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农村合作社的启示

2009-08-24 02:29冯开文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09年27期
关键词:牛奶印度销售

冯开文

中国和印度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整个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独独中国和印度保持了连续20多年经济连续增长的良好势头。同属发展中大国和人口大国,农业人口比重很高的印度,发展农村合作社的经验将会有借鉴的可能和价值。

印度农村合作社的发展

1950年是印度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印度农村合作社的发展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合作社也逐渐形成功能较为齐全、结构比较完整的网络体系。这个网络包括信贷合作社系统、生产合作社系统、销售合作社系统、供应合作社系统、加工合作社系统和支持农业的工业合作社系统,形成了明显的专业化分工。在所有的合作社中,80%与农业有关。

信贷社。分为初级农贷社、县合作银行(合作中心银行)和邦合作银行三级,农贷社主要分布于农村服务农民,占了印度合作社总数的60%。县合作银行是全县初级农贷社的联合机构,主要业务是向初级农贷社发放贷款,同时也作为一般银行开展各种业务。邦合作银行是各级农贷社的邦级联合,也是当时的最高组织机构,它从印度储备银行获得贷款,并向县中心银行提供资金。

信贷系统的合作社还有负责发放土地开发长期贷款的两级土地开发银行,分别设立在县和邦。土地开发银行主要以债券为资金来源,股金、储备金、储蓄也是重要的资金来源。

生产合作社。这是印度农业合作化中组建的主要组织类型。合作化是印度学习中国和日本经验的结果,从1956年开始,陆续形成了四种生产合作社类型。租佃合作社,把自己拥有的土地,按照合同分别出租给无地农民和退伍军人,向他们提供贷款、种子、肥料和工具等,并为他们出售农业品。社员在按规定缴纳了税金之外,剩余归己。联合合作社,农民将自己的土地集中起来,社员仍然拥有各自的土地所有权,在形成的统一农业区域中集体耕种,按照自己的土地和劳动分配产品。集体合作社,社员则将土地永久地交给合作社,牲畜和其他生产资料也都作为股份转让给合作社。社员既可从合作社得到工资,也可以分得产品。集体合作社一般机械化程度较高。改良合作社,社员对自己的土地具有所有权和支配权,加入合作社时土地也并入合作社,但退出时土地也可带出,进退相当自由。

销售合作社。这是农民为了销售农产品而自愿组成的合作社。20世纪80年代初期,印度拥有4000多个初级销售合作社,380个县级合作销售中心,31个邦合作销售协会和1个全国的农业合作销售联合会,全国农业合作销售联合会在全国有32个分支机构。牛奶合作社就是一个较为出色的销售合作社。这种合作社就是为了解决因为销售渠道不通畅,农民有奶销不出去,还得受中间环节的盘剥,城市则奶量供应不足,奶价奇高等问题,在政府鼓励下成立的。到1983年,印度全国已经有36566个牛奶合作社,社员322.1万户,销售牛奶和乳制品38.3亿卢比。在牛奶合作社的带动下,印度的牛奶生产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此外,印度还建起了由消费合作社、批发合作社,邦消费协会、邦销售与消费协会,全国消费协会等不同层级合作组织构成的消费合作社体系。

加工合作社。合作社越来越多地从事农产品加工,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趋势。1984年印度就已经拥有2458个农产品加工单位。

供应合作社。这类合作社主要向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也向农民提供贷款。其中,印度合作农民肥料公司和印度合作农民有限公司是两个巨型合作企业,在印度化肥生产和供应、销售中举足轻重。

如今,印度依然有60%-7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依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印度也在从市场+计划体制逐新向市场体制转变,对合作社的保护伞也在一点点地揭开。印度的合作社也在原有的系统基础上,出现了一些变化和调整,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加工合作社的发展越来越引人注目。就拿合作糖厂来说,持续的发展已经使它成了印度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因为印度是世界产糖大国,在印度的农产品加工业中,糖业仅次于纺织业,有2000万农民在从事甘蔗的生产,糖业对农村地区的就业、收入和税收都有明显的影响。而在糖业生产加工中,合作社生产的糖制品产量,1992年占到了全国糖业总产量的62.5%,1998年依然占60%。至今,合作糖厂的产量依然占全国糖业总产量的60%。

另一个发展超群的合作社是销售合作社中的牛奶合作社。进入90年代和21世纪初,牛奶合作社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牛奶合作社渗透到了几乎每一个村。2000年,全国已经有900万个奶业生产者。合作社和农民之间建立了协议形式的产业化链接,合作社用比较低廉的价格,向农民提供奶用兼役用的水牛,农民则除了将50%左右的牛奶用以自己消费外,15%的牛奶卖给合作社的收购站,6%左右卖给私营企业,其余部分则卖给包括合作社在内的牛奶加工厂。合作社和县级的牛奶合作中心只获取1%的利润,其余的利润则已经在收购和加工环节返还给了农民。这就不仅稳定了讳场的价格,也稳定了自己的生产资料供应者和消费者。因此,合作社的发展也就通过制度的内在机理和制度的绩效凸现了出来。

