宋德珍已经70岁了,仍然在镇上当着保姆。不嫌家贫却不忍心看着岳母受苦,年轻力壮的他毅然担起了这个贫苦人家的重担。

“家里穷啊,没办法,岳母是从盘县过来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即使有了户口,还是没田没地,连饭都吃不饱,只能靠着在镇上打工来贴补家用。”这个只有两个女儿的贫困家庭让伍光洪这个“上门女婿”吃尽了苦。靠着给公社开拖拉机,给人家当泥水工挣钱,伍光洪终于给老人和家里买了块修房的地,虽然只能修两间茅草屋,却结束了一家老小租房度日的流浪生活。

1984年,伍光洪的妻子忍受不了家里的贫困,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按理说,没有了妻子,伍光洪对一家老小的责任也算是尽到了头。让周围邻居吃惊的是,这位“上门女婿”居然没有离开这个贫困之家,仍旧靠打零工维持着一家老小的生计。

对老人几十年的照顾,伍光洪的执著吸引了众多乡邻上门提亲,可望着年迈的岳母和年幼的儿子,他的心里不是滋味,毅然放弃了多次相亲的机会,继续坚守在这个“茅屋”里。“我也曾经想找个伴,介绍的人也很多,可是,我走了,这个家怎么办,媳妇娶进门对老人和孩子不好怎么办,让老人受气怎么办,一想到这些,我就打消了再婚的念头。”

他这一守,竟然是整整25年。伍光洪看着岳母健康长寿,对自己当初的决定毫不后悔。

茅屋中的“宝贝”

外孙伍明富从小就感受着父亲对外婆的照顾与关心,体会了失去妻子后的父亲对外婆的加倍关爱,所以从小便懂得孝敬外婆。家里可用的屋子只有三间,一间用来生火做饭,一间是哥哥一家人居住,剩下唯一的一间,便是外婆宋德珍的住处,木板床上铺着干净的床单和被子。伍光洪就睡在楼板上,伍明富则和妻子在茅屋外面搭个小偏棚,勉强应对风雨。

外孙媳妇进门10年,就照顾了宋德珍10年。每日三餐一顿都不少,肉末粉、排骨汤都是老人喜欢的食物。每次喝汤时,老人总会问家里人:“你们为什么不喝啊?”外孙回答:“家里就这么个条件,只要您老人家健康,我们吃什么都高兴。”虽然,简陋的茅屋只能遮风挡雨,但茅屋里面,和睦相处的一家人,让人感到很温暖。

寿星档案

姓 名 宋德珍

性 别 女

民 族 汉

生 日 1903年

住 址 关岭县永宁镇永宁小学旁

文化程度 文盲

职 业 农民

病 史 无

喜欢喝骨头汤,早睡早起,作息规律

脾 气 温顺善良

喜爱活动 晒太阳

长寿秘诀 心态好、勤劳能干

猜你喜欢
茅屋外孙岳母
天堂是所茅屋
小外孙助我取稿费
茅屋
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偶拾
岳父与岳母的爱情
岳父与岳母的爱情
不同寻常的暑假
岳父岳母的爱情
回归童心近禅境
爷孙网络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