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霞
作文对许多中学生来说是一桩苦差事。平时思想和行为都十分活跃的学生,一拿到作文题目就没有了平日的那份活跃神采,苦思冥想,头脑仍是一片空白,无从下笔,及至上交作业时,才匆匆忙忙东翻西找、七拼八凑地凑合一篇上交。不少语文教师对此也束手无策,有时又觉得这种现象司空见惯,也就不作深思和探究。学生写不出东西是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细致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写作素材,因而无话可说、无从下笔。对于学生来说,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一方面要不断阅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头脑;另一方面还需要多观察、多思考、勤练笔。
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对于作文教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内容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风波、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有个学生对校园常作细致观察,从景到人、从人到事,连续写了校园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随笔里,我看到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有了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活,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不少学生谈了写随笔的体会,一致认为写随笔的要求促使他们去观察、去思考。有的说:“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寻找。”有的说:“由于写随笔的需要,无论在家里、在车上、在学校里,我无时无刻不在观察、谛听……”两个班的学生全部完成了布置的每周三篇的任务,而且由于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不少人自觉多写,并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的作文教学都有明确的规定,而且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内落实。课内作文,要求具体,学生各方面都受到约束,往往显得比较被动,但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课内作文的教学中,我也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比如:我布置一篇作文《记本班一位最熟悉的同学》(七年级下),要求大家以班里一位同学为描写对象,抓住其外貌特征进行描绘、刻画,看谁观察得细、写得像,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抓住自己所写的人的特征来写,从而引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于是,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创作热情被激发了,纷纷写出了优秀作品。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文学欣赏水平,光靠语文课本是绝对不够的,因为世界的多姿多彩、文学的百家争鸣,一本课本是不可能包容的。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吸取更多的营养,增加知识积累。当然,对所读的书,应加以选择,并应加强指导。应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选读一些介绍科学知识的读物,以丰富知识;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积累语言,通过对优美片断的阅读、背诵、欣赏,随着量的增加,会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语汇、提高审美能力。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积累多了,阅读兴趣就会越来越高,“找水”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进而使阅读写作渐入佳境,最终达到“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境界。
三、诱导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写作,诱导他们写作的兴趣。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上乘,但只要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我在讲评作文时,让每个学生把老师标的好段、好句甚至好词都大声地读出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而推荐发表文章也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并且作文后,我都选出较优秀的文章及时编印进《班级作文浪花》月刊中,当他们第一次在刊物上看到自己的文章时,总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不少同学的文章还被推荐,获得了大奖。事实证明,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下次作文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写得更好,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写出好的文章,只有努力诱导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多观察、勤思考,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才能让那“老大难”的作文从此不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