到1996年,印度邦一级的牛奶合作中心已经发展到169个。这些中心不仅通过牛奶合作社网络从农户手中收集牛奶、进行牛奶和乳制品加工,还积栖向城市出售鲜奶,并向合作社的社员提供技术培训和兽医等技术服务。合作中心的下面是为数众多的县合作社联合会,其上面则是全印度奶业发展局(ND-DB)。它既是全国牛奶合作社的联合机构,也是政府实施合作社发展规划和项目的三个执行机构之一。其他两个机构分别是全国合作社发展公司(NCDC)和全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NABARD),都是半官方的机构。由此可见牛奶合作社在印度农村合作社中的突出地位。

合作社主动做市场化的调整,并且自然而然地成了我们所说的产业化链条的核心。在印度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即在计划经济逐渐退出的背景下,合作社越来越积极地投身于市场竞争中,并对来自企业和其他方面的竞争进行积极面对和自我调整。措施之一就是利用自己的发展基础和组织系统,积极从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甚至有的合作社还将链条延伸到了产前的供应环节,向农户提供信贷、生产资料等,向产后则延伸到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等领域,实现合作社自身的一体化经营。合作糖厂、牛奶加工合作社、纺织合作社、水果和蔬菜合作社就是由来已久的榜样。由于合作社努力实施一体化经营,虽然合作社各自所属的系统依然井然有序,原来关于合作社的那些分类已经很大程度上变得不再合适,已经很难再用原先的业务和职能去衡量现在的合作社了,原来属于专业性的合作社,综合性特色也越来越浓了。因为专业性合作社要进行一体化经营,自然就很难再坚持仅仅经营同类农产品,合作社的业务范围势必扩大。

合作社整体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印度合作社百年纪念文章这样写道:“合作社已经遍布整个国家,估计目前全国有2.3亿成员。合作社信贷系统已是全世界最大的网络,合作社为印度农业领域提供的贷款比商业银行还多。在化肥生产和供销中,印度农民化肥合作社(IFFCO )控制了35%的市场;在糖的生产方面,合作社的市场份额超过了58%;在棉花的买卖和供销中,合作社已经大约拥有了60%的份额;在手工纺织方面,合作社占有了55%的织布机;合作社加工、买卖和供销了50%的食用油;在全国奶业发展局的领导下,通过15个邦的合作社牛奶买卖联合,奶业合作社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牛奶生产者,这依赖于一系列的奶业加工厂、收集站和一个全国牛奶运输网。”

合作社开始积极地开展新业务,拓展新的服务领域。随着《保险法》的通过,合作社已被允许进入保险业务。保险业是一个合作社仍未涉入的具有巨大潜力的领域。印度农民化肥合作社最近和一日本公司合作,建立了一个合资企业,并已开始在印度开展综合保险业务。从各种迹象来看,由于政府对合作社重视有加,公共领域、甚至是国有和私有部门传送商品和服务不成功的地方,合作社都有可能进人,人们认为合作社在这些领域也是具有巨大潜力的。说明印度的合作社市场竞争的能力,并不比企业等其他经济组织弱,这当然也是合作社很久以来持续发展积淀的结果。

从发展历程上看,印度的农村合作社发展呈现出了在平稳增长中不断强大的态势,发展中没有受到严重的挫折和毁灭性的打击,是非常突出的特点。

印度合作社对于中国的主要启示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我们对于印度农村合作社应有的态度就是:埋下头来,认真学习印度的经验,尤其要学习。

为合作社的发展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印度的农村合作社比中国先进,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一直拥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发展环境,尽管这中间有许多非人力可控的因素,但我们却让人为因素对合作社的发展带去了太多的打乱。因此,形成稳定的发展环境要从减少人为影响开始,要从制度建设和用制度约束人们的行为着手。

用法律指导合作社的发展。这既是减少人为干扰的必要,也是合作社正常发展的重要条件。不仅印度,美国、日本、韩国等,都向我们演示了法律对合作社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帮助形成合作社的一体化经营。印度的奶业合作社、糖业合作社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印度一个个合作社主导的一体化经营发展的历程。中国虽然开始了合作社的一体化经营,但是成绩、影响等都不尽如人意,也许,印度的合作社中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仔细研究的东西。

鼓励合作社参与竞争和全球化竞争。为长远发展计,为了中国的合作社能够成长为印度那样的大模样,应该鼓励我们的合作社提升竞争力,在国内外的竞争中锻炼自己。这,现在就要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合作社开始。

猜你喜欢
牛奶印度销售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这四个字决定销售成败
神奇的牛奶树
印度式拆迁
印度运载火箭的现在与未来
销售数字
品牌销售排行