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仲义
之十一 剑走偏锋
———读子梵梅“苔”
女诗人多数爱在曼妙的舞池翩翩,子梵梅大概烦了,早就躲进自己的“九湖”,整整十年———曾经是她隐秘的诗歌襁褓,精神疗养院和情感天堂。而后她只身来到厦门,这意味着诗歌与人生重新出发?
我最初的印象还保留着:颧骨中,如果没有藏着一种冷丽和孤高,嘴角边似乎也隐约着一丝嘲讽;这是一个难以被归类的诗人,有刻薄的眼力,或者说富有穿透性;写作日益从容,得益于某种自我纠正,自我发掘的能力,在独立特行中往往剑走偏锋。
在强盗普遍“在押”的时代,她偏说《我爱强盗》:“我一直保持对强盗的爱慕。他的枕着软腰和香鬓的铿锵生涯。他的动作透着致命的豪放”———超越道德评判,独辟蹊径,可谓胆识过人。在千篇一律的睡眠中:她睃到现代人的“癔病”,从下午6:10一直缠绕到凌晨5点。与现实梦魇反复搏斗,充满惶恐与无力,被撕开的痛感于瞬间倾泄中焦头烂额(《一个臆想症患者的夜晚》)。甚至于在一次左邻右舍的楼梯口“经过”中,她也莫名释放“孤独之伤与隐忍之爱”,并“意外”地上升到照耀之美“雨水照耀在我的身上/雨水使我的脸上找不到你要的那粒泪水”(《变形的速度》)。
更多时候,是内心挣扎、游移、恍惚、诘驳。似乎应验了“诗歌写作其实就是一种没有出口而在黑暗中摸索出口的行为”,为了找到出口,她反复试验着各种“歪门左道”。
我特别看好她《一个人的草木诗经》,是将100种草木做成形形色色的人生比附与人格“比德”,即使是传统题材,一经灵思奇想锻造,就划出一道道出其不意的寒光。
譬如飞蓬的浪漫之于亲情的脆弱、木犀的馥郁之于慈悲的广披,麦冬的坚韧于困顿中挣扎、忍冬在隐忍中反叛起义;荻之萧瑟与境遇之尴尬;爱恨之毒附丽于曼陀罗、宿命之风招引着蒲公英;由菩提树逆引出“人如牢狱/要到里面签到”的感慨、从芍药与牡丹的捉对厮杀嘘唏风流历史的“内伤”;写二米多高的青蒿,身怀腋臭和坏脾气的“自矜”,写胜利东路胜利西路的白兰,声息全无的毁灭,也写穿心莲刻骨的痛感体验……100首现代草木经,堪与陈先发的“乔树”系列媲美。
顺手挑出第57首《苔》,其特异处,是将它与伟大的诗仙李白联系起来。“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长干行》),自然界的常态事物,被诗人转换为社会的、政治的场景,通过他无声的、不断滑倒,爬起来再滑倒,“擦青了半边脸”的险情,披露出“潮湿处”的“施阴手法”,让这位伟大的阶下囚,只好屈尊一隅,慢慢嘴嚼日月的碎屑和世间的人仰马翻,这就让后人感触历史之手,还在培育那类周而复始、“生机勃勃的菌种”。藓苔,既暗合人物(“白云高耸,台阶映碧”)的影响力,又托附出处境的湿滑险峻。人、事、景合一,遐想非同一般。又因了结尾的历史警示,委实使这不起眼的小小青苔,充当了伟大的诗歌角色,穿了一回紫金梁冠。
子梵梅的十八般武艺,真有一记“斜鞭甩”?
附
苔
子梵梅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李白《长干行》)
他无声地滑倒
叶绿素擦青了半边脸
他爬起来,滑倒,爬起来,滑倒
如此反复着,加大着动作的幅度
直至无法夸张
白云高耸,台阶映碧
阴险的密谋者
由于长期的潮湿,培养了许多出其不
意的小花招
施阴的手段虽不高明,却十分奏效
它轻易地就把你推演成阶下囚
他就这样陷入困境
只好装作若无其事
坐在地上慢慢掰着日月的碎屑
看人间纷纷人仰马翻
在一团漆黑的陷阱里
让湿气也同期养活他身上携带的生机
勃勃的病菌
注:苔,与藓异类。古书所提的“苔”多数不是植物学定义的苔藓植物,所含种类应更多。
子梵梅,女,1967年11月出生于福建龙海。著有个人诗集一部,合集一部。现居厦门。中学教师。
之十二 诗的“马桥词典”
———读颜非“景龙村”(选一)
说话口气带点嗫嚅,眼神里也留几分腼腆,这是外表的颜非给我最初的印象。一个内心谦恭,甚至有点羞赧的人一定是一位善良的人,他至少没有泯灭道德感的最低戒线:羞耻。这样充满温情而匮乏行动的人,当他企图用文字对抗世界时,常常退回到往昔、童年、记忆与伤疤。没有理由不怀旧,哪怕充满不堪回首的凄楚,也没有理由不刷新记忆,因为童年的摇篮是一切成长的渊薮,它聚集了那么多资源、营养,出发与归宿。或许,我们从《景龙村轶事》里,可以找到诗人隐约的生长原点、血缘与基因,不仅仅是对一座乡村创伤的缅怀,同时也是无意识中生活财富的吸纳与锻造。
《景龙村轶事》总共写12个底层人物(分别是傻子、寡妇、赌棍、神女、酒师、木匠、歪头叔叔、麻子会计、屠夫、疯子、瓦匠、土匪),可以看做是一个短篇小说合集的微缩本,也可以看做是一个诗的《马桥词典》。
我忽然发现颜非有写小说的能力,小说的几种基本元素在分行处理中十分娴熟,或者说,在有限的分行排列中,他试图把小说元素的功能最大化。譬如,作者用“一只黑刍狗向他狂吠//一只老土狗/在他脚边蜷曲喘着粗气,舌头耷拉”这样两种衬托性描写,来作为《傻子曹呆》的傻呆“镜像”;用一个同构性的细节“他是那根流血的指头,被时光叼得老远”,虚实有致地刻画《赌棍苏乞》的悲惨;用十分形象的、推论性比喻,写《木匠谈七》“那些堆得整齐的木头是他干直的远房亲戚/木花屑是他镶着花边裙子的女儿”,散发生活的原汁气息;“暮色在他头顶一晃而过,一匹河流/携带万两黄金远去”,《倪瓦匠》中的情景、人物、心理,竟溶化得无懈可击又盛满诗意;对于《花痴清莲》的不幸,他站出来给予非常的审美评判:“她是我见过第一个裸体的女人/浑身被一种跳跃的光芒笼罩”;写《寡妇李优》则超越道德界限“离开景龙村时,梨花落尽/我在炕上发烧,梦见她的身子像一场大雪”,对情感做出超凡脱俗的升华。
12首人物诗运笔均匀,速写素描水粉国画,各具胜长(而另一组古代人物《聂小青》浓妆重墨则靠近油画)。我看颜非可以改写小说了。我个人比较喜欢是第7首《歪头文炳》。理由很简单:全诗集中写文炳叔的“歪”:歪头、歪脖子、歪身子、歪手臂(老抬起手臂,让人想到一棵歪脖子树,枯槁的枝丫)焦点异常集中。外表的“歪“(特别指出头是歪向右边的),有意的巧合,带点诙谐的说辞,衬托出当年“反右”时的正:正直、正气。正是由于这种近乎迂腐的坚守、往死里钻的执拗,甚或义无反顾的憨傻,使他戴上“最顽固”的帽子,永世不得翻身。但是他照旧呵呵笑着,即使“我骑在他的歪脖子上撒过一泡尿/湿了衣服”也无动于衷。一个生动而有点辛酸的细节,概括了人生多少沧桑。而更辛酸的是:那年,
他被几个人拗断了脖子
到现在,我还听见
他脖子里传来一声清脆的声音
“清脆的声音”,并没有成为历史的遗忘。遥远的回声,在当下清醒的人群中依然传递。颜非完全摆脱了就人写人、就事论事的初级阶段,人物被注入深刻的历史内涵后,整首诗的立意就大大提升了(在立意方面此为这组诗之首)。而立意的提升,不靠结尾箴言式的提炼做成警句格言,而是在一片感性回味中,叫人抽搐了一下。
附
歪头文炳
颜 非
文炳叔歪着头
我骑在他的歪脖子上撒过一泡尿
湿了衣服,他还呵呵笑着
他是我见过的一个怪人
罗圈腿走路,手在旁边一甩一甩的
在劈柴挑水时,动作更是夸张
他和村里人打招呼,老抬起手臂
总让人想到一棵歪脖子树
伸出它枯槁的枝丫
文炳叔的头是歪向右边的
那个年代,他被说成最顽固的右派
他被几个人拗断了脖子
到现在,我还听见
他脖子里传来一声清脆的声音
颜 非,原名颜三友,70年代出生于泉州永春。入选《厦门诗人十二家》等合集与选本。在网络发表数百首诗作。与友人创建“陆诗歌”网站与编辑“陆诗歌”刊物。现居厦门。
【责任编辑 朱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