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莲
7月16日,黄埔海关发布了上半年最新统计数据:东莞市6月份进出口总值超过78亿美元,虽比2008年同期下降19.3%,但环比增长6.2%。作为东莞市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尽管今年上半年玩具出口仅4.3亿美元,但单月出口额逐月呈回升趋势,尤其在6月,东莞市出口玩具9328万美元,同比下降18.8%,环比上升23.3%,是上半年单月出口量最高的月份。
在这组显现行业回温曙光的数字背后,是一家家企业并不轻松的经营历程。“倒闭潮”这样的字眼在过去两年中对于东莞的玩具制造企业来说并不少见,这场来自市场的优胜劣汰,逼迫更多的玩具企业开始问自己:“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
重建质量标准
“玩具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在东莞某玩具企业工作了5年的孙义2008年底因为工厂倒闭而不得不回到老家重庆。如今经营着一家玩具精品店的他谈起之前的工作,仍有些伤感。“那时候我们厂的产品主要出口到北美,因为我们的报价比较低,所以一直以来订单还算稳定。在2008年7月底的时候,老板还和我商量要再招一批工人,为圣诞节订单作准备。没想到,2008年4月出口到美国的一批产品,因为标识中有一种颜色被检测出铅含量过高而被全部退货。整整160万件产品,老板一下子就垮了。很快,就有人来估价我们的设备,然后工厂就关门了。”
像这样迅速倒下的玩具企业,孙义之前也见过不少。作为一个有管理经验的从业者,他其实很清楚原因。“外需萎缩,大家都在抢订单,要把价格做低,所有的环节能省就省。像检验这样的环节,检验证书造假是很普遍的情况。我们的结局看似是一次意外,但却是必然的结果。”
同样是在东莞,1999年成立的东莞哈一代玩具实业有限公司今年正迎来它的第10个生日。这个主要生产毛绒玩具的企业同样在经受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但市场部主任陆利明却表示,2008年哈一代玩具的出口量仅比公司的预期降低了6%左右。“这个结果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我们较早就通过了几个权威的认证,使我们在谈客户时有优势;另一方面,这几年一直在进行的规范化管理建设削减成本的效力逐渐开始显现。”
COc认证是哈一代打开国际市场大门的“敲门砖”。早在2005年,他们在开始和麦当劳接洽生产专供的各种赠品以及礼品玩具时,就被对方要求必须拿到COC认证。“COC认证是监管链认证,由第三方认证机构对产品从原产地到消费者的整个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制造、塑形及配送等工序的标准执行情况进行认证。我们为拿到这个认证,耗费了3个多月的时间,花了好几万元。”陆利明说。
这个认证带来的效益还是比较明显的。除了麦当劳的订单,迪斯尼、孩子宝等国际企业也陆续成为哈一代玩具的合作伙伴。“对我们整个企业而言,经过这一轮几乎是强制性的认证,我们的生产环节也发生了一些转变。”熟悉中国玩具行业发展历程的人都清楚,从手工作坊转变为现代化生产,不是简单地实现流水线生产就行,粗放管理现在仍然是不少小型企业的通病,陆利明感受到的改变,则来自于生产流程。“从物料库存到生产、包装再到运输,每个环节现在都明确岗位负责制,与以往走形式化不同,每一个岗位都要明确为质量负责,这是我们重建质量标准的开始。”
2009年3月初,孙义听说之前工作的工厂重新开业,新任老板叫人在车间大门上刷了几个字——“质量就是生命力”。
被细节化的质量
离开广东北上的万施国,现在是浙江宏基玩具制造有限公司的行政部经理,同时也是公司的管理者代表。他来到宏基玩具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帮助企业通过ICTI的认证。所谓ICTI,是国际玩具业协会的简称。这个成立于1974年的协会包括了20个国家的玩具贸易协会。为保证玩具是在安全和人性化的环境下生产的,该协会为工厂制订了一套简单有效、人性化的审核标准、商业行为守则和审核协议。获得ICTI认证审核的工厂将被授予ICTI认证证书。
“现在几乎所有的国外客户都要求我们提供这个证书。”万施国说。作为木制玩具的生产商,宏基玩具80%~90%的产品出口到欧盟和北美。“这些客户的订单,有的一批就是50万件的量,这是什么概念?就是我们的工厂能够维持3—4个月的生产。”“我们在3月份已经通过了第一轮的审核,8月12号左右将进行第二轮。拿到这个证书已经不仅仅关乎企业的声誉,更是直接关乎企业的生存。”
“现在只要是涉及出口的产品,几乎每一种都要求进行产品认证,以欧盟为例,出口的产品必须符合EN-71标准,而一个产品的认证费用都在几千元左右。”陆利明表示,因为玩具的使用者主要是儿童,因此在环保标准等方面受到的要求更为严厉。
“国内市场上,企业的产品都是成品接受质检,而出口产品则需要对原料、小配件的检测从最基本的环节做起。”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毛绒玩具熊,需要提交的检测内容包括:填充材料的环保性认证、小熊配饰的材质环保性认证、塑胶制成的眼睛的环保性的认证,甚至该塑胶拉力性测试。“最后一项测试是因为,有的儿童可能会用嘴去咬玩具小熊的眼睛,如果塑胶配件的拉力性不足,很可能就被扯出来,甚至可能被儿童吞下去……”所有的质量顾虑被细化到了每一项指标当中。
2009年6月30日,欧盟官方公报刊登了玩具安全新指令2009/48/EC,并于20天后实施。相对于旧指令88/378/EE c的16个条款,新指令的条款增加到了57个,变化内容包括:范围和一些概念的澄清、更加严格的安全要求、警告标识和生产者责任、产品认证程序和成员国市场监督。不少企业戏称这个“紧箍咒”越来越紧了,不能小看了这些略显繁琐的检验程序,它们正在成为重建中国玩具质量声誉的步骤。
“质量是个大概念,取得企业认证和产品认证是向客户取得信任的凭证,而将质量意识潜移默化到每一项产品认证中去,‘则是出口企业博弈未来市场的一个必须条件。”他说。
系统化建设
然而,当准入标准被视为一种国家间“软性”贸易壁垒的时候,逐渐抬高的准入“门槛”给企业带来的直接压力就是成本不可避免地上升。据业内资深人士估算,6月30日开始生效的欧盟新标准将让企业的检验成本上升40%以上。
“现在已经到了行业洗牌的时候。”陆利明说,“小型的出口企业要应付这些新的标准很可能就剩不下什么利润了。指望出口退税并不是长久之计,而对于有些经济基础的企业而言,现在却是确立自己优势的重要时机。”
可能是因为在广东的工作经历,万施国和陆利明的观点惊人得一致。他把浙江宏基玩具制造有限公司的企业认证就当作这样一个系统工程来做。
其实,在做不做ICTI认证这个问题上,宏基玩具的经营层中也曾出现过分歧。一派觉得这个必须要做,另一派则对这个认证的回报前景持有怀疑态度。“我之前在广东的玩具企业工作,我亲眼见证过没有根基的竞争最终伤害的还是企业本身。”在他的坚持和客户的实际要求下,一场系统化的建设工程如今正在徐徐展开。
一方面是硬件的改善,这部分主要是设备的更新和维护,难点是软件的提升。“这其中包括管理层和员工如何来认识我们进行的标准化改造,这涉及一些生产流程的改变和职责的变更,比如我们质检人员的工资构成就进行了调整,将他们的工资分为绩效工资、质量工资等几个部分,直接让他们对质量负责。”他说,“如何让员工理解并且贯彻是一项很大的挑战。我们现在的投入已经有好几十万元,要是认证机构能够在各个方面给我们更多的指导,介绍些经验,就更好了。”
中国玩具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加工出口的玩具占据了世界市场的70%以上,在全国8000家玩具生产企业中,有3000家获得出口许可证。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变故和反思之后,中国的玩具行业到了重建标准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