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健
上世纪90年代初,在餐馆打工的吴祖清与四川籍厨师尹兴宝结婚。如同许多餐馆打工夫妻一样,婚后不久,两人双双辞职,开创自己的事业。
两人带着3000元来到武汉,创业场所在武昌水果湖一机关大院边8平方米的铁皮棚子里,房主可怜他们,象征性收点租金。3000元本钱只够做粉面生意,但因摊位处在街角旮旯处,两人三个月换了上10种早点品种,仍难留住人。
只有一样早点例外——水饺,从第二个月开始,专程找上门吃水饺的顾客越来越多。吴祖清留心问了一些顾客,才得知,原来是老公尹兴宝每天早上在摊上剁骨头的行为吸引了他们。
了解了这一原因的吴祖清当即与尹兴宝合计,停了粉面生意,专做水饺生意。两天工夫,小摊调整完毕,吴祖清还特地买了块漂亮的塑料板,写上“正宗尹记水饺”挂在门口。三个月后,尹兴宝夫妻摊前排起了吃水饺的“长龙阵”,“尹记水饺”火了。
半碗残汤煨出事业拐点
凭着一碗水饺,吴祖清两口子仅用两年时间就积攒下数十万元家产。有了第一桶金,两人开始谋划开一家餐厅,转行做中餐生意。
时值90年代中后期,艳阳天、三五醇等民营餐饮企业迅速崛起,成为本地餐饮巨头,靠数十年一个特色的国营老字号在这轮竞争中尽显颓势。
吴祖清两口子再也坐不住了。两人最终在青山区友谊大道找到一处400多平方米的门面,这种规模介于特色店和大众平价店之间,一贯谨慎的吴祖清看中了当时流行的荆沙甲鱼作为餐厅特色,店名是以自己儿子的名字命名的,叫“鹏辉酒店”。
但等店开张后,他们才发现甲鱼餐馆远没有想象中赚钱,虽然满大街都是这个菜,但真正赚钱的就是当年做得早、口碑在外的少数几家,其他人都是在后边“捡”人家剩下的生意。
每天守着刚刚保本的生意,两口子头一次体会到了挫折感。i997年年中,尹兴宝关了门准备家人晚饭时,将当天没卖出去的一只鸡和大半碗没用完的甲鱼底汤合二为一,自创了一道“荆沙鸡”。哪知店里的伙计一尝,都大呼过瘾,跟荆沙甲鱼比,别有一番风味。
吴祖清计上心头,何不推出这道“荆沙鸡”试试,既沾了荆沙甲鱼的光,又能错位经营。新菜推出伊始,吴祖清在成本35元的荆沙鸡上仅加10元销售,低价加地道,果然奏效。新菜不但吸引了众多爱尝鲜的顾客,还引得周边一批店跟风搞出荆沙鸡、荆沙鸭风味店。吴祖清的一招错位经营,让他们的家产从数十万元增长到百万级。
少走100米又是一片天
餐厅定位成功后,经营者最想迈的第二步就是开分店,扩大规模。如果说新开餐馆的首要问题是定位准确的话,那么开分店最大的问题就是选址正确,2003年,吴祖清花了上十万元“学费”明白了这个道理。
第一家新店,吴祖清选在老店不远处和平大道上一个700多平方米的门面,她知道自己的酒店影响力仍局限在老店周边三站路的圈子里,所以认为新店只能选在这个顾客圈内。
然而新店开张后,事情并没像他们想象中那样发展,该宣传的宣传了,但两店生意仍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望着这个“黑洞”吞噬着他们辛苦积累的财富,两人急得直跺脚。
急得没辙的吴祖清干脆跑到街上散心解闷,时值下班时间,新店旁边就是武钢、中石化等企业的下属单位,滚滚人流直往车站方向涌动,很快,沿路的一排小吃店、餐厅门前人头攒动,生意十分火爆。
此情此景搅得吴祖清心里更加烦躁,她的店菜肴口味、分量一点不比他们差,但因相距百余米距离,两边生意有天壤之别。
恰巧一位熟客也带着几个人准备就餐,吴祖清赶紧上前搭讪,问他们为什么不到她那吃饭,对方答道:“我们到这边吃完了顺路就能搭车回家,到你那边还得多走一截回头路。”对方一句话道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得知这一消息后,吴祖清与尹兴宝以最快速度将这家店盘出去,多投近10万元在旁边旺地租下一间门面,经此调整,分店生意果然大为改善,半年时间扭亏为盈。
2008年10月,第三家店在青山开张,记者问她,恰逢金融危机的时期开业,会不会影响新店生意,吴祖清颇为自信地说:“再不景气的市场,也有人赚钱;再兴旺的市场,也有店关门,关键得看什么人在做。”
(编辑/君